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景区是依托旅游吸引物从事旅游休闲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明确地域范围的区域。
可持续旅游: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
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基础,以生态思想为指导,集体环境教育、解释和管理于一体的可实现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
旅游解说系统:通过运用沟通媒体帮助游客了解特定信息,达到保护资源、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游客、社区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
主题公园:就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
自然保护区:为了自然保护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上形成的有重要传统文化价值的,在军事、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独特地位,有不同程度影响力的各类城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旅游景区(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产品的要素,它吸引游客,决定游客选择旅游的地点,一般分为地点吸引物和事件吸引物。
另一种分类法是自然吸引物与人造吸引物旅游资源是旅游景点形成的基础;特定范围内的若干旅游景点并配套相关的服务设施就构成了旅游景区;若干个旅游景区在空间上聚集,并能实现游客追求体验需求的各类空间要素的综合就构成了旅游目的地。
旅游景区一般包括以下构成要素:第一,固定的地域范围。
第二,特定的旅游吸引物。
第三,配套的服务设施。
第四,综合性的旅游功能。
第五,特定的管理主体。
旅游景区按照主要功能与用途分为两大类:开发型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遗产型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历史文化名城/镇/村。
前者突出其经济功能,后者突出其保护功能旅游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1.旅游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心里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经济承载力2.环境影响评估(EIA):识别旅游项目中可能产生的旅游活动的性质、识别环境中受旅游影响较大的因素、评估旅游对环境的起初和随后影响、管理旅游对环境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教育旅游者、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3.分区:空间分区(同心圆利用模式:密集游憩区—游憩缓冲区—核心保护区);时间分区(候鸟、鱼类繁殖时间限制游客进入,旅游景区实施轮休)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对旅游者的教育;对目的地居民的教育;推行全民旅游教育(二)注重长远规划:旅游景区规划的目标;景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三)寻求多方支持:资金来源多样化;从其它渠道获得支持:①招募临时雇员②积极接纳志愿者③寻求合作伙伴(四)依靠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的重要旅游资源;利用科学技术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手段生态旅游的内涵:1. 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
2.生态旅游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
3.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品位性的旅游活动。
旅游景区生命周期:1.探索阶段:只有探险型游客且数量有限、分布零散,与当地居民接触频繁。
旅游景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未因旅游而有所改变。
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北冰洋区。
2.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逐渐增多,简易设施。
频繁交往。
旅游季节逐渐形成,广告出现,旅游市场范围界定出来。
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一些较小的和欠发达岛屿。
3.发展阶段:庞大完善的旅游市场形成,吸引大量外来投资。
游者人数继续上涨。
交通条件、当地设施有极大改善。
广告促销力度加大。
外来劳动力和辅助设施。
防止设施过分滥用,国家规划方案很重要。
墨西哥部分地区、北非和西非海岸。
4.巩固阶段:游客增长率下降,但总游客量继续增加。
广告促销进一步扩大。
当地居民产生反感。
已不再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大部分加勒比海和北地中海地区。
5.停滞阶段:旅游环境容量已达到或超过最大限度,导致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旅游市场很依赖重要游客和会议游客。
人造景观取代,接待设施出现过剩。
6.衰落或复苏阶段:在衰落阶段,游者被新的旅游景区吸引,只留下一些周末度假游客或不留宿的游客。
英国和北欧的许多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开发的社会影响:一、目的地的人口结构与职业(一)目的地人口结构:旅游业的发展通常都会影响到目的地的人口数量,使当地人口数量保持稳定甚至是增长。
因为旅游所带来的新的工作机会一方面将延缓本地人口的外流,另一方面将吸引外来人口的加盟。
(二)职业二、对目的地文化和遗产的影响(一)积极的影响:旅游在保护、挖掘当地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
过去不被当地人重视的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得到旅游者的认可而发扬光大。
旅游还被认为对历史建筑物及遗址的保护或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消极的影响:1、文化的庸俗化2、文化的商品化3、文化的同化居民对旅游的态度的“生命周期”:兴高采烈:初始发展阶段:欢迎游客及投资者,几乎没有规划或控制机制→冷淡:大量游客到访:居民与游客间的接触开始变得更加具有商业色彩,大部分的活动是进行市场营销→恼怒:市场接近饱和:居民对旅游开始担忧,对物价上升、犯罪、粗鲁及文化准则遭受的破坏表示关注和愤怒。
决策层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不是限制旅游的发展→对抗:居民公开表达对旅游的愤怒:游客被认为是问题的根源,居民公开或隐蔽地对游客进行冒犯,规划起补救作用→排外:当地固有的环境完全被改变:旅游受到指责,居民敌视旅游旅游景区开发的经济影响:一、旅游产生的积极影响: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2.加速货币回笼,稳定市场物价3.扩大国内需求,带动经济发展4.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5.增加政府税收6.增加就业机会二、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1.有可能引起物价和地价上涨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旅游景区开发的影响调控:一、旅游承载力:科恩(Cohen)(1972)根据旅游者所追求的陌生和新奇体验程度将旅游者划分为四类:有组织的大众旅游者;散客;探险家;流浪者二、犯罪的预防:旅游者和旅游活动中的3个盲区(心理盲区、时间盲区和空间盲区)三、文化的保护:其一,可以在目的地建立起前台区和后台区;其二,“体验生活旅游”四、社区参与:(一)社区参与旅游决策、管理(二)从发展旅游中受益五、教育:(一)对居民进行旅游教育(二)对游客进行教育六、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游客管理的内容:(一)游览组织与安排(二)规范游客行为(三)保障游客安全(四)保护景区资源旅游景区安全表现形态1.景区犯罪2.旅游设施安全事故(溺水,山体滑坡,等)3.疾病(或中毒)中暑4.火灾与爆炸5.自然灾害旅游景区解说服务的功能:1、提供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2、帮助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景区的资源和价值3、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4、鼓励游客参与景区管理、提高与景区有关的游憩技能5、提供一种对话的途径,使游客、社区居民、旅游管理者相互交流,达成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实现旅游目的地的良好运行。
6、教育功能: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其解说功能的重点也有所差别。
旅游景区解说服务系统:1、从解说系统上可分为:景区解说主体、景区解说客体、景区解说内容。
2、从解说系统的主题形态上可分为:向导式解说服务(讲解员的类型、要求)和自导式解说服务(多媒体解说、图文解说)主题公园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一)目前我国的大型主题公园主要集中地:1、以广州、深圳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2、以上海、苏州和无锡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地区3、长沙、武汉、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城市4、国内其他各地新建及拟建的各类主题公园(二)国内主题公园发展所遇问题:1.盈利模式单一化2.跟风现象严重,缺乏自己特色3.国内主题公园缺少专业的策划团队4.国内主题公园缺乏自己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旅游度假区的类型:(一)按照靠近主题市场的远近分类:目的地度假区、非目的地度假区;(二)按照旅游区的位置和娱乐性划分:海洋旅游度假区、湖泊/河流旅游度假区、山川/滑雪旅游度假区、高尔夫旅游度假区世界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历程:1、时间顺序:温泉旅游度假区、海滨旅游度假区、滑雪以及其他类型的旅游度假区2、空间顺序: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州和亚洲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度假较典型的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真正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始于20世纪90年代。
目前,大体形成了一个“三三”式结构:一是以满足海内外度假需求为导向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和部分省级旅游度假区;二是以满足暑期度假休闲需求为主的海滨度假地;三是以满足双休日需求的环城市旅游度假设施。
巴厘岛获得巨大成功的经验分析:一、保护好自然环境、开发好旅游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巴厘岛,为保证生态景观效果,法律规定所有建筑高度不准超过4层。
为保护海水质量和近海生态环境,政府规定开发商要建酒店必须先建污水净化系统,游客必须在特别开辟的专门区域下海游泳、活动,不能踩、触珊瑚,也不允许在近岸边钓鱼,严令禁止近海捕捞。
二、强化旅游地宣传促销,充分利用国际度假旅游专业市场渠道巴厘岛非常重视形象宣传,政府在其中起了核心作用。
一方面,巴厘岛当地的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政府亲自搞旅游宣传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或行业协会,组织各旅游企业做广告宣传,包括机场广告。
三、转换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巴厘省旅游局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着手提高政府管理旅游的能力,他们计划学习欧洲、新加坡的模式四、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从考察的情况来看,观光与度假是区域旅游发展密不可分的2个方面。
巴厘岛发展旅游的时间不长,却在这方面很能说明问题。
五、发展旅游,不一定需要中心城市的依托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消费观念的改变,在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城市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六、基础设施和旅游度假设施的设计建设突出热带海岛环境优势在巴厘岛,度假酒店都在尽量把自己与环境融合在一起,而且越是新建的、越是高档的,这种倾向越明显。
自然保护区的结构:(1)核心(绝对保护)区:将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域,划出一部分作为核心区,进行绝对保护。
在核心区内禁止群众通行和开展旅游活动,一般也不允许进行科学研究。
此外,自然历史遗迹也属于绝对保护的对象。
(2)缓冲区:规模大的自然保护区,可在核心区的外围划出一定面积的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