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育种学复习重点

育种学复习重点

绪论1.作物品种的概念: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4.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人工进化的科学;综合性应用的科学;实践性强。

5.作物育种学主要内容: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利用和创新;选择的理论和方法;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和选育方法;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极品种类型1.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主要包括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还有两种特殊方式是自交不亲和性和雄性不育性。

无性繁殖包括植株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

无融合生殖包括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孤雌生殖。

2.作物品种的类型: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无性系品种。

3.自交系品种:又称纯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和品种。

包括了自花授粉作物的常规品种和异花授粉作物的自交系。

4.自交系的理论亲本系数:具有亲本纯合基因型的后代植株数达到或超过87%,就是自交系品种。

5.自交系的育种特点:1、自交+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2、创造丰富变异群体从中进行单株选择。

6.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7.杂交种遗传特点:个体内基因型高度杂合,个体间基因型有不同程度的异质性。

8.杂交种育种特点:自交系间杂种优势最强①连续自交选择获得纯合的、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

②测定自交系间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配得强优势组合。

③育种中注意选择利于制种的性状,如柱头外露、双亲花期差距、母本雄性不育性的稳定性、父本花粉量等。

9.群体品种:1. 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品种内植株间、及与相邻的异品种间随机授粉,包含杂交、自交和姊妹交产生的后代。

故其个体的基因型是杂合的,群体是异质的,保持一些本品种的主要特征。

2. 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synthetic cultivar): 是由一组选择的自交系采用人工控制授粉和在隔离区多代随机授粉组成的遗传平衡的群体。

个体内杂合、个体间异质,但具一个或多个代表本品种的性状。

3. 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composite-cross population):由二个以上自交系品种杂交后繁殖出的分离的混合群体,最后将成为一个多种纯合基因型的混合群体。

个体纯合,个体间异质,但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差异较小。

4. 多系品种:由若干个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s)的种子混合繁殖而成。

10.群体品种育种特点:群体品种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创建和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多样性,故在育种上具有以下特点:①选择原始亲本,根据育种目标,选择若干个有遗传差异的自交系为原始亲本,提供广泛的遗传基础;②对后代群体一般不进行选择,用尽可能大的随机样本保存群体,在多代自由授粉下逐步打破连续,积累有利的基因改良群体。

11.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基因型由母体决定,个体内基因型杂合或纯合,个体间一致。

12.无性系品种育种特点:1. 有性杂交+无性繁殖固定杂种优势;2. 利用芽变。

第二章育种目标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高产,稳产,优质,生育期适应,适应机械化需要。

2.制作育种目标的原则:一、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二、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富有预见性。

三、明确具体,性状指标落实。

四、必须面向特定的生态地区和栽培条件3.高产:高产是现代农业对品种的基本要求,随着全球人口数目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粮食安全问题等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在我国,对于育种工作更要加强对品种的高产性的要求,以适应我国的国情。

4.高产的必要性:(一)产量因素的合理组合(二)合理的源库关系(三)合理株型(四)经济系数(五)高光效5.优质包括:(一)谷物品质:碾磨品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

(二)棉花纤维品质:长度、细度、强度成熟度。

(三)食用油品质:含油量、油的成分。

6.稳产:1、抗病虫品种是防止病虫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2、抗逆性:抗旱、耐瘠、抗寒、耐湿、耐盐碱、抗倒伏等;3、抗除草剂、抗草等。

4、适应性:指作物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范围和程度。

7.生育期适宜:1、适当早熟:品种的早熟特性对于某些作物向北推移及耕作制度的改革有重要意义,可以扩大作物的种植面积。

早熟和丰产带有一定矛盾,所以品种早熟的程度应以能充分利用当地光、热资源,获得全年高产为原则,不宜片面追求早熟。

2、早熟品种还能避开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

要求品种株型紧凑,秆硬不倒,生长整齐,株高一致,穗、荚、铃部位适中,成熟度一致,不裂荚,不落粒。

第三章引种与选择育种1.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一、作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类型二气候相似论三、纬度、海拔、品种习性与引种的关系2.短日照高温作物:南方引种到北方延迟成熟;北方引种到南方,提早成熟,株穗粒变小。

3.长日照低温作物: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缩短;北方引种到南方生育期延长,营养器官加大。

4.一、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比进度相近的南北之间的引种有较大的成功可能性二、同纬度的高海拔地区与平原地区之间相互引种,不易成功;三、而纬度偏低的高海拔地区与纬度偏高的平原地区的相互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5.低温长日照作物引种规律;(1)北种南引:若为冬性品种则不能通过春化阶段,半冬性品种即使通过了也会延迟拔节,甚至不能抽穗。

因此,不能长距离引种。

(2)南种北引:将南方春性或半春性小麦北引,则往往因北方严冬寒冷不能安全越冬。

•若作春麦栽培,则春化阶段可能通过,但因日照变长,光照阶段很快完成,因此表现早熟。

•春小麦的短日低温性不强,春化阶段短,要求的温度范围较宽,适应性强,引种范围较广,如墨西哥育成的春小麦品种,在世界上有二、三十个国家种植,产量都较高。

6.高温短日照作物:(1)南种北引:日照由短变长;温度由高变低;生育期由早变迟;①引早熟种;②引早稻作中稻或晚稻;③晚稻引种距离不宜太大,引早熟种;(2)北种南引:①生育期缩短,出穗早,穗粒小,粒重降低,经济性状变差;②还有北方温差大,积累多,南方则反之;故总的说来北种南引不好,采用早播种、早追肥、密植等措施有的也能高产。

(3)高低引种:主要是温度的差别,还有光质的问题。

7.比如说黄麻:短日喜温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植株高大,增产,但因不利于生殖生长,种子不能成熟,故留种有困难,需年年调种。

如广东的圆果种黄麻引到江苏、浙江,比当地种增产7—45%;浙江的黄麻引到江苏、山东,比当地正常开花结实的品种增产37—81%。

8.比如说红麻、大麻:短日喜温作物北种南引生育期变短,早花,减产;低海拔引到高海拔,生育期延长、增产;高海拔引到低海拔,生育期缩短,减产;9.植物驯化的原理和方法(一)根据植物的系统发育特性进行引种驯化;(二)根据植物个体发育特性进行引种驯化;(三)根据植物遗传适应性所反应的范围进行引种驯化;(四)植物驯化过程中必须结合适当的培育和选择;10.系统育种的原理—纯系学说:1. 自花授粉作物群体中,个体选择是有效的;2. 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第四章杂交育种1.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取得成败的关键。

亲本选得好,出的品种多。

一个优良的杂交组合,往往能在不同的育种单位分别育成多个优良品种。

亲本选配的原则:(一)双亲优点多,缺点少,优缺点互补(二)亲本之一最好为当地优良品种(三)杂交亲本间在生态型和系统来源上有差异(四)亲本的配合力要高2.一般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性状上表现的平均值。

3.单交:二个亲本进行一次杂交。

以A ×B 或A / B 表示。

4.复交:两个以上的亲本间进行一次以上的杂交;5.复交的方式:①三交(triple cross):三个品种间的杂交(A ×B )×B A / B // C②双交(double cross):两个单交杂种F1再杂交一次,参加杂交的亲本可以是三个或四个三品种双交:(A ×C )×(B ×C) A / C // B /C四品种双交:(A ×B )×(C ×D) A / B // C / D③四交(tetra cross):[(A ×B )×C ] ×DA /B // C/3/D④五交(penta cross):{ [(A ×B )×C ] ×D } ×FA /B //C / 3/D /4/ F6.聚合杂交7回交:双亲杂交F1与亲本之一再杂交的方式8.杂交后代的选择: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籽传法9.系谱法:从杂种的分离世代开始进行连续性的单株选择,直到选得优良一致的系统升入产量比较试验。

特点:以株建系,可查祖谱。

优点:①较早集中优良株系,可及时组织试验、示范、繁殖②便于查源,便于研究;缺点:①中选率低,多基因控制的性状易丢失;②工作繁重。

10.混合法:方法1. 早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予选择,每组合种上万株。

2. 待杂种遗传性趋于稳定时建立株系,每组合选3000~5000株(纯合个体数达80%左右的世代,约F5~F8)。

3. 选拔优良株系升级试验。

4. 收的方法:①随机混收;②初步选择: 淘汰明显的劣株,或在F2或其他混种世代,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选择一次单株,以后仍按混合法处理,也可连续进行混合选择或分类选择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改良混合种植法。

11.混合法优缺点:1. 优点:1)早代不选,混收混种工作简便;(2)多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不易丢失。

(与系谱法比)2. 缺点:(1)可能丢失:早熟、耐肥、矮秆等类型;(2)单株难选:因缺乏历史的观察和亲缘参照,优良类型不易确定;(3)延长育种年限。

12.衍生系统法:方法1. 单株选择:在第一个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选),针对遗传力高的性状单株成系。

2. 派生系统混合种收:由中选的一个单株所繁衍的后代群体称为派生系统,即在第一次分离世代进行一次单株选择,翌季建立株系,以后各代将该株系混收混种形成派生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