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下半年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
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
1、德育全球化的表现。
答:德育全球化缘于经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全球化。
德育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影响的全球化;第二是主题的全球化。
所“影响的全球化”是指德育思想的经验的全球化影响。
所谓“主题化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学校德育关心的主题有趋势,也指学校德日益关心诸如生态环境,人口与发展,个人权利,多元文化,世界和平等主题。
2、传统德育过程模式。
答: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构成学生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这四个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
3、“启发”在道德教育中的意味。
答:“启发”在道德教育上意味着:第一,它承认人性的善良或道德教育在人性上的可能。
第二,道德教育只有在具备一定的主体接受条件下才能进行。
4、世界各国的德育、政府领导方式的类型。
答:世界各国的德育,政府领导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全面干预型(中过、日本、法国、发展中国家);一种是部分干预型(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一种是政策干预性型(美国、加拿大、瑞典等)。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
)
1、如何解决德育过程中的矛盾
答: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有三个方面。
从过程之外到过程之内,这三个矛盾依次是:①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德育影响之间的矛盾;②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③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的矛盾。
其中,第二对矛盾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德育影响之间的矛盾”是指学校道德教育(有计划、系统的、)系统之外的社会价值环境(无序的、多元的)与学校德育价值系统的矛盾,有同质矛盾和异质矛盾。
同质矛盾(大家影响都是正面的,但是社会的道德影响与学校的道德影响并不一样)是指社
会正面价值观与学校道德教育之间的矛盾,异质矛盾(在目前多元文化中,多元的价值观念,让每一个同学要有充分的鉴别力。
不要把社会的影响看为绝对坏的事情)是指社会负面价值观与学校道德教育之间的矛盾。
学校德育除了要注意参与社会价值环境的建设和改造之外,还应当在学校道德教育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批判能力,安排抵制和防范不良影响的训练。
“德育目标要求同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以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为中介,可分为两维,(从老师的角度来讲),一是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二是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两个矛盾事实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解决意味着另一方面的解决。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关键性矛盾。
学生知而不能行、愿意行动而效果不佳的现象,原因有二:一是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缺乏联系;二是缺乏道德行为策略训练。
所以,学校道德教育要加强道德情感的培育,并转化为道德信念,让学生在道德交往与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行为能力。
(前苏联,鲁宾斯坦《德育原理》:把教育目标变成学生品德发展的目标,道德认知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知而不行(知道到了但是没有好),行而不果(可能就是一些很小的道德技巧问题:习惯的培养,技能的培养、意志的培养。
高分低能)。
知与情之间的矛盾。
认知和理想之间永远隔着一大截。
)道德一般都是利他的方式来解决人我的冲突。
2、分析参与国家民主法制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答:从道德教育的立场出发,积极参与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公民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民主与法制往往是最基本的道德关系的反映,没有民主和法制,意味着社会道德最后防线的溃散,所以建设民主与法制也是道德建设的一部分。
第二,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道德方式,只能是民主与法制的方式。
否则公民善良的受国主义极易走向其反面---导致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