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赢弱(1éi)告罄诲人不倦据理臆断B. 俯瞰(kàn)钦佩千钧重负心有灵犀C. 迸溅(bèng)吞噬忍俊不禁以身作则D. 颤抖(zhàn)闲暇天涯海角珊珊来迟【答案】D【解析】ABC.正确;D.有误,“颤抖”的“颤”应读作“chàn”,“珊珊来迟”的“珊珊”应为“姗姗”。
故选:D。
此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掌握,而且考查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音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
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远不限于此。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____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 炉火纯青内涵出类拔萃境界B. 融会贯通内涵脱颖而出境界C. 融会贯通内容出类拔萃境况D. 炉火纯青内容脱颖而出境况【答案】A【解析】炉火纯青:纯,纯粹。
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
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融会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根据语境“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用“炉火纯青”形容技术是恰当的,“融会贯通”不恰当,所以排除BC。
内涵是一种抽象的但绝对存在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
内容,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
脱颖而出:颖,尖子。
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
境况:处境,状况。
根据语境,应依次填“炉火纯青“内涵”“脱颖而出”“境界”;A.正确。
B.有误,根据语境“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用“炉火纯青”形容技术是恰当的,“融会贯通”不恰当;C.有误,根据语境“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用“炉火纯青”形容技术是恰当的,“融会贯通”不恰当;D.有误,根据语境“没有物我两忘的”用“境界”更恰当。
故选:A。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
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总决赛第六场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意味着多伦多猛龙队以总比分4:2力克对手,夺得了冠军。
B. 面对一支连续五年进入总决赛、近两年总决赛仅输1场的王朝球队,猛龙队球员勇敢应战击败劲敌。
C. 由于猛龙队在今年季后赛里的出色表现,球队的品牌价值高涨,电视转播收入和主场门票收入攀升。
D. 猛龙队与勇士队之战,是东西部榜首的顶级对决,也是杜兰特和伦纳德这两个顶级前峰的正面交锋。
【答案】A【解析】A.有误,成分残缺,可改为“总决赛第六场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意味着多伦多猛龙队以总比分4:2力克对手,夺得了冠军”;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
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
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
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
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
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不是每一种土壤都适合耕种,人们可因地制宜,通过灌溉、施肥和翻耕等活动改变土壤结构、水分、养分状况以及微生物活动等,最终将贫瘠土壤改良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优质土壤。
B. 对于坡地,人们可改变坡度,加厚土层,增加雨水渗入量,从而减少水分、土壤和养分流失;对于渍水、干旱、盐碱土壤,人们可通过排水、灌溉等水利措施进行整改,从而改善土质。
C. 造纸、化工、钢铁、采掘等工业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等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土壤污染,如重金属污染、有毒有机化合物污染、土壤酸化等,严重破坏了土壤生态系统平衡。
D. 除风蚀外;土壤水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土壤水土流失,是我国发生范围仅次于土壤沙化和沙漠化的重要土壤劣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暴雨集中的黄土高原和雨量充沛的南方山丘地区。
【答案】D【解析】ABC.正确;D.有误,不是并列的复句之间不能用分号,“除风蚀外”后的分号使用不当,可改为逗号。
故选:D。
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
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5.默写。
斯是陋室,______ 。
(《陋室铭》刘禹锡)子独爱莲之______ ,灌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______ ,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 (《泊秦淮》杜牧)【答案】【小题1】惟吾德馨【小题2】出淤泥而不染【小题3】会当凌绝顶【小题4】隔江犹唱后庭花【解析】答案:(1)惟吾德馨(注意“馨”的书写)(2)出淤泥而不染(注意“淤”的书写)(3)会当凌绝顶;(4)隔江犹唱后庭花。
该题考查的是诗文名句的背诵与默写。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家国情怀”是一种朴素的情感。
崇文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以“天下国家•家国情怀”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家国情怀”在邓稼先、闻一多、花木兰身上的具体体现各不相同,请你简要概括。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请谈谈你对“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理解。
(要求:不少于200字。
)【答案】【小题1】答案:(1)①邓稼先28年扎根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和研究的第一线,为中国国防事业奉献毕生心血,做出巨大贡献。
②闻一多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呕心沥血,撰写《唐诗杂论》《校补》等著述。
③国难当头,花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十年征战,金戈铁马,屡立战功,保家卫国。
(2)示例1: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家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家,家还是最小最小的国,而国则是千千万万个家。
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小家连着大家、连着国家。
同样家庭的事也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私家事,它也是国家的事、社会的事。
家与国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不曾分离过。
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传承至今的特有的家国情怀、家国逻辑。
以上便是我对“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理解。
示例2:天下、国、家的根本在于每一个家庭,而每一个家庭的根本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身。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都应努力提升个人的修养,然后才能够建设和谐美满的家庭,而家庭和谐美满了,那么国家才能够做到秩序井然,天下才能够太平。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这就是我对“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理解。
【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名片的拟写。
名片的拟写语言要简洁,抓住人物的精神,突出中心内容。
表达出对人物的高度赞美,语言要优美、形象。
例如:“家国情怀”在邓稼先身上表现为祖国的核武器研究始终坚守一线,无私奉献自己毕生精力,成功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把我国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家国情怀”在闻一多身上表现为身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他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舍生忘死与反动派斗争到底;“家国情怀”在花木兰身上表现为对父母的孝,对国家的忠、女扮男装的智和征战沙场的勇。
(2)本题考查对名言的理解能力。
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①作为一个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是最起码最基本情感。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
②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要有抵御外辱的心态。
对那种扭曲亵渎的历史的丑恶言行要有清新的认识。
③立足现实从身边做起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在践行对祖国的热爱。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7.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齐王筑城苏轼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
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趁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