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之人之初活动记录
时间:9月9日
地点: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1、老师致辞,宣布“经典诵读”主题班队活动正式开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1)教师讲解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2)、教师领读
(3)、小老师领读
(4)、小组内互读
(5)、个别学生展示读
3、主持人献读,宣布诵读比赛开始。
4、活动内容:
(1)、小组诵读;
(2)、团队诵读;
(3)、个人诵读比赛。
5、活动结束,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班级的活动氛围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孩子们的读书能力加强,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读书热情提高,纪律非常好。
我想,以后多开展这样的班队活动,对班级一定会有很大的作用。
经典诵读《江南》活动记录
时间:9月16日
地点:教室
主持人:李延艳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记录人:贺佳宁
活动过程:
1、老师致辞,宣布“经典诵读”主题班队活动正式开始。
2、集体学习《江南》。
师:《江南》这首汉乐府古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的意思是:在江南可以采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劲秀挺拔。
鱼儿们在莲叶之间嬉戏,一会儿嬉戏在莲叶东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西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南面,一会儿嬉戏在莲叶北面。
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美丽的诗歌。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1)、教师领读
(2)、小老师领读
(3)、小组内互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
3、主持人献读,宣布诵读比赛开始。
4、活动内容:
(1)、小组诵读;
(2)、团队诵读;
(3)、个人诵读比赛。
5、活动结束,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总结:这样的读书活动非常有利于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读书活动寓教于乐,寓知识于游戏中,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他们都很期待周末吟诵活动,希望下次活动我们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能提前安排好吟诵内容和阅读内容,把活动组织的更好,让孩子们更加喜欢语文。
经典诵读《风》活动记录
时间:9月23日
地点:教室
主持人:李延艳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记录人:贺佳宁
活动过程:
1、老师致辞,宣布“经典诵读”主题班队活动正式开始。
2、集体学习《风》。
师:《风》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
此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诗人通过“三”“二”“千”“万”这几个数字巧妙的组合,使人形象地感受到风在自然界的作用。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教师领读
(2)、小老师领读
(3)、小组内互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
3、主持人献读,宣布诵读比赛开始。
4、活动内容:
(1)、小组诵读;
(2)、团队诵读;
(3)、个人诵读比赛。
5、活动结束,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总结:通过周末吟诵活动,不仅很好地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孩子们也亲近了大自然,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经典诵读《相思》活动记录
时间:10月15日
主持人:李延艳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记录人:贺佳宁
活动过程:
1、老师致辞,宣布“经典诵读”主题班队活动正式开始。
2、集体学习《相思》。
师:《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
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
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
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教师领读。
(2)、小老师领读。
(3)、小组内互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
3、主持人献读,宣布诵读比赛开始。
4、活动内容:
(1)、小组诵读;
(2)、团队诵读;
(3)、个人诵读比赛。
5、活动结束,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总结:通过周末吟诵活动,不仅很好地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孩子们也亲近了大自然,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学生在诗中体会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激发了学习语文汉字的愿望。
经典诵读《敕勒歌》活动记录
时间:10月22日
主持人:李延艳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记录人:贺佳宁
活动过程:
1、老师致辞,宣布“经典诵读”主题班队活动正式开始。
2、集体学习《敕勒歌》。
师:《敕勒歌》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
草原的四面八方,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教师领读。
(2)、小老师领读。
(3)、小组内互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
3、主持人献读,宣布诵读比赛开始。
4、活动内容:
(1)、小组诵读;
(2)、团队诵读;
(3)、个人诵读比赛。
5、活动结束,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总结:通过周末吟诵活动,孩子们亲近了大自然,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学生在诗中体会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激发了学习语文汉字的愿望。
经典诵读《画鸡》活动记录
地点:教室
主持人:李延艳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记录人:贺佳宁
活动过程:
1、老师致辞,宣布“经典诵读”主题班队活动正式开始。
2、集体学习《画鸡》。
师:《画鸡》是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
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从此诗还可看出诗人“不避口语”的写诗特点,富有儿歌风味。
作者:【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1)、教师领读。
(2)、小老师领读。
(3)、小组内互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
3、主持人献读,宣布诵读比赛开始。
4、活动内容:
(1)、小组诵读;
(2)、团队诵读;
(3)、个人诵读比赛。
5、活动结束,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总结:通过周末吟诵活动,孩子们亲近了大自然,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学生在诗中体会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激发了学习语文汉字的愿望。
《三字经》之窦燕山活动记录
地点:教室
主持人:李延艳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记录人:贺佳宁
活动过程:
1、老师致辞,宣布“经典诵读”主题班队活动正式开始。
2、集体学习《三字经》之窦燕山: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1)教师讲解含义: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2)、教师领读
(3)、小老师领读
(4)、小组内互读
(5)、个别学生展示读
3、主持人献读,宣布诵读比赛开始。
4、活动内容:
(1)、小组诵读;
(2)、团队诵读;
(3)、个人诵读比赛。
5、活动结束,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总结:善于关注学生一点点的进步,抓住机会表扬,及时鼓励,适当批评,很有效果,学习积极性提高。
经典诵读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