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材料一: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
。
军事:禁止该战败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殖民地:该战败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几个战胜国瓜分。
材料二: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 机会均等之原则。
C. 雅尔塔体系
D.多极化趋势发展
9、仔细观察下面三幅示意图,它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
俄
美国
英 德
奥
苏
美
俄罗斯
欧盟
法意
中国 日本
图一
1、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1、丘吉尔演说公开而明确地发出了冷战的信号,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2、表明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把苏联看成是最大的威胁。
主干知识整合 中考目标引擎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1、美国的“冷战”政策
含义
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 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西欧(法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
国) 合国军侵略朝鲜 国的中东政策
联合国对伊动武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世界多极化趋热日益明显 C.西欧与美国反目成仇 D.冲突与战争成为世界主题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
(2010宿迁中考)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 20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 哪些不同的政治格局?
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两极格局形成 1991年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7、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
比,不同点是(08南京中考)
A.合作与对抗并存
B.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2010宿迁
中考)
A.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对峙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5、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下列语汇出现的
先后顺序是
①冷战
②美苏争霸
③一超多强 ④东欧剧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6、小张探究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取材 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美苏“冷战” 始末》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C. 《“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D.《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 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据此请回答:该条约名义上标榜什么?其实质 目的何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
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九国公约》签订
后,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的局面。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
(4)根据上述材料,战后确立了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 (2分)
史料研读:各方对《凡尔赛和约》的看法
• 材料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
----法国元帅福煦
• 材料二:“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 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
-----列宁
• 材料三:“这是胜利者所做的蠢事。”
20世纪以来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界政 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 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 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力量结构或战略 态势。
2、“极”的含义:指的是综合国力强, 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1月 巴黎和会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3、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 “一超多强”的局面, 总体趋势是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中考目标引擎
课题
知识内容
目标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凡尔赛 《凡尔赛和约》和《九 -- 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
华盛顿
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主干知识整合 中考目标引擎
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苏州模拟)
A.英法美 B.英日美 C.英法日 D.英美德
3、《九国公约》主要解决下列哪个国家的问题?(10南京模拟)
A.苏联 B.德国 C.中国 D.日本
4、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10扬州中考)
A.雅尔塔会议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凡尔赛会议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010苏州模拟)
2、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 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 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 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美苏
关系转向)
美
苏
两极
格局
主干知识整合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2、两极格局
形成的原因 形成的标志
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冲突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1949北约)
美苏 20世纪50-60 美国占优势(表现之一:
争霸 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
的阶
段性 20世纪70年代 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战略收缩,
表现
苏联积极进攻(如:苏联出兵阿富汗)
20世纪80年代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影响
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强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中考试题回眸
1、右图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2010苏州中考)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目的
美国冷 战政策 的具体
表现
政治
经济 军事
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 —冷战开始标志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中考试题回眸
1、小磊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请你帮助他 找出其中的错误 (09扬州中考)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A.中国赔款2100万元 B.中国各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确定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4、小亮准备找“冷战”的相关知识,可以用那组关键词在网 上搜索: (2010无锡中考)
A.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苏联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科索沃战争
政 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 数
殖民地 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苏州中考】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
的是(
)
A.军备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 D.奥地利独立问题
《九国公约》内容节录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2、“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 门。”冷战结束的标志是(南京中考)
A、苏联解体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科索沃战争
中主考干目 知标 识引整擎合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的结束
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三国同盟 D.三国协约
2、对美国“冷战”政策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②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③“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④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无数不平等条 约的签订,充分表明了这一深刻道理。在《九国公约》中 体现弱国无外交的是
变。
——毛泽东
中考试题回眸
1、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在5个多月的
会议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这些国家代表的素质不高
B.会议主办国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C.会议内容与这些国家毫无关系
D.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2、1919—1920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控制这次会议的国家是
1921—1922年
美、日、英、 (法、意、荷、 比、葡、中)
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为美 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条件
签订《九国公约》(关于中国问 题)。 《四国公约》《五国公约》等
凡尔赛会议的继续 确定了帝国主义在东亚、 太平洋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领 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 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美
苏联
解体
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