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速线路绝缘锚段关节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目次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编制依据 (2)4. 绝缘锚段关节检修指导书 (2)4.1. 准备工作 (2)4.2. 检修技术标准 (3)4.3. 检修作业流程 (7)4.4. 检修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 (8)4.5. 检修过程中安全风险点及卡控措施 (11)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供电段管内普速线路绝缘锚段关节检修、检测和常见问题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作业指导书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普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则》铁总运〔2017〕25号《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铁总运〔2017〕25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3.编制依据根据《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路接触网管理规则》、《铁路局作业指导书编制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段具体实际,特编制此作业指导书。
4.绝缘锚段关节检修指导书4.1.准备工作4.1.1 人员:车梯作业不少于12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8人(不含司机)4.1.2 工具序号工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车梯台 12 大绳滑轮组1:1 套 13 工具包个 14 钢卷尺把 15 水平尺600mm 把 16 力矩扳手套 27 断线钳600 把 18 扭面器85-120 把 29 木手锤(橡胶锤)把 110 测量工具测量仪或测杆套 111 安全工具12 防护工具4.1.3 材料序号材料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定位线夹个 12 整体吊弦套 1 或环节吊弦3 定位环套 24 电连接线夹与线径匹配套 15 开口销个适量各种型号6 弹簧销个适量各种型号7 销钉个适量各种型号8 垫圈个若干各种型号9 螺栓套若干各种型号10 绑扎线φ1.6 米若干11 不锈钢铁线φ3.5 米若干12 钙基脂润滑油袋 14.1.4 资料: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安装图。
4.2.检修技术标准4.2.1 通用标准4.2.1.1 中心柱处接触线距轨面等高点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
4.2.1.2 两接触线工作支在转换过渡处等高,等高点长度不小于跨距长度的1/3,允许误差20mm,接触线顺坡调整符合要求。
4.2.1.3 非工作支接触线的分段绝缘子或绝缘杆的下裙边距工作支接触线大于200mm。
4.2.1.4 承力索和接触线分段绝缘子串至锚支悬挂固定(定位)点间的距离≥1000mm(包括回头长度在内),允许误差+50mm,且在距绝缘子串非下锚侧500mm 处加装1根吊弦。
4.2.1.5 四跨中心柱处T型软定位器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4.2.1.6 承力索和接触线分段绝缘子串应相互对齐,允许误差±150mm。
4.2.1.7 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300mm以上,并均匀抬高至下锚处。
4.2.1.8 锚段关节内的整体吊弦回头环应相反安装。
4.2.1.9 定位管能自由偏转无卡滞,铁件无锈蚀。
4.2.1.10 各部零件状态良好、安装正确,各部螺栓紧固力矩符合标准。
4.2.2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4.2.2.1 绝缘锚段关节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间隙在任何情况下大于450mm。
4.2.2.2 转换柱处两承力索之间及接触线之间的垂直、水平距离符合以下要求:标准值:设计值。
标准状态:标准值±20mm。
警示值:标准值±30mm。
限界值:标准值±50mm。
4.2.2.3 中心柱处两接触线之间及两承力索之间的垂直距离符合下表要求:1接触线(承力索)垂直距离标准值:等高(设计值)。
标准状态:20mm(标准值±20mm)。
警示值:20mm(标准值±30mm)。
限界值:30mm(标准值±50mm)。
2接触线(承力索)水平距离:同转换柱。
4.2.3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五跨绝缘锚段关节由两个下锚柱、两个转换柱、两个中心柱组成,受电弓在两中心柱间跨中过渡,平面布置图如下:图3-2-3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示意图(直线区段)4.2.3.1 绝缘锚段关节带电部分的空气绝缘间隙在任何情况下大于450mm。
4.2.3.2 转换柱A(即开口侧转换柱)处两承力索之间及接触线之间的垂直、水平距离符合以下要求:承力索: 隧道内两支承力索在悬挂点处水平距离为500mm,垂直距离300mm,允许误差0~+30mm;隧道外两支承力索在悬挂点处水平距离为500mm,垂直距离550mm,允许误差0~+30mm。
接触线:隧道内两支接触线在悬挂点处水平距离为500mm,垂直距离550mm,允许误差0~+30mm;隧道外两支接触线在悬挂点处水平距离为500mm,垂直距离550mm,允许误差0~+30mm。
4.2.3.3转换柱D(即交叉侧转换柱)处两承力索之间及接触线之间的垂直、水平距离符合以下要求:承力索: 隧道内两支承力索在悬挂点处水平距离为500mm,垂直距离550mm,允许误差0~+30mm;隧道外两支承力索在悬挂点处水平距离为500mm,垂直距离550mm,允许误差0~+30mm。
接触线:隧道内两支接触线在悬挂点处水平距离为500mm,垂直距离550mm,允许误差0~+30mm;隧道外两支接触线在悬挂点处水平距离为500mm,垂直距离550mm,允许误差0~+30mm。
4.2.3.4 中心柱处两承力索之间及接触线之间的垂直、水平距离符合以下要求:承力索:两承力索在悬挂点处水平距离为500mm,垂直距离450mm,允许误差0~+30mm;接触线:两接触线在悬挂点处水平距离为500mm,垂直距离150mm,允许误差0~+30mm;4.2.3.5 两中心柱跨中接触线应等高,中心柱等高点处接触线比相邻吊弦点处接触线高0—10mm,接触线等高点长度不小于16m且过渡平顺,中心柱两定位处接触线导高比标准导高高30-40mm。
4.2.3.6 转换柱处当非工作支接触线位于工作支定位管上面时,其间隙不应小于50mm,关节内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的吊弦应各自分开,不得交叉。
4.2.3.7 承力索、接触线绝缘子串应对齐,允许误差±50mm。
4.2.3.8 在靠近锚柱的两转换柱外侧安装双电连接,隔离开关引线统一用双股TRJ-120 引线。
电连接距悬挂点距离一般为10m,隔离开关一般安装在开口侧,电连接和隔离开关安装符合各自标准。
4.3.检修作业流程4.3.1 测量转换柱、中心柱处接触线拉出值、导高,两承力索、接触线间水平距离、垂直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4.3.1.1 利用水平尺和线坠测量转换柱接触线水平间距示意图:图3-3-1-14.3.1.2 利用水平尺和钢卷尺测量转换柱接触线垂直间距示意图:图3-3-1-24.3.1.3 利用水平尺和测量两中心柱接触线垂直距离示意图:图3-3-1-34.3.2 检查接触线、承力索分段绝缘子串是否对齐,绝缘子串至锚支悬挂固定(定位)点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4.3.3 检查电分段锚段关节两接触悬挂各部件间绝缘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4.3.4 检查非工作支接触线的分段绝缘子或绝缘杆的下裙边距工作支接触线的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4.3.5 检查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与工作支接触线的高度差是否符合要求。
4.3.6 检查支撑装置锚支定位卡子处接触线是否有烧损。
4.3.7 检查锚段关节电连接、隔离开关引线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4.3.8 检查锚支、工作支及定位管偏转是否灵活(在极限温度时不能卡滞);定位器、吊弦偏移量和方向是否符合要求。
4.3.9 检查支撑装置受力是否合理,各部零件状态是否良好,各种线夹安装是否正确、端正,各部螺栓紧固力矩是否符合标准,有无烧伤、裂纹等缺陷。
4.3.10 检查两端补偿装置状态是否符合要求。
4.4.检修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4.4.1 保证工作支接触线高度、定位坡度、偏移、拉出值符合标准后方可调线间距离和抬高。
因悬挂布置位置造成其绝缘间隙不够时,可相应改变悬挂位置来保证其绝缘间隙。
4.4.2 转换柱、中心柱处承力索水平间距不符合规定处理方法:4.4.2.1 首先确认工作支承力索位置符合标准。
如工作支承力索位置不符合标准时,将手扳葫芦一端固定在工作支腕臂顶端(曲线区段根据线索受力方向固定手扳葫芦),另一端与工作支承力索连接,摇动手扳葫芦将工作支承力索卸载,按调整方向和数据,松开工作支承力索座,将工作支承力索位置调整到标准位置。
4.4.2.2 再将手扳葫芦一端固定在非工作支腕臂顶端(曲线区段根据线索受力方向固定手扳葫芦),另一端与非工作支承力索连接,摇动手扳葫芦将非工作支承力索卸载,以工作支承力索为基准,松开非工作支承力索座,按调整方向和数据,将非工作支承力索调整至符合标准;4.4.2.3 调整两承力索的水平间距时要兼顾两承力索的垂直间距(高差)。
4.4.3 转换柱、中心柱处承力索的垂直距离(高差)不符合规定处理方法:4.4.3.1 首先确认工作支承力索高度符合标准。
当工作支承力索高度不符合标准时,将手扳葫芦一端固定在工作支腕臂顶端(曲线区段根据线索受力方向固定手扳葫芦),另一端与工作支承力索连接,摇动手扳葫芦将工作支承力索卸载,按调整方向和数据,松开工作支组合承力索线夹,将工作支承力索位置调整到标准位置。
4.4.3.2 再将手扳葫芦一端固定在非工作支腕臂顶端(曲线区段根据线索受力方向固定手扳葫芦),另一端与非工作支承力索连接,摇动手扳葫芦将非工作支承力索卸载,以工作支承力索为基准,松开非组合承力索线夹,按调整方向和数据,将非工作支承力索调整至符合标准。
如高差任不符合要求,可通过调整套管双耳在水平腕臂上的位置来调整水平腕臂的高度使高差符合要求;4.4.3.3 调整两承力索的垂直间距(高差)时要兼顾两承力索的水平间距。
4.4.4 两接触线水平间距不符合标准处理方法:4.4.4.1 首先确认工作支接触线位置符合标准。
当工作支接触线位置不符合标准时,将手扳葫芦一端固定在工作支定位管顶端(曲线区段或正定位可根据线索受力方向固定手扳葫芦),另一端与工作支接触线连接,摇动手板葫芦将工作支接触线卸载,松开工作支定位支座(或定位环),按调整方向和调整数据,将拉出值调整到标准值。
4.4.4.2 再将手扳葫芦一端固定在非工作支定位管顶端(曲线区段或正定位根据线索受力方向固定手扳葫芦),另一端与非工作支接触线连接,将非工作支接触线卸载,以工作支接触线为基准,松开非工作支接触线锚支卡子,按调整方向和调整数据,将非工作支接触线调整到标准位置,使两支接触线水平间距调整至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