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经度变化 纬度变化 方向及速度
① 116.0°E→ 34.2°N→33 向西南 115.6°E .0°N 最快
② 114.8°E→ 33.3°N→32 向东南 115.4°E .6°N 次之
③ 113.7°E→ 32.5°N→32 向西北 113.5°E .6°N 较平稳
学案8 产业转移及影响答案 案例剖析1、A C D
【规律总结3】产业转移的影响
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⑴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①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利于改善区 域环境和降低资源消耗 不利:③减少就业机会 ④引起资金,技术外流 ⑵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①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③引进资 金,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④加速资源消耗;⑤加重生态恶化
参考答案: 玩具制造业可行。理由:①是珠江三角洲急需转 出的产业项目;②劳动力密集行业,能提供大量 就业岗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 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③长株潭地区房租、 地价等较低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④该产业 污染少、耗能低;⑤交通方便,出口便捷 飞机制造业不可行。理由:①不是长江三角洲地 区近期向外转移的项目;②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 争取国家投资或者引进资金的难度大;③技术密 集型产业,长株潭地区科技人才条件尚不具备; ④与飞机制造配套的其他产业基础较差。
3.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4.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该地
()
(%)
(%)
(%)
济南 5.36
潍坊 7.26
临沂 1.68
青岛 37.19
济宁 2.19
德州 2.13
淄博 4.14
泰安 1.16
聊城 0.98
枣庄 1.13
威海 10.19
滨州 1.14
东营 1.41
日照 1.59
荷泽 1.11
烟台 19.21
莱芜 0.68
(1)依据上表概括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带,并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影响 因素。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
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
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
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钨、
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
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基础较好,抹洲有全国规
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
炼厂。
材料二:图16为“湖南省有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 特点有种类多、;储量大;。分(布2分不)均
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材料三:湘东和湘南地区 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
【拓展练习1】(2009海南)近些年来,G市大力建设工业开发 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指出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条件。(6分)
参考答案:临近广东省, 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和铁 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 连)(2分)
劳动力和地价便宜(较 低)(4分)。
(答政府优惠政策、能源丰
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发达国家总是把处于衰退期、成熟期的 产业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而把技术含量高、具有良好 发展前景的产业和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在国内,以保持自己的技 术优势并获取高额利润。
一般情况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 资源密集型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的工业。 2.方向:①国际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 展中国家转移,;②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 区转移。 3.世界产业转移的轨迹:英国——德国一一美国——日 本一一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东南亚、拉丁美洲。
(2)简要回答这种分布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分析东部地区在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1)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胶济铁 路沿线地带(或沿济南、淄博、潍坊、青岛一线)。 影响因素: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工业基础);基础设施 (交通);政策。 (2)有利影响:有利于生产要素向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带 集中,带动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东部沿海和胶济沿线地 带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有利于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不利影响:扩大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3)优势:东部地区靠近日韩,区位优势明显;铁路、公路 (高速公路)密度大,港口众多,海陆交通便利;科技教育发 达,劳动力素质比较高;制造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化 水平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高,市场潜力巨大。 接收产业转移时应注意的问题:防止污染型工业、高耗能工业、 资源型工业的引进;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创自主品牌。
工业地域的形成
产品方面
工业联系 空间联系
共用基础设施
加强信息交流
和技术协作 降低运费能耗
工业集聚
提高降利低润成和本效率工业地域
获得规模效益
信息联系
工业分散
传统争地,水,动力,基础设施 工业区 环境污染加剧
新兴原料,产品运费低,可空运 工业区 全球寻找最优区位
占市场,低成本,高利润
【考纲解读】: 1.掌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 的影响和对转入区和转出区的意义。
D.技术
A开发期,B增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
100% 微笑的背后
90%
80%
产品生产环节附加值
70%
附 加
60%
值 50%
40%
30%
20%
10%
0%
环节 研发 设计 生产 包装 销售
欧美 50年代
日本
60~70年代
80年代
台湾、香港等地
中国、越南
等地
【规律总结】2、产业转移的类型和方向 1.转移类型及顺序: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即开发期、
富等条件,如合理,每项 案例剖析2、A C B D
可得1分。)
拓展练习2、B C D C B
【案例剖析3】(2010年安徽)根据材料 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 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 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 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 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 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 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 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 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 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 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工业扩散的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廉价劳 动力、或接近消费市场、或利用所在国的 科技力量、或接近资源和能源产地),进行 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规避贸易壁垒等
【规律总结】1.产业转移的目的和影响因素 选择最佳区位
资源和能源、劳动力(数质价)和土地价格、 国家政策、消费市场、科技力量、环境政策或意识
发展阶段
时间
方
式
①产品“走出 1991~1997年 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去”
②销售“走出 1998~2001年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
去”
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 2001~2003年 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去”
④资本“走出 2003~至今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
注意:能否能够实现产业转移还与转出地区的政策 及转入地区的技术等产业基础条件有关。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何吸引产业转移? 1、利用资源,劳动力,地价等优势 2、优惠的政府政策 3、提高劳动力素质,完善基础设施 注意的问题: 4、提高环境意识,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进入 5、加强科技投入,自主创新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3~4题。
去”
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1)服装加工基地转移的原因: 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 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 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 政策扶持力度大。 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对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 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 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对城市化的影响: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 平不断提高。
【拓展练习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2005年外商直 接投资额达89.7亿美元,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4.9%,其中,制造业 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下表为山东省各地市1992~2005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 额占全省同期累计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
地区 投资比重 地区 投资比重 地区 投资比重
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提高利润 《步步高》P119 2.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廉 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跨国公司 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 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