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结题报告doc

幼儿园结题报告doc

幼儿园结题报告篇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幼儿园早期阅读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立项 1、近年来,在国际儿童语言界影响至深的全语言教育思潮下,阅读教育的改革在我国幼教界引起普遍关注,早期阅读逐渐成了幼教界高度重视的新课题。

我国教育部所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把幼儿前阅读的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记和文字符号感兴趣,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这表明教育部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提倡和重视,同时也清楚的告诉我们,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从概念到具体的教学内容等,都不是识字和写字教学可以代替的。

因此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面临教师观念的改变,对早期阅读理论的研究和学习。

2、南京师范大学周兢教授指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重要的具有很高价值的能力。

人的阅读能力决定了他的学业成就,同时也是这个人未来获得成功的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条件。

相关研究表明:人的阅读能力是在 3——8 岁期间形成的,家长教师要切实把握好这个发展幼儿阅读能力的时机,帮助他们奠定基本阅读能力,即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

3、最近几年,我国幼教早期阅读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需要,实践层面出现了比较混乱的认识,不少人把“早期阅读”与“早期识字”等同起来,识字课本和识字读物满天飞,幼儿园教师及家长中存在不少困惑,这些对于《纲要》的贯彻落实是不利的,要从最根本的问题上进行梳理。

但不可否认,现在早期阅读的一些相关研究对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我们确立了“幼儿园早期阅读能力实践的研究”二、核心概念界定(一)早期阅读:是指学前儿童从低幼读物(图画书或图夹文图画书)中获取信息,理解读物内容的过程,是学前儿童学习接触书面语言的行为表现与行为能力,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读写准备。

(二)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是指学前儿童通过图画书(或图夹文图画书)的阅读或成人生动形象的朗读,学习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并获得前阅读、前书写和前识字的经验,达到语言、思维和想象个性等协同发展的过程。

(三)过程性阅读:是指学前儿童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所完成的一系列阅读方法和阅读行为。

四应用性阅读:是指学前儿童用检索、理解、组织等方法来获取信息的阅读方法,常常运用在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带有专门化的特点。

五阅读预期:是指学前儿童借助图画符号等信息的提示,内容的预见和猜测。

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技能。

三、理论基础与依据(一)认知心理学基础对于早期阅读课程而言,认知心理学是课程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认知心理学所揭示的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等,都为早期阅读课程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和认知发展阶段论,还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鹰架教学”(Scaffolding)和“心理工具”Mental Tools概念,给早期阅读课程以很大的启示。

1、认知心理学理论帮助我们了解幼儿在每个年龄段的阅读状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认知心理学理论使我们在制定早期阅读课程目标时把握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并把幼儿的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3、认知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早期阅读课程哪些内容是适合幼儿发展,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哪些是幼儿需要且重要的阅读技能;哪些是幼儿能理解和感兴趣的,并通过提供相应的支持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4、认知心理学使我们能够了解幼儿的经验获得是一种自我调节、自我促进、自我建构的内化过程,早期阅读教学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和机会,鼓励幼儿的自主阅读活动的开展。

5、认知心理学有关于幼儿认知敏感期、关键期的认识,使我们了解幼儿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早期阅读的能力养成是有效的。

6、认知心理学使我们了解对早期阅读课程的评价要更具弹性,要注意动态性评价技术和方法的运用,重视发展性的评价,重视幼儿的自我感受和暗示。

(二)哲学基础任何课程的编制都离不开一定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哲学命题上的差异,会造成课程观上的差异。

哲学基础从宏观上决定了早期阅读课程的知识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1、早期阅读课程的知识观。

早期阅读课程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但幼儿的学习形式则是主观的、能动的探索发现的过程,并且由于幼儿的生活环境、个体经验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知识概念,因此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又是主观的。

幼儿阅读图书的过程,就是幼儿借助自身的主观生活经验来理解客观读物内容的过程,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内在“图式”对阅读过程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

2、早期阅读课程的价值观。

早期阅读课程认为,早期阅读教育是帮助幼儿成长为一代学习型人才的教育活动,是为一生打基础教育,而传递人类的文化知识只是课程内容很少的一部分。

同时,幼儿掌握知识要同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是在不同的交流和合作之中逐渐内化的过程。

3、早期阅读课程的方法论。

早期阅读课程重视幼儿阅读兴趣的获得,重视幼儿阅读乐趣的建立,重视在不断的体验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

早期阅读课程不在于认识几个字,背几个故事,而在于借助图书和文字这一媒介,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来组织各项阅读活动,是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教育。

早期阅读课程同时注意汲取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等。

(三)社会基础幼儿园课程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会因其保存、传递社会文化的职能而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产生作用。

同样,早期阅读课程也应以社会要求为基础,与当时当代的社会价值保持一致。

同时,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社区,早期阅读课程必然也要打上社会的烙印。

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往往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导火线,“离开了社会背景,课程争论的意义也就黯然失色了”。

1、早期阅读课程体现一定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在深刻了解社会现实的变化,预测未来的发展的基础上,来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2、早期阅读课程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阅读的能力、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手段等,都离不开高速发展的社会要求。

3、早期阅读课程的编制离不开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民族特征,离不开中华传统特色,离不开汉字所营造出的酽酽的文化底蕴。

“教育必须完成把儿童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使其继承所在国家的传统文化4、这样一个基本目标”,课程的评价最终还是以幼儿能否适应现在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标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早期阅读课程改革的有力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研究目标1、理论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试图从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探索幼儿园阅读教学,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合适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建立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习惯,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2、培养目标(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积极主动接近书面语言的愿望,帮助幼儿获得热爱书籍。

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乐意观察图书中的各种符号,对文字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2)幼儿初步知道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关系,并有所了篇二:幼儿园游戏课题结题报告《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课题结题报告山东省夏津县华夏幼教中心宿军一、关键词简单廉价民间文化传承趣味促进亲社会行为教师科研能力提高二、研究的缘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

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

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

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

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

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意义挖掘”,希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同时也希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研究目标1、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2、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研究内容1、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

各年龄班如何选择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五、研究对象主要选择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如:我们通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 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

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可以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示法:从全园评选出几个最优秀的民间游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起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吸收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

这样进步非常快。

如,我们在07年12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现,民间游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08年11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现,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体育游戏、表演游戏交融渗透,游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强。

就这样,大家经常交流,互提建议,一点点提高。

4、经验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意义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

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很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利津一幼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启发。

5、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