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第一章1.旅游资源概念:①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②“旅游资源”是环境中的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
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注:①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内涵:②1)、强调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
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为根本的特征,也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所在。
2)、强调旅游资源的作用对象——旅游者3)、旅游资源是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2.旅游资源的形成:自然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由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动植物等)相互作用,长期演化而构成的有规律的典型的综合体,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受地球圈层、地质构造、水文侵蚀、气象气候、生物等的发展和变化的影响。
(1)地球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2) 自然地理要素地域组合和分异规律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形成、演变和分布(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本底(4)地球水体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景环境和素材(5) 气候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6)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活力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吸引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
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不仅受历史遗存、文化地域差异、宗教、市场需求、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1) 深厚的历史遗存(2)显著的地域文化差异(3) 深刻的意识形态影响(4)动态的市场需求3.旅游资源的特征: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区域独特性不可移置性群体组合性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季节性时代性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价值不确定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增值性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观赏性启迪性4.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的工作过程。
旅游资源分类原则:异同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原则旅游资源分类的依据:(1)成因。
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与过程。
(2)属性。
指旅游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方式、状态等。
(3)功能。
指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求的作用、效能。
(4)时间。
指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据此可将旅游资源区分为不同的类别。
(5)其他。
例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均可作为不同目的与要求的分类依据。
旅游资源分类的方法:(1)确定分类的目的与要求,明确是普通的一般性旅游资源分类,还是有特殊目的要求的专门性旅游资源分类.(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种旅游资源分别归入不同的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简要说明。
旅游资源分类的方案:(1)依据旅游资源自身属性(2)依据旅游资源的存在方式的分类(3)依据管理级别的分类(4)按旅游活动性质的分类(5)依据旅游资源布局模式的分类(6)依据旅游目的分类(7)其它分类方案旅游资源分类方案:一、应用分类系统:科学划分方法(国家认定的标准分类):8主类31 亚类155基本类型分类原则:旅游资源景观属性原则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原则(成因、年代、形态等)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原则国家标准:1.分类原则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划分。
2.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
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3.分类结构分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
8个主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两分法分类:依据旅游资源自身属性二、其他分类方案:1.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最高层次特别资源——世界级旅游高级层次国粹资源——国家级旅游中级层次优秀资源——省级旅游区基本层次一般资源——县级旅游区2根据旅游资源功能分类/利用方式和效果:(1)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
(2)参与型旅游资源。
(3)购物型旅游资源。
(4)保健休疗性旅游资源。
(5)文化型旅游资源。
(6)感情型旅游资源。
3依据旅游动机的不同进行分类:心理、精神、健身、经济、政治方面4按利用角度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旅游资源5.按经营角度分类:有限的旅游资源和无限的旅游资源6.按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分类:1). 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推动型)2). 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资源依托型)3). 中间型游憩资源(资源-市场兼顾型)7.按旅游资源的利用现状分类: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未开发利用(潜在)的旅游资源第二章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1..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的岩石圈而形成的、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2.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1)可以满足大众观光游览、休闲审美的需要(2)可以满足大众探险与康体健身的需求(3)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区域社会发展的需求(4)可以满足大众科普教育与文化教育的需求(5)可以满足地文景观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3.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欣赏:1)欣赏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附着的自然美(2)欣赏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承载的人文美(3)欣赏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孕育的科学美自然美是综合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
其中以形象美为核心与基础。
人文美主要体现在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人文遗迹和附会的神话传说等。
4.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成因:(1)、内营力作用:内营力作用也称内力作用,是指由地球内部能量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形成构造地貌、褶皱地貌、断层地貌和火山地貌、山岳地貌、峡谷地貌、陷落湖泊、地热、地震遗址等地文景观。
(2)外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也称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生物能等),主要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
具体形式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可形成风沙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丹霞地貌、荒漠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地文景观。
内、外营力对地壳的作用是一种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内力企图使地壳物质的分布趋向一致,外力则企图使地球表面的起伏趋向平夷。
5.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类型:(1)地质过程景观:a.断裂构造景观:断裂构造景观主要指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当作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发生破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科研、观赏价值的断裂地貌。
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总称,可分为节理和断层。
b.褶皱构造景观:指岩层在受水平挤压力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地貌。
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一般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由褶皱构造形成的山地称为褶皱山脉C.地层剖面景观:地表或地下观察到的岩石单位系列,就是地层剖面。
地层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
层与层之间的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于岩性、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的变化导致层面不十分明显。
d.构造体系景观:构造体系景观一般是由大的构造体系组成的地质景观。
如横断山的帚状构造、大别山的弧形构造、太行山的多字形构造、大连白云山的莲花状构造等。
e.化石景观:f.岩石景观:岩石,即人们说的石头。
是天然产出具有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g..观赏矿物:观赏矿物主要指矿物晶簇(包括各类宝石),其具有高的观赏性,也应属于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2)山地与峡谷景观:山地景观: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的多种山岭的统称。
(且具有明显山顶、山坡和山麓的隆起高地)山地一般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类型:①山地按其高度可分为:根据其高度。
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
②按其岩性不同可分为:花岗岩山地(如华山、衡山、黄山等)、喀斯特山地(如桂林峰丛、峰林)、变质岩山地(如庐山、五台山)、砂岩山地(如张家界)、玄武岩山地(如长白山)、流纹岩山地(如雁荡山)、黄土山地(如白于山、华家岭)等。
注:1)、花岗岩山地:①花岗岩的特点:岩性坚硬,组成颗粒粗,抗蚀力强,节力发育,层状剥离作用明显,产状较陡,球状风化显著。
②花岗岩地貌的特点:主峰突出、山岩陡峭险峻、气势宏伟,多奇峰、悬崖、深壑、怪石、石柱林立、雄伟壮观。
③我国花岗岩山地的分布:我国的花岗岩山地主要发育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著名的花岗石风景名山有:黄山、华山、泰山、九华山、天柱山、衡山、崂山、千山、普陀山、天台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2)、丹霞地貌:①含义: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砾岩上发育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等特殊的地貌景观。
因最早发现与广东仁化丹霞山,故称为丹霞地貌。
②特点:形态上以顶平、身陡、麓缓、山形奇特、赤壁丹崖为其显著特征。
③成因:丹霞地貌的形成发育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a、在低洼盆地中形成了透水性良好,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水平砂砾岩层。
b、红色水平砂砾岩形成后,盆地随周围地区一起整体抬升,不再有其他堆积物覆盖。
c、在湿热气候下,岩体经强烈的流水侵蚀、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形成了种种地形奇观。
3)、火山熔岩地貌:①主要地貌类型:火山锥、火口湖、堰塞湖、温泉、熔岩洞穴、熔岩流台地等。
②分布:世界上的火山和熔岩活动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地带,主要有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
我国的火山和熔岩地貌主要集中于三个地区,环蒙古高原区、环西藏高原区和环太平洋区。
③我国主要火山熔岩景观:长白山火山群: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由周围近百个火山丘组成,以白头山天池为代表,群峰环绕,湖光山影,景色绮丽。
③按其功能可分为:登山探险山地。
主要指为体育登山、探险活动而开放的高山和极高山,适宜于开展登山探险和冰雪运动。
如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天山、昆仑山等。
观赏游览山地。
主要指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奇特的自然景色及地质地貌景观和众多的人文景观而著名的风景名胜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