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设计
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如下:
图片欣赏数形结合
新课引入类比化归
前后呼应
公式应用
前后呼应小结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活动
说明
(一)感受生活启动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片——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著名的旅游景点,传说中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的图案嵌有大小相同的宝石,共有100层,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你能计算出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也即计算1+2+3+…..+100=?
问题2,3,4,层层推进,完善高斯算法的过程就是问题设置从易到难,层层推进. 前2问学生可以很快做答,而第3问是高斯首末项结合运算的反映,要启发引导学生,第4问做为问题引出课题.
(二)探求结论初达数学目标
对于上面的问题,提炼成如下数学问题
已知等差数列{an }中,首项为a1,第n项为an ,求它的前n项和Sn .
借助引题中第(3)问的算法,考虑首项与末项,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相等(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倒着顺序构造Sn,利用和求解,具体如下:
Sn=a1+a2+a3…+an-2+an-1+an ①
Sn=an +an-1 +an-2 …+a3+a2+ a1 ②
推导出公式
(三)例题讲解,练习规范步骤
例1: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第20项a20=29,求前20项的和S20(学生回答)
练习:(学生黑板板书)
1
{}
1
20,37,629,
.
n n
n
a n s
a a
===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d
求及
2 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为54?
例2 等差数列{an}中, d=4, an=18, Sn=48, (学生讨论解决)
求a1和n 的值。
(四)、课堂练习(学生回
答,注意最后一题的项数)
1.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为a1,公差
为d ,项数为n ,第n 项为an ,前n 项和为Sn ,请填写下表:
2.计算:
五、课堂小结
1. 一种求和方法:
113521);22462;3135(23).n n n ++++-+++++++
++()(()()
2. 两个公式:
3. 一种研究问题思想:
六、作业:
1、课本P41 练习A 1、2 、3 练习B 1、2
2、思考题:
(2)已知数列{an}的前n 项公式为Sn=2n2-30n.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试求出它的通项
.
36)1(16151252S a a a a ,求在等差数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