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得区位因素一、典题示例典例1。

(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就是为了()A。

提高附加值ﻩ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ﻩD。

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与总部迁入上海,主要就是因为上海ﻩ()A、基础设施好ﻩB。

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ﻩD。

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瞧,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ﻩ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解法指导]读:从材料中获取M公司得发展过程。

提:读图获取以下信息: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就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就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1998年,研发中心由温州迁入上海;2005年,总部由温州迁入上海,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由材料中“加盟”“专卖”“研发”等信息可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

调:根据材料所示内容调取如下知识:影响产业转移得因素;研发中心与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与大量得高端人才。

答案:(1)A(2)D(3)A[考法指导]二、方法讲解根据产业转移得目得确定影响产业转移得区位因素产业转移得目得就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得产业部门得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与转出地得区位条件,具体思路就是:三、跟踪训练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得某产业最有可能就是 ()A.电子元件生产B.汽车生产研发业C.宇航业D。

加工制造业答案:D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迁往日本,然后由日本迁往亚洲“四小龙”地区,然后迁往我国得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迁往我国得中西部地区。

2.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得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就是()A。

内部交易成本低B、劳动力成本低C、原料、资金丰富D、市场环境好答案:B解析: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得首选地之一。

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链示意图,完成3~5题。

3。

首先转移得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就是ﻩ()A。

软件设计B、知识产权C、整件组装ﻩD、售后服务答案:C解析:首先转移得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一定就是技术含量低,利润低得曲线最低点部位,为制造环节。

4。

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得最主要原因就是()A、高素质得人才B。

丰富得资源与能源C。

广阔得市场ﻩD。

良好得服务答案:C解析:发达国家与地区计算机制造业转移到我国得主要就是附加值最低得生产环节,其主要考虑得就是大量廉价劳动力以及广阔得市场。

5。

为更好地提高我国得计算机产品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ﻩ()A.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B、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品牌C.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D、降低工人得工资,降低成本答案:A解析:计算机制造业技术要求较高,我国计算机产业起步较迟、发展较慢,主要参与附加值最低得生产环节,所以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能更好地提高我国得计算机产品国际竞争力。

(2019·高三五省优创名校联考节选)读我国长江经济带茶园面积(左图)与茶叶产量(右图)空间格局变化图,完成6~7题、6.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得转移方向大致就是ﻩ()A.西南B、西北C、东北D、东南答案:A解析:图中显示,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由湖北、浙江、安徽等地向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转移,故茶叶生产重心得转移方向大致就是向西南方向、7。

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得原因有() 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②国家政策导向③西部生态环境良好④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A。

①②③B.①②④ﻩC、①③④ﻩD。

②③④答案:D解析: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得原因有国家政策鼓励西部发展茶叶等优势农产品,西部生态环境良好且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东部自然条件优越不就是茶叶重心转移得原因。

2017年7月11日,我国某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建设得汽车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该基地集整车设计与组装、部分核心零部件与配套零部件生产为一体,并配套有汽车职业技术学校等其她设施,为一集群式汽车产业基地。

核心员工全部来自国内,其她员工在当地城市跨用。

其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市场。

据此完成8~9题、8。

该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建厂得主要目得就是ﻩ()A、降低组装成本B。

开拓国际市场C。

提高研发水平D、利用便利交通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建设得基地集整车设计与组装、部分核心零部件及配套零部件于一体,并建设有职业技术学校,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所以该汽车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建厂得主要目得就是开拓国际市场、9。

爪哇岛吸引我国汽车企业在岛上建厂得主要优势就是ﻩ()A。

市场 B.交通C。

科技D、矿产答案:B解析:爪哇岛为岛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得港口,交通运输条件便利;该地市场狭小;核心员工来自国内,说明当地科技欠发达;汽车生产对矿产资源得需求量小、故选B项。

江苏就是我国工业大省,省内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要素地区差异显著。

近年来,江苏形成了大规模得省内产业转移。

下图为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2题。

10。

导致南京Ⅰ类产业转移得主要原因就是ﻩ()A、劳动力价格升高ﻩB。

能源资源短缺C、消费市场萎缩ﻩD.环境污染加剧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I类产业为皮革制鞋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南京等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工资水平高,而苏北得徐州经济欠发达,工人工资水平低,生产成本低、11、与连云港相比,南通承接苏州产业转移得优势就是ﻩ()A.位置优越ﻩB、土地廉价C。

交通便利ﻩD。

市场广阔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与连云港相比,南通距苏州近,位置较优越。

12。

推测下列四地中工业基础最好得就是ﻩ()A。

盐城B。

淮安C。

连云港D。

徐州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Ⅰ类产业与Ⅲ类产业均由苏南转入徐州,说明徐州得工业基础比苏北地区其她城市好。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三省市发展应各有侧重,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图1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图。

材料二3年后,在北京工作、天津出差、河北生活得“三栖时光”,不再只就是浪费在路上、可以基本实现京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

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地区相邻城市“1、5小时轨道交通图”。

图2为京津冀“1小时轨道交通图"。

(1)简述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转移承接地得原因。

(2)许多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与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试分析原因。

(3)“1小时轨道交通圈”得形成对京津冀地区得社会经济意义。

答案:(1)紧邻京津,距离近;具有丰富得廉价劳动力;地价较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

(2)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3)经济意义:缩短了人们得出行时间,增加区域内短途旅游业得收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得联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得人口,缓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得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得发展,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得改善。

解析:(1)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转移承接地得原因可从两地发展工业不同得区位优势方面来分析;与京、津相比,河北劳动力价格、地价较低,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成本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发展资源导向型工业与制造业条件好;另外河北距京、津地区近,产业转移成本低。

(2)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与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原因就是北京发展工业得区位优势,北京就是我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适宜建总部与研发中心、(3)经济意义:“1小时轨道交通图”得形成主要就是缩短了人们得出行时间,可促进区域内人员得流动,带动短途旅游业得发展,增加其收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得联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得人口,缓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得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得发展,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得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