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构施工测量方案设计

钢构施工测量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G.CORP. LTD东北亚(长春)国际机械城会展中心项目钢结构工程施工测量专项方案2017年5月中建二局筑工程有限公司目录1 编制依据 (2)2 工程概况 (2)2.1 施工区域划分 (3)2.2 钢结构概况 (3)3 钢结构安装测控总体思路 (3)4 测量主要内容及重难点 (6)5 测量施工前准备工作 (6)6 主要的施工测量工艺 (8)6.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8)6.2 施工测量工艺 (13)6.3 测量控制标准 (18)7 钢结构施工监测方案 (18)7.1 钢结构施工监测点设置 (18)7.2监测基本要求 (19)7.3监测执行的技术标准 (20)7.4 钢结构施工监测 (20)8 测量质量控制措施 (21)8.1质量控制措施 (21)8.2现场施工测量流程 (22)9 安全管理措施 (22)9.1 控制点安全管理措施 (22)9.2仪器安全管理措施 (23)1 编制依据1、工程合同文件;2、工程相关施工图纸;3、国家《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5、《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20126、工程钢结构施工方案2 工程概况表2-1 工程概况工程整体效果图2.1 施工区域划分本工程钢结构加工制作、拼装、安装工程分两个标段,标段划分以图纸中1/20轴与21轴之间施工缝为准,施工缝以东为I标段,施工缝以西为II标段。

具体范围以施工合同约定为准。

分区平面布置图2.2 钢结构概况本工程整体结构造型呈现蝴蝶型。

钢结构主要由五部分组成:钢柱、钢梁、钢桁架、张弦梁、钢系杆,材质为Q345,工程量约17000t。

钢柱:钢柱分为圆管柱和方管柱,圆管柱截面为φ1100*25、φ900*20和φ700*20,方管柱截面为600*600*20。

钢梁:主要为热轧H型钢和,最大截面为HN500*200*10*16,H800*400*16*25。

钢桁架:主要为焊接工字钢钢桁架,最大截面为H700*300*12*20。

张弦梁:张弦梁按跨度分为90m、72m。

3 钢结构安装测控总体思路1、工程钢结构施工测量主要为平面测量、标高控制两部分。

测量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其总体思路为:表3-1 测控总体思路2、本工程结构体系复杂,且施工面积大,施工穿插作业多,且场地内部环境复杂,是本工程测量的环境特点。

同时由于本工程的各部分结构体系的施工精度直接影响下道工序的安装误差精度,因此必须从工厂加工制作至现场安装制定严格的测量方案,采用科学的测量仪器及测量手段进行各道施工精度的控制。

另外由于本工程的钢结构屋盖张弦梁结构跨度大、结构的施工面积大且安装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及现场施工安装过程中不同结构体系的温差效应导致的热胀冷缩差异,所以本工程所涉及的测量、监测内容繁多,技术要求很高。

具体测量、监测的基本内容有: 表3-2 具体测量、监测的基本内容 定位及复支撑胎架定位及标高控制测展厅张弦梁控制点定位轴线及标高测桁架结构的定位及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首先应合理设置测量基准网,它包括场内和场外两部分,平面和高程相结合,并组成一个系统,定期复测,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选择适用的高精度测量仪器(全站仪、激光准直仪和水准仪等);采用合理的测量工艺和手段,提高数值传递的精度;在保证良好通视条件下,合理布置构件上的测点及提高测点的设置精度;在测量基准网的建立和基准网竖向传递时,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复核;组建高素质的测量专业队伍,保证多项措施的不折不扣的执行。

4 测量主要内容及重难点表4-1测量主要内容及重难点5 测量施工前准备工作5.1 测量仪器及设备1、主要测量器材的选用表5-1 主要测量器材表(2)、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表5-2 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表5.2 测量人员准备为保证本工程测量工作顺利进行,确保钢结构安装的进度和质量要求,我们将对本工程选派一名测量工程师作为测量总负责,主持工程钢结构安装总体测量工作,其余选派持证测量员及测量工人进行具体测量作业。

根据工程施工过程中作业范围广,拼装场较多且分散的特点,高峰时期施工现场会出现多处拼装场地同时进行张弦梁及桁架的现场拼装,各区域至少安排2名测量员进行拼装测量控制,为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工作顺利及时的完成,投入测量人员如下:表5-3 投入测量人员表5.3 测量施工其他准备工作1、与土建施工坐标系交接钢结构安装在土建施工满足预埋件安装条件后进行,整个钢结构结构体系通过预埋件与土建结构形成统一整体。

在钢结构安装前期测量准备时,确立与土建施工统一的参考坐标系至关重要。

在进行测量施工前,需同土建施工测量组进行坐标点的交接,内容包括现场坐标点位的指定(至少2个),坐标点坐标及标高参照的记录,并对给定坐标点位进行复核测量,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后形成书面交接资料。

如在原始控制点交接过程中不能达成一致坐标系复核结果,可采用GPS定位进行原始点位坐标值复核。

2、熟悉测量资料测量人员和设备进场后,在工程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测量工程师首先组织测量人员详细了熟读施工图纸,详细了解工程各部位的结构分布情况,准备测量放样数据,以采取相应的测量控制手段和方法。

3、测量方案的拟定在进行本工程测量前,测量专组由测量工程师组织、所有测量人员参加,经过讨论拟定初步测量方案,指导后面具体测量工作的展开实施。

4、测量器具的检验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准备齐全。

其中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及钢卷尺等仪器、工具必须送甲方指定的专业检测单位检测,检测过的仪器、工具必须保证在符合使用的有效期内,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符合精度要求,并保留相应的检验合格证备查。

6 主要的施工测量工艺6.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6.1.1测量控制网的建立1、平面控制网的布网原则场地平面控制网应根据设计定位原则,建筑物形状和轴线尺寸,以及施工方案,现场情况等进行全面考虑后确定,其布网原则为:(1)控制网中应包括作为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点和起始边,建筑物主点和主轴线。

(2)要在便于施测、使用(平面定位及竖直控制)和长期保留的原则下,尽量组成四周平行于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

(3)控制线的间距以 30m~50m 为宜,控制点之间应通视、易量,其顶面标高应略低于场地设计标高、桩底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本工程平面控制网分二级布设:首级控制网为四边形边角网,四边形的对角线为长轴和短轴;二级控制网为主轴线控制网。

1)控制网分级的技术标准见下表。

表6-1控制网分级2)精度要求本工程首级控制网依据土建交付的基准点用徕卡全站仪引测,引测时要达到《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相应精度等级要求,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6-2四边形边角网水平角技术要求表6-3轴线控制网技术参数3、平面控制网设计准备测量工程师、测量人员熟悉所有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资料,并在进行平面控制网设计工作之前,必须先了解建筑物的尺寸、工程结构内部特征和施工的要求,熟悉施工场地环境以及与相邻地物的相互关系等。

6.1.2总控制网的复核根据总包提供的基准点和测量的坐标,以及施工现场平面图和长春市一级控制点的标高和坐标,对现存的基准点进行复测,验证基准点数据资料的准确性。

复测过程必须是与总包、监理方共同进行,并报监理工程师验证。

复测内容及要求如下:平面基准点复测,按国家四等导线测量的要求实施,测算出精度误差。

水准基点复测,按规范要求进行联测,精度达到国家四等水准要求。

6.1.3 现场测量控制网的建立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首级控制网为土建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网。

钢结构一级测控网以土建施工提供的测控网为依据进行布设,导线设计等级为二级。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

在控制点的选择上需注意:(1)各控制点需形成闭合回路,以便定期进行各控制点精确度的校核;(2)相邻控制点间尽量保持通视,以便支站,进行碎步测量;(3)所选测站点需固定、可靠。

结合本工程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法,为提高放样效率、方便施工,施工放样采用施工坐标系,坐标原点定为○1轴和○A轴的交点,X轴定为○1轴,由○A向○AA轴方向为正方向,Y轴定为○A轴,由○1向○50轴方向为正方向。

施工坐标原始控制点由总包提供,共计2个,详细信息如下:表6-4 控制点信息表平面控制点点位图:按工程不同施工阶段,钢结构安装平面控制网布设需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2、高程控制网根据土建施工单位外围原始布设施工标高测量控制网,钢结构施工前复测各标高控制基准点间相对高差和平面图形的高差闭合差,如误差符合要求,选定标高基准点作为钢结构施工的标高起算点,用水准仪往返观测4个水准点到钢柱翼缘外侧面作起始标高并画好油漆标记,要求中间无间隔阻挡。

报请监理复核验证。

引测点标高将作为钢结构部分的施工用基准点。

本工程高程控制采用相对高程,相对标高±0m取值参考本工程设计地坪标高,取绝对标高EL210.000m。

总包提供1个绝对高程控制点,施工过程中,自行转换为相对高程,详细信息如下:表6-5 水准点信息表高程控制点点位图:高程控制方法:钢尺竖向传递法。

±0.0米以上标高传递,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或电梯井筒等向上竖直量距。

一般至少要由3~4处同时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

(1)引测步骤如下:1)先用水准仪根据固定水准点或±0.00米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一般大多测+1.00m标高线)。

2)从起始标高处,用50m标准钢尺分四处垂直向上,用标准拉力量至+1m处。

相互检测四个标高引测点间的引测误差,如误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将闭合差及时调正并用白色油漆作好标高三角标记。

各层的标高线均由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3)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5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2)为了提高精度,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测量:1)测设水平线时,采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直接用红铅笔标出视线标点。

这样能提高精度1-2mm。

2)测设标高或水平线时,尽量做到前后视距等长。

3)由±0.00米水平线向上量距时,所用钢尺应经过计量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垂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4)为防止标高偏差积累数使建筑物总高度偏差超限,要严格控制各层标高偏差,不得超限。

均应以原始起点传距,尺身保持垂直,整尺传递,绝不能逐层传递,避免积累误差。

通过上述办法,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且不应大于3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