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地球化学ppt课件

有机地球化学ppt课件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三、油源对比
.
210
.
74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发展概述
一、油气成因有争议的原因
.
75
二、两大成因学派
根据在生油气原始物质问题上观点的差异,分:
.
76
两种有机成因论:
.
77
三、油气成因假说综述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四、有机说主要证据
.
85
.
86
五、无机说主要证据
.
87
.
88
.
117
.
118
.
119
岩相古地理条件: 深水-半深水湖泊是陆相生油岩发育的有利区域 近海地带的深水湖盆是最有利区
古气候条件: 直接影响生物的发育,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生
物的繁殖和发育,是油气生成的有利条件。
.
120
二、物理化学条件
1.细菌作用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硫化氢经粘膜吸收快,皮肤吸收甚慢。人吸入70 至150毫克/立方米硫化氢1至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 刺激症状,2至5分钟后嗅觉疲劳闻不到臭味。吸入 760毫克/立方米数秒钟后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 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
38
.
39
.
40
.
41
.
42
第四节 油田水的成分与性质
一、油田水的含义
.
151
一、天然气类型
.
152
.
153
.
154
.
155
二、无机成因天然气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三、有机成因气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
概念:在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可溶有机 质极性分子通过脱羧基和脱官能团作用、 不溶有机质芳环结构的缩合作用形成小分 子烃类。 标志:甲烷含量变化很大,多数为湿气; δ13C1一般为-60~-50‰
.
146
低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般相对密度较重,也有低熟凝析 油和轻质油。 饱和烃含量较低,非烃和沥青质相 对含量较高,饱/芳比低。 甾烷的立体异构化程度低,如C29 20S/(20S+20R) 小于0.4为低熟油,小 于0.2为未熟油
.
147
低熟油的形成的地质模型
.
148
2.腐殖煤的成烃机理及生烃模式
.
89
第二节 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
.
90
.
91
二、沉积有机质
.
92
三、干酪根 Kerogen
.
93
.
94
.
95
.
96
1、干酪根的形成
.
97
2.干酪根结构
.
98
3、干酪根的类型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4.Kerogen演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13
.
114
第三节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与物 理化学条件
.
115
一、地质条件
.
116
长期持续下沉,伴随适当的升降, 沉降速度与沉积速度相近或稍大, 可长期保持适于生物大量繁殖和有 机质沉积保存的环境,形成巨厚的 生油岩系,有利于有机质迅速向油 气转化。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第四节 有机质演化与成烃模式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二. 现代油气生成理论进展
.
144
.
145
低熟油形成机理
(1)树脂体早期生烃 (2)木栓质体早期生烃 (3)细菌改造陆源有机质早期生烃 (4)高等植物蜡质早期生烃 (5)藻类类脂物早期生烃 (6)富硫大分子有机质早期降解生烃
煤和煤系地层中集中和分散的陆源有机质,在煤化作用的同 时所生成的烃类被称为煤成烃。 Oil from coal ; Oil derived from coal
煤的生烃模式
.
149
.
150
第五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天然气: 广义上,自然形成的、在标准状态
下呈气态的单质和化合物。 狭义的天然气:一种以烃类气体为主 体,常伴有一定数量非烃的元素和化合 物的混合物
有机地球化学
河北工程大学
孙玉壮
.
1
.
2
第一章 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
性质
.
3
第一节 石油沥青概述
.
4
1.组分组成
.
5
.
6
.
7
.
8
2.族分组成
.
9
3.馏分组成
.
10
.
11
第二节 石油的成分与性质
.
12
一、石油的化学成分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56
.
57
固体沥青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第六节 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等同位素
.
64
.
65
1、碳稳定同位素
.
66
.
67
.
68
.
69
(2)碳同位素丰度表示法
.
70
(3)油气中碳同位素分布特点
.
71
二、氢同位素
.
72
.
73
第二章 现代油气成因理论
第一节 油气成因理论发展概述 第二节 生成油气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与物理化学条件 第四节 有机质演化与成烃模式 第五节 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第六节 烃源岩研究与油源对比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第六节 烃源岩研究与油源对比
.
189
一、 烃源岩的地质特征
.
190
二、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
.
43
二、油田水的来源
.
44
三、油田水产状
上层水:在含油气层系之上的含水层中的水;
夹层水:位于两个油气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下层水:在含油气层系之下的含水
.
45
.
46
.
47
四、油田水矿化度
.
48
五、油田水化学组成
.
49
.
50
.
51
.
52
第五节 重油和沥青砂
.
53
.
54
.
55
.
.
20
.
21
.
22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三、石油地球化学分类
.
29
.
30
四、海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
.
31
第三节 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硫化氢
硫化氢:无色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臭鸡蛋气味; 当空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达到1.54毫克/升时,人就 会中毒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