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十一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主要工作進展1 十一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主要工作進展十一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主要工作進展國傢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十一五期間,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瞭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2010 年與 2005 年相比,全國單位 GDP 能耗下降 19.1%,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 14. 29%,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減少 12. 4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7.9%,完成瞭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
5 年來,全國發展改革(經信)系統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強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保護,主要開展瞭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以實現十一五約束性指標為首要任務,強力推進節能減排(一)把節能減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國務院成立瞭由溫傢寶總理任組長的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起草並由國務院印發瞭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關於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
溫傢寶總理多次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節能減排工作。
各地區成立瞭由政府主要領導 2 任組長的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1 / 15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節能減排工作(二)做好節能減排綜合協調協調建立瞭由 27 個部門和單位組成的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聯絡員會議制度。
從 2008 年起,每年研究提出並經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由國務院印發節能減排工作安排,明確任務和部門分工。
開展節能減排形勢分析,及時提出對策建議,2010 年 7 月起建立各地區節能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指導地方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
針對個別地區出現的停限居民用電等錯誤行為,及時下發緊急通知予以糾正。
配合國務院督查組或會同有關部門,多次對重點地區進行節能減排專項檢查(三)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將十一五節能目標分解落實到省級人民政府、千傢高耗能企業。
從 2006 年起,建立瞭分地區 GDP 能耗指標公報制度。
國務院發佈瞭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實施方案,從 2008 年起,會同有關部門每年對省級政府節能目標責任進行現場評價考核,考核情況和考核結果報中組部,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告,形成瞭目標明確、責任清晰、一級抓一級、一級考核一級的節能目標責任制。
根據考核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評價內容和打分標準,使考核辦法更趨完善(四)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制定並發佈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
5年來, 3 共安排中央資金 305 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 81 億元,中央財政獎勵資金 224 億元,支持瞭 5127 個節能改造項目,---------------------------------------------------------------最新资料推荐------------------------------------------------------ 可形成節能能力 1.5 億噸標準煤。
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以來,帶動社會資金投入約 8000 億元,可形成節能能力 3.4 億噸標準煤,對十一五單位 GDP 能耗降低目標的貢獻率為 54% (五)組織開展千傢企業節能行動發佈千傢企業節能行動實施方案。
受國務院委托,我委與各省級人民政府簽訂瞭十一五節能目標責任書。
推動重點耗能企業開展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加強用能管理。
公佈千傢企業能源利用狀況公報,實施重點耗能行業能效水平對標活動。
組織開展能源管理師試點。
十一五期間,千傢企業實現節能1.5 億噸標準煤(六)加快推廣先進節能技術會同科技部修訂並發佈《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
十一五期間,發佈瞭三批《國傢重點節能技術推廣目錄》,共 115項,在電力、煤炭、鋼鐵、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業,推廣瞭高效鍋爐燃燒、餘熱餘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節能建材、高效照明等一大批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節能技術(七)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安排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約160 億元,推廣高效節能空調 3400多萬臺、高效照明產品 3.6 億隻、節能汽車 100 多萬輛,直接拉 4 動消費需求 1200 多億元,實3 / 15現年節電 225 億千瓦時,年節油 30萬噸。
在這一政策推動下,高效節能空調的市場占有率從推廣前的 5%上升到 70%以上,原三、四、五級低能效空調全部停止生產,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提高 24%;節能燈市場價格比推廣前下降瞭40%以上;1.6 升及以下節能乘用車市場份額從 7%上升到 30%以上;老百姓得到價格下降、節電省錢、生活質量提高等多重實惠(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借鑒發達國傢基於市場的節能管理新機制,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研究提出並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於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在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實行稅收扶持政策、完善相關會計制度、進一步改善金融服務等方面,為合同能源管理推廣創造瞭良好的政策環境。
2010 年安排中央財政專項資金 20 億元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發佈瞭兩批節能服務公司備案名單。
合同能源管理發展迅速,2010 年與2005 年相比,節能服務公司從 80 多傢增加到 800 多傢,節能服務產業規模從 47 億元增加到840 億元,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從 13 億元增加到 290 億元,形成年節能能力從 60 多萬噸標準煤增加到 1300 多萬噸標準煤(九)完善節能法規標準推動出臺瞭新修訂的節約能源法以及民用建築節能條例、公共機構節能條例。
制定發佈瞭《固定資產投資項 5 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最新资料推荐------------------------------------------------------ 將能評作為項目核準、審批、備案的前置條件,編制瞭節能評估報告和審查報告范本。
自去年11 月能評辦法實施以來,我委已累計審查石化、鐵路、公路等 6個項目,提出用能整改建議 12 個,核減能源消耗總量 6 萬噸。
組織研究發佈瞭4個LED照明產品的技術指南。
十一五期間,制(修)訂 27 種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國傢標準和 38 項用能產品能效標準,切實提高高耗能行業、產品的準入門檻(十)制定鼓勵節能的優惠政策與財政部共同制定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實行瞭節能技術改造以獎代補政策,按形成的節能量給予獎勵,多節多補;制定高效照明產品、高效節能空調、節能汽車、高效電機推廣財政補貼資金管理辦法,采用財政補貼方式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制定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支持節能服務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開展節能改造項目。
推動出臺節能節水專用設備所得稅優惠政策,對企業購置並實際使用列入目錄的產品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稅額中抵扣。
推動調整瞭不同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
提出懲罰性電價政策,對超能耗(電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實行懲罰性電價(十一)加強節能能力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完善瞭能源計量、統計制度,改進瞭能源消費核算方法,推動研究建5 / 15立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節能統計體系。
成立國傢節能中心,推動各地區建立節能監察機構。
安排中央預 6 算內投資 6200 多萬元,利用國際合作資金近1000 萬元,支持各地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能力建設(十二)開展節能減排宣傳會同中央 16 個部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啟動瞭九個專項行動,組織瞭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大型主題宣傳活動。
2008 年,研究起草並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瞭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通知,提出每周少開一天車、控制室內空調溫度等十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每年 6 月份組織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李克強副總理 2010 年致信全國節能宣傳周主辦單位,肯定節能宣傳周活動取得的成效。
開設瞭節能信箱,聽取各界對節能工作建言獻策、舉報違法違規用能事件。
組織開展瞭節能減排在兩會、節能減排進世博、節能減排文藝作品征集、全國建設節約型社會主題招貼設計大賽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主要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報道力度,發揮瞭媒體對節能減排的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
二、以示范試點和典型帶動為依托,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一)推動循環經濟立法受全國人大環資委委托,研究起草循環經濟促進法(草案),200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瞭循環經濟---------------------------------------------------------------最新资料推荐------------------------------------------------------ 促進法,標志著我國發展循環經濟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
研究提出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國務院第551 號令予 7 以公佈。
研究提出並經國務院批準,發佈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第一批)、《制定和調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的若幹規定》。
推動逐步建立循環經濟法律體系(二)組織國傢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經國務院同意,啟動實施兩批共 178 傢國傢循環經濟示范試點。
批復瞭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青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批復 27 個省市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或規劃,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
會同中國工程院組織開展循環經濟專傢行活動,總結評估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產業園區和省市的典型經驗,探索企業、企業間或園區、社會三個層面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模式,近期擬發佈推廣 60 多個循環經濟模式案例(三)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制定發佈瞭《十一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
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電廠認定工作,認定發佈瞭 5 批資源綜合利用發電機組名單,裝機容量達 1100 多萬千瓦,每年可吃掉煤矸石、煤泥、生活垃圾等廢棄物近 7000 萬噸,回收利用焦爐、高爐煤氣等210億立方米。
研究推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脫硫石膏綜合利用。
7 / 15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提出並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瞭《關於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召開瞭全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場經驗交流會(四)推動重點領域循環經濟先行先試會同財政部組織開展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啟動實施 8 天津子牙循環經濟園區等首批 7 傢國傢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再生資源聚集量達443 萬噸,生產再生銅 69.5 萬噸、再生鋁 36 萬噸、再生鉛 33 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