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形成和发育

土壤形成和发育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 (一)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据科夫达估计,在陆地上植物每年形成的生物量约为 3.5×1010吨,相当于2.13×1017千卡的能量。
(二)动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非洲象牙海岸的白蚁可筑起直径15米,高2~6米的坚固
竖立土墩 ! 肥沃土壤中蚯蚓的粪便可达30吨/公顷!
第1.一掌节握五土大壤成形土成因因素素在及成其土在过土程壤的发生中 重要作用的;作用(重点)
第2.二了节解土土壤壤最形常成见过的程成(土重过点程)及其 特点,分析不同土壤的发育程度。 第三节 土壤发育 Nhomakorabea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与要求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一、土壤形成因素(soil forming factor) 一土、壤土形壤成形因成素因又素称(s成oil土fo因rm素i,n是g f影ac响to土r)壤形成
在中国温带,自西向东大 气湿度递增,依次出现:
棕漠土、灰棕漠土、灰漠土、
棕钙土(灰钙土)、栗钙土、 黑钙土和黑土。
在中国温带东部湿润区, 由北而南热量递增,土壤分布 依次为:
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 壤、黄壤、红壤和砖红壤。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四、生物因素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N 0.55e 0.08T (1 e 0.005m )
上式中N表示土壤全氮,T为年均温度,m为湿度因 素。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四)气候变化与土壤形成**
由于气候带、植被和土壤 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许多土 壤学家非常重视气候在土壤形 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土壤地 带性的概念 。
<1.0
半湿润
1.0~1.6
半干旱
1.6~3.5
干旱
3.5~16.0
极干旱
>16.0
据《中国自然地理》(1981)
自然景观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半荒漠 荒漠
湿度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
根据土壤中水分收支情况对物质运移的影响,可分以下几种土 壤水分类型: (1)淋溶型水分状况 (2)非淋溶型水分状况 (3)上升水型水分状况 特点:蒸发、蒸腾总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其差额由地下水补充, 如果地下水矿化度高,则会导致盐渍化;如果地下水达不到地 表,而只能达到剖面中部,则称为“半上升水型”水分状况。 (4)停滞型水分状况:其特点是地表经常积水,沼泽化土壤即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关系(据Bridges: World Soils)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三)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 微生物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体,已存在达数十亿年,
它是最古老的造土者。 微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可概括为: (1)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料,为植物吸收利用; (2)合成土壤腐殖质,发展土壤胶体性能; (3)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 (4)促进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增加矿质养分的
地型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三)地形与土壤发育的关系
例如,随着河谷地形 的演化,在不同地形部位上, 可构成水成土(河漫滩) → 半水成土(低级阶地) → 地 带性土(高级阶地)的发生系 列。
和发育的基本因素,它是一种物质、力、条 件或关系或它们的组合,其已经对土壤形成 发生影响或将影响土壤的形成。
土壤发生学说(soil genesis theory)
认为土壤是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 响下由岩石风化成母质,再由母质演化成土 壤的。
***五大成土因素:
19世纪未,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 恰耶夫(Dokuchaev,1846-1903)通过对俄 罗斯大草原土壤的调查,提出土壤的五大 成土因素,即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 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红色砂岩红壤
花岗岩红壤 花岗岩黄色赤红壤
花岗岩砖红壤
石灰岩土
玄武岩黄砖红壤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三、气候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一)湿度因子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表 7.2 中国气候大区划分指标
气候大区
年干燥度
湿润
有效度(如铁细菌能促进土壤中铁溶解移动)。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五、地形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一)地形与母质的关系
冲积物
洪积物
坡积物
残积物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五、地形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一)地形与母质的关系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二)地形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属此类型。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2、影响土壤中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化 表土有机质含量常随大气湿度的
增加而增加。 湿润地区的土壤风化度较高,而
在干旱地区则较弱。 随着湿度增加,土壤颜色也由红
转黄。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二)温度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一般来说,每增加10℃ 温度,反应速率可成倍增加。
花岗岩风化壳在广东可 厚达30~40米,浙江一般在 5~6米,而青海高原常不足1 米。
德国土壤学家拉曼 (Ramann)曾提出了“风化因 子”的概念:
风化因子=风化天数×水解离度
第一节 土壤形成因素及其及在土壤发生中的作用
(三)温度和湿度的共同影响 詹尼曾对美国大平原的土壤研究,发现全氮含量
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密切相关,并可用下式表示:
1.残积母质 2.运积母质
水积物(流水沉积物、湖积物和海积物) 风积物(风积黄土和沙丘) 冰川沉积物(冰渍物和冰水沉积物) 重力堆积物
(三)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首先,直接影响着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 其次,母质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地说,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的性质差别就 愈大。但母质的某些性质却仍会顽强地保留在土壤中。
气候-climate 母质-parent material 生物-biology 地形-topography 时间-time
二.母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一) 母质的概念 风化壳的表层,即原生基岩经过风化、搬运、堆积等等过
程于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最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它是形成 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身。 (二) 母质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