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厌氧型细菌及检验

厌氧型细菌及检验


0
+
++ ++ + +
+
+
++ +&#++ + ± +
致病的原因
❖ 1 组织缺氧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穿刺伤等封闭性伤口,血管压迫,肿 瘤压迫等等
❖ 2 机体免疫力低下
临床的症状
❖ 1 感染部位产生大量气体,组织脓肿和坏 ❖ 死,皮下有捻发音,是产气夹膜梭菌感 ❖ 染的特征 ❖ 2分泌物有恶臭,或为暗红色,分泌物涂 ❖ 片经革兰氏染色,发现细菌,而培养阴 ❖ 性的 ❖ 3 其它等等
厌氧性细菌及检验
一定义
❖ 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无氧条件(不是绝对) 下才可以生长的一类细菌
❖ 1836年Pasteur提出 ❖ 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60%临床标本存在厌氧
菌感染---------------------需要重视
二 分类
1 有芽孢厌氧性细菌 一个梭菌属包括83个种
2 无芽孢厌氧性细菌 40多个菌属,300多个菌 种和亚种
❖ 时间
❖ 破伤风梭菌革兰氏染色改变 ❖ 拉丝实验 加KOH30g/l一滴,能拉丝为阴性
不能为阳性
❖ PH ❖ 痤疮丙酸杆菌7.0时阴性及多型性 ❖ 6.0及以下革兰氏阳性杆菌
❖ 2 菌落性状
❖ 1)色素 产黑色素类杆菌2~10天可产生黑 色素;溶齿放线菌培养3~4天产生粉红色色素
❖ 2)溶血 产气夹膜梭菌在新鲜的血琼脂平板 上可产生双溶血环
❖ 2 次代培养和厌氧菌的确定
❖ 3 分离培养中可能失败的原因 1)培养前为做标本的直接涂片和染色镜

2)标本在空气中放置太久或接种时时间 过长
3)未用新鲜配制的培养基
❖ 4)未用选择性培养基 ❖ 5)无合适的厌氧罐或装备出现问题 ❖ 6)培养时间不足 ❖ 7)…………………..
鉴定实验
❖ 1 形态和染色 ❖ 重要的是为下一步的鉴定提供参考,
❖ 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 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或称神 经毒素(Neurotoxin)。破伤风毒痉挛毒素 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 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 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在菌体内的 痉挛毒素是单一和一条多肽链,分子量 15万。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 次于肉毒毒素。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
❖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 24~48小时后,可形成直径1mm 以上不 规则的菌落,中心紧密,周边疏松,似 羽毛状菌落,易在培养基表面迁徒扩散。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明显溶血环,在疱 肉培养基中培养,肉汤浑浊,肉渣部分 被消化,微变黑,产生气体,生成甲基 硫醇(有腐败臭味)及硫化氢。
❖ 一般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 氢,形成吲哚,不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 盐。对蛋白质有微弱消化作用。本菌繁殖 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芽胞抵抗力 强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 40~50分钟。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有抑 菌作用。
呈梭状 ❖ 可以被用来生物技术, ❖ 外毒素致毒
一)生物学性状
染色,培养 生化 对我们实验诊断来说最重要
❖ 破伤风梭菌菌体细长,长4~8um ,宽 0.3~ 0.5um ,周身鞭毛,芽胞呈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菌体宽大,似鼓 槌状,是本菌形态上的特征。繁殖体为 革兰氏阳性,带上芽胞的菌体易转为革 兰氏阴性。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 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7.0~7.5,
❖ 1 初步培养 ❖ 1 )培养基的选择 ❖ 强化血琼脂平板 ❖ 卡那万古霉素冻溶血琼脂平板 ❖ 七叶苷胆汁平板等等
❖ 2 )标本的接种
❖ 每份标本应接种3个培养平板,分别放置 于有氧,无氧和含5%~10%的CO2的容器中, 有时需要专用的培养基
❖ 3) 厌氧培养法 ❖ a 厌氧罐培养法 ❖ b 气袋法 ❖ c 气体喷射法 ❖ d 厌氧手套箱法 ❖ e 其它等等
标本的送运与处理
❖ 针筒送运法 ❖ 无菌小瓶送运法 ❖ 棉拭送运法 ❖ 大量标本送运法 ❖ 组织块送运法 ❖ 厌氧袋送运法
分离和鉴定
临床标本
1 肉眼观察及有无气味 2 涂片观察与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 (接种血平板及选择性培养基)
增菌培养 (接种液体培养基)
2~7天
厌氧培养
确定厌氧菌
每个平板挑5个以上的菌落 每个菌落接种2个平板48h培养
厌氧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1 标本决不能被正常菌群污染; 2 应尽量避免空气
标本的采集
标本来源
收集的方法
封闭性脓肿
针管抽取
妇女生殖道
后穹隆穿刺抽取
下呼吸道分泌物
肺穿刺术
胸腔
胸腔穿刺术
窦道,子宫腔,深部创伤 静脉注射的塑料导管穿入
组织
无菌外科切开
尿道
上阴部膀胱穿刺
需氧培养
厌氧培养
有生长 无生长
有生长 无生长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需氧菌 药物敏感实验 分类鉴定 菌种保存 形态和染色 菌落 生化反应 药敏性实验 气液相色谱 其它,PCR等等
检验的方法
❖ 1 直接镜检 一些特殊的特点,临床工作中的总结 可对初步判断及临床应用做早一步的 指 导作用
2 分离培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破伤风梭菌芽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可由伤口侵 入人体,发芽繁殖而致病,但破伤风梭菌是厌氧 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伤口的厌氧环境是 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窄而深的伤口(如 剌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 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有需氧菌 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均易造成厌氧环境,局 部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
❖ 3)荧光
❖ 3 抗生素敏感实验 ❖ 4一些特殊的敏感实验—— ❖ 聚茴香脑磺酸 钠敏感实验 ❖ 5生化特性 ❖ 6气液相色扑 ❖ 7 PCR等等
有芽孢的厌氧菌
❖ 简介 梭菌属 G+ 陈旧性培养基G-
四 破伤风梭菌
❖ 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 ❖ 粪便污染
❖ 伤口被污染导致----------注意消毒清洁 ❖ 芽孢为于顶部,呈鼓槌壮,直径比菌体粗,
三 感染
❖ 分布 ❖ 原因 ❖ 临床症状
厌氧菌在正常人体内的分布
厌氧菌
皮肤 上呼吸道 口腔 肠道 尿道 阴 道
一芽孢菌
G+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属
0
二无芽孢菌
0
± ++ ± ±
(一)G+的杆菌 双歧杆菌
(二) G-的杆菌 类杆菌属
(三)G+的球菌 消化球菌属
(四)G-的球菌 韦荣氏菌属
0
0
+ ++ 0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