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2017汇总
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2017汇总
2.(1)自低纬到高纬,各 气候类型的特征差异表 现在:
年均温渐低,年降水渐 少,年温差增大。
(2) 大 陆 内 部 : 冬 冷 夏 热 , 降水少且集中夏季,气温 日较差、年较差大
温带海洋 南北纬40º至 冬温夏凉,降水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性气候 60º大陆西岸 季节分配均匀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决定世界降水分布格局(降水的纬度分布)
➢气压带:高压带→少雨; 低压带→多雨 ➢风带: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离岸风→少雨, 如信风、极地东风的离 岸地带;较低纬向较高纬、迎岸风→多雨,如西风和信风的迎风地带
分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60º
布
极地东风 极 地 S高 气 压 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侧视图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俯视图
气压带和风带的剖面图
气压带和风带 的形成(三)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随季节的变化而南北 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夏季移向高纬,冬季移向低纬
66°34´N
23°26´N 0°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第三步:以水定型,主要观察降水的季节分配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三种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沙漠气候、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气候类型图
活动P39—40
1.(1)右图
(2)右图
苔原和冰原气候
大陆西岸
大陆东 岸
反映气候特征的主三要因种素气是气候温类和型降水的。比较
描述气气候候类特型征主分要布从规气律温和降水气两候方特面征进行。与气关压系带(、成因风带) 的
热带雨林 赤道及其南 气候 北两侧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 压控制
地中海气 南北纬30º至 候 40º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 夏季高温少雨, 控制,冬季受西风 冬季温和多雨 带控制
5.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其类型 6.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
单一的热力环流
受冷 S 完成课文P33的活动
受热
赤道
受冷 N
单
北极
一
的
热
赤道
赤道
力
环
流
南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二)
高压
低压
低纬环流圈
中纬环流圈 高纬环流圈
三圈
受热
①低压 ⑤
环流的形成 受冷
④高压
⑥
⑦低压 ③
冬季
冰岛 低压亚洲高压来自阿留申 低压冰岛 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世界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冰岛低压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世界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速尔 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 高压
季风环流
定义:是指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又称季风环流。 成因: (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东亚);(2)气压带、风带位 置的季节移动(南亚) 分布地区:
23°26´S
66°34´S
60°
30° 0° 30°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阅读课文P36,完成活动
活动
第1题:
(1)高压。冬季大陆降温快,空气受冷积聚,近地面形成高气 压中心。
(2)低压。夏季大陆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中心。
第2题:
冬季的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的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不是,气压带断裂成块状。 结论: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和风中学 陈四海
课程标准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细化(学习目标和要求)
1.能够绘制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2.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4.理解地表性质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记住不同季节的气压中心
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影响气候特性
➢极地高压、极地东风带:干冷 ➢副极地低压、西风带:温湿 ➢副热带高压、信风带:干热 ➢赤道低压带:湿热
大
极地气候
气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环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
流
地中海气候 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与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 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分
热带雨林气候
布
②高压
0°赤道
30°
60°
90°N
①赤道低压带 ②极地高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副热带高压
带S ⑤低纬信风带 ⑥中纬西风带赤道 ⑦副极地低压带
N
三
高纬环流
圈
极地高压带
环
流
中纬环流
的
形
低纬环流
成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气
极 地 高N气 压 带
压风的带和带 规风7422在右图画出气压带风带律压压高热动、总相63力力风低结间;;;;:!地定球、东东表呈南盛北盛面带信行信行形状风西风西环成极赤风副副风了绕地七地东热副热道球个风极一气带带周压地低)带低高高、气气六气气压个风带压压压带60(位º带带带置3300固0ººº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产生季风环流
大 气 海陆热力 环 性质差异 流 的 形 成 原 理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素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地形、洋 流)、人类活动
阅读教材P39,比较这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气候特点和形成原 因。
以东亚、南亚 为最典型
阅读课文P38, 完成活动
1.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
小结
2.三圈环流(理想环流)
(1)假定条件:地球表面物理性质均匀 (2)形成因素:①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3)形成过程:三圈环流
(4)结果:在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6个风带
(5)气压带、风带位置的移动(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
北半球平均气温最冷月出现在1或2月,最热月出现在7或8月;南半 球相反。
第二步:以温定带
➢热带最冷月气温不小于15℃ ➢亚热带最冷月气温大于0℃ ➢温带最冷月气温小于0℃(温带海洋性气候大于0℃)
阅读课文P40图2.17,找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平均气温最 低的月份,说出当月均温数值
3.实际环流: (考虑地表物理性质差异)
(1)因海陆分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 (形成季节性的气压中心)
(2)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形成季风环 流
大气环流的形成
高低纬间的 热量差异
地转偏 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单一的 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南北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