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加强及改进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_
加强及改进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_
我国现行传染病监测-3
• 基于实验室的症状监测
– 原因不明肺炎监测 (Unexplained pneumonia surveillance) – AFP监测(Acute flaccid Paralysis surveillance)
– ILI监测(Influenza-like illness surveillance)
性腹泻、溶血性尿毒综合症、非特定病原所致出血热
、病因不明感染性疾病聚集性病例等)未纳入报告
– 许多专病监测尤其是设立固定监测点的病种,在监测 目标(的)的设定、监测内容和监测方法的设计上存 在诸多问题,急待重新梳理和调整
主要问题-2
• 传染病实验室监测体系薄弱
• 临床实验室服务薄弱、体系设置不合理(独立临床实验室发展滞后) • 公共卫生实验室(参比)服务的功能需扩展 • 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临床标本/菌毒株报告( 送)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现行传染病监测-6
• 细菌耐药监测网
• 院感监测网
我国现行传染病监测-7
• 其它
– 免疫接种率
–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
主要问题-1
• 传染病监测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和战略性安排
–
确定需要开展监测病种的优先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 国家级传染病监测系统建设和发展战略规划
– 一些重要病种或临床症候群(如重症呼吸道感染、血
– 无法对特定病原所致疾病的负担做出估计,难以设计和评价特定
干预措施
– 无法有效影响和支持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干预 – 不利于暴发的发现,不利于新发传染病的发现
主要问题-3
• 对监测的理解存在诸多问题
– 何为监测 – 为什么监测 – 如何监测 – 如何分析、解释和使用监测数据 • 对不同疾病的防控策略及其信息需求未能澄清
加强和改进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
冯子健 中国疾控中心疾控与应急办
2011年9月19日于南京
我国现行传染病监测(1)
• 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39种法定报告传染病 –某些非法定传染病也(自愿)报告,新布尼亚病毒病、 无形体病、恙虫病 、水痘等 –传染病被动监测
我国现行传染病监测-2
• 专病监测
–庞大的(700多个)监测点系统,25种传染病
建设和改进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策略建议-2
• 重新思考并全面调整专病监测系统
– 多数设点的专病监测系统应根据相应疾病的防控目标、主 导策略及其对监测的信息需求,改为不设点的、在全国范
围普遍实行的、基于病例被动报告的加强监测(
enhanced surveillance) – 某些疾病建立基于临床症候群的实验室监测(血便腹泻、 HUS、脑膜炎、脑炎、克雅氏病、人禽流感病、猪链) – 某些病种可考虑撤销专病监测
几个例子(2)
• 登革热
– 主要是由输入性病例引起局部和局限传播,传播(暴发)发 生地几乎每年都不同 – 防控目标是防止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传播地方化(“扎根”) – 策略和措施:及时发现每一例输入病例、早期识别暴发,采 取强力措施(降低媒介密度),阻断传播 – 监测的目标和方法
• 所有有媒介伊蚊地区,发现和报告疑似病例,及时进行实验室诊断 • 发现本地传播(暴发)地区,启动媒介伊蚊监测(调查),评估传播 风险和评价媒介控制效果 • 开展暴发调查,评估控制措施效果 • 通过病例调查,获得病例发现、报告和控制及时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发现既往未知的的存在传播风险的地区
专病监测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应以特定疾病防 控的信息需求为导向
• 防控优先性(危害的严重性、是否有国家和地方规划或项目) • 防控策略与措施及其对监测信息的需求
– 如AFP监测的目标是:证实野病毒循环是否阻断;及时发现野病毒输入和 cVDPV;次要目的:接种质量 – 其他免疫规划疾病监测应以发现和改进免疫服务质量问题为核心目标 – 疟疾、梅毒、狂犬、血吸虫、TB等应以监控国家消除和控制规划实施绩效为核 心目标 – 霍乱、鼠疫、炭疽、禽流感等应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孤立疫情或暴发,评估暴发 (评估暴发流行风险)为目标 – 淋病应以耐药监测为重点 – 其他:都应逐病理清思路
– 加强非结构化监测系统(event-based surveillance)
BIOSURVEILLANCE DISCOVERY OF NEW OUTBREAKS
• Many US biosurveillance systems established in recent years following SARS, H5N1, 2009 H1N1
传染病监测的用途
• 发现异常以识别传染病暴发或流行
• 发现病人,为病人个体提供(实施)的医学管理(如治疗服务)
• 监控传染病防控项目或规划的实施绩效
• 帮助设计和评价疫苗等干预措施
• 估计疾病负担、观察趋势和特征变化
• 为指导临床实践(如抗生素耐药和医源性感染监测等)提
供信息支持
亚太地区新发疾病监测、风险评估和应 对策略框架
– Disease specific (e.g., Influenza) – Syndromic (e.g. ILI)
• In US, discovery of new outbreaks most likely to come from doctors’ suspicions or unusual lab reporting of microorganisms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 传染病暴发报告、调查处置情况 – 媒体、网络搜索、举报
• 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报告系统(Internet-based hospital
death reporting system)
我国现行传染病监测-5
• 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监测(鼠、蚊、蝇、蟑)
• 40个县(市、区)
几个例子(4)
• 疟疾
– 国家确定防控规划和目标-2020年消除 – 主要策略:
• 控制传染源为主,辅以媒介控制 • 措施:1.及时发现、诊断(镜检或RDT)病人,及时、规范抗 疟治疗;2根据病例和疫点调查、分类和评估,开展媒介控制
– 对监测数据的需求-监控消除措施实施情况
• 病例发现、诊断、病例分类、抗疟治疗的及时性,治疗效果
几个例子(3)
• 狂犬病
– 防控工作的数据需求
• 致伤动物及暴露级别
• 暴露后(三项)医学处置率及其及时性等
• 用于监控和评价暴露后医学处置服务的可及性、效果等
– 病例数2000-3000/年,每县多不超过实例10例,调查工作量 不大(但调查数据完整性问题较大) – 病例调查对当地和全国防控工作(政策)均有用 – 不宜设点,应在全国普遍开展加强监测
法律制度和规程
– 推进我国生物材料(临床标本、菌毒株)运送、检测规范、服务体系 建设
建设和改进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策略建议-4
• 为了满足特定干预措施、策略和政策制定的数据需求,针对
• 澄清不同类别传染病控制目标、主要策略和措施
• 阐明防控工作对监测数据的需求
– 哪些数据可以通过监测获得,哪些应通过专题调查或研究获得
• 澄清并准确、清晰地阐明监测目的(目标) • 根据监测目的和目标,确定监测内容和方法
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构架
• 重大(点)传染病
– 艾滋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乙肝、疟疾、梅毒、狂犬、布病等
果,流脑还要观察菌群变化
• 乙肝要设点或普遍开展对急性乙肝报告,逐步取消对慢性
乙肝和携带者的报告 • 克雅氏病建立大城市及省和国家两级实验室参比服务体系 即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参比服务,同时,满足发现 动物源性传染性克雅氏病的公共卫生目的
关于监测系统评估的有关问题
• 首先要回答 – 为什么要监测?
• 存在本地持续传播时,开展媒介按蚊调查以评估传播风险和媒
介控制效果
几个例子(5)
• 霍乱防控和监测目标
– 及时发现病例,控制暴发 – 调查每起暴发原因和传播方式,指导暴发预防和控制
• 次要目的:
– 细菌分型、毒力分析 – 溯源分析
其他疾病
• AFP、麻疹等应大体维持现状
• 乙脑、甲肝、流脑撤点,主要用于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和效
•
新发传染病
– – 监测、发现、确认与早期预警 暴发应对
建设和改进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策略建议-1
• 以暴发发现和为主要目标的监测
– 传染病法修订
• 报告病种的增加、改变更灵活 • 增加某些严重临床症候群的报告要求 • 鼓励异常临床事件、病因不明感染性疾病聚集性病例报告 • 实验室诊断结果报告、重要临床标本和菌毒株的提交
– West Nile Virus, 2009 H1N1, Monkeypox
• Syndromic surveillance systems less likely to discover new outbreaks
– Not specific – An outbreak must be fairly large before i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background “noise”—usually been recognized as abnormal by clinicians Center for Biosecurity of UPMC – Needs to be confirmed by strong clinical suspicion or lab data
–511个哨点医院+411个网络实验室
– 重症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哨点监测
–10个哨点医院+10个网络实验室
–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和形状病毒、病状病毒)
–19个监测哨点医院
–克雅氏病哨点监测
–12省15个 哨点医院
• 基于人群的IPD和流感住院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