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井施工
斜井施工组成部分
一、表土段施工 1.明槽开挖 2.深表土掘砌方法 3.不稳定表土井口施工方法 二、基岩段施工(主要技术) 1.斜井基岩一般采用钻眼爆破施工。 2.工艺过程 钻眼—装药爆破—通风—支护—排矸
表土施工的方法取决于井口所在地形以及表土层的厚度, 稳定性,含水状况有关。
明槽,矿建名词术语,一般是指矿井的斜硐开拓中才会有。斜井的硐身 前期为砌碹巷道,而硐口部分施工过程中,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够成巷, 要开挖的大一些,而大的那部分砌碹后成型的巷道就是所谓的明槽了。 适用条件:井口位于平原地区,表土层较厚,稳定性差,顶板不易维 护。
三.不稳定表土的施工方法
不稳定表土,是指由含水的砾石、砂、粉砂 组成的松散性表土和流砂或
淤泥层。当表土为不稳定土层时,必须采用特殊施工法。 不稳定表土中
我国多采用板桩法。当涌水量 较大时,需配合工作面超前小井降低水位 或井点 降低水位的综合施工法;当流砂埋藏深度不大于 20m时,可采用
简易沉井法施工;当涌水量大, 流砂层厚,地质条件复杂(有卵石、粉
斜井施工新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由于山区地形和煤层赋存条件的限制,加 之大倾角强力皮带输送机的推广应用,常出现斜井 倾角 25 °以上、甚至 35 °的大倾角斜井,这给施工 带来许多新困难,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总结并发展斜井施工技术,提高斜井施工速度,对 加快矿井建设速度,缩短矿井建设周期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行,段距为2~4m。 2.中间导硐法 当全断面掘进有困难时,可采用中间导硐的方法,然后向两侧对称扩大,临时支架沿井筒轴向
架设,待刷够掘进断面时,及时砌碹。
3.先拱后墙法 当井筒工作面进入岩石风化带之后或工作面上部土层 松软、下部土层密实,则适于先掘 砌上部,后掘砌下部的施 工方法。掘砌段距以3-5m为宜。 4.两侧导硐先墙后拱法 当表土不太稳定,且断面较大时,先在断面两侧分 别掘进小断面导硐,先墙后拱短段掘 砌。掘导硐时,先 架设木支架,掘出2-4m后,在导硐内砌墙,然后掘砌拱 顶部分,最后掘出 下部中间土柱。
斜井施工
采矿12-6 谢非
1201020617
斜井施甚至更大的坡度,故 在施工方法及工艺、施工机械及配套等方面各有特 色。与平巷施工相比,斜井施工有许多具体困难, 其中以装岩、排矸和排水最为突出。
钻孔的作业条件差,对钻孔方向要求高。
容易发生跑车事故。 管道长距离输送混凝土。
明槽开挖施工流程: 明槽开挖——夯实底板———下向上砌碹———明槽 转暗槽施工———明槽回填夯实。
二.深表土掘砌方法
1.全断面一次掘进法 当土质致密坚硬,涌水量不大,且井筒掘进宽度小于 5m 时,可采用全断面一次掘进施
工法。临时支护为金属拱形支架,支架须有2~3°迎山角,支架间距为0.4m-1.0m,掘砌交替进
砂、淤泥), 一般流砂埋深在30-50m时,可采用混凝土帷幕法。 也可以 采用注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