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1.下列哪一项记入GDP ( B )。
A.购买普通股票B.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利息C.纺纱厂买进100吨棉花D.购买一辆用过的保时捷911跑车2.公务员的工资属于( C )A.消费B.投资C.政府购买D.转移支付3.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B )。
A.I+G+X=S+T+M B.I+G=S+TC.I=S D.Y=G+T4.实际GDP等于(B)A.GDP折算指数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GDP折算指数C.名义GDP乘以GDP折算指数D.名义GDP减去GDP折算指数5.在计算GDP的政府支出部分的规模时,正确的选项为( A )A.计入政府用于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支出B.计入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不计入用于劳务的支出C.计入政府用于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政府的全部转移支付D.计入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计入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C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2 B.边际消费倾向为0.8C.边际储蓄倾向为0.1 D.边际储蓄倾向为0.97.最大和最小的乘数值为( C )A.+∞和-∞B.+∞和0 C.+∞和1 D.100和0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9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DP增加( D )。
A.30亿元B.60亿元C.270亿元D.300亿元9.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C )的总和。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B.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D.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10.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 )。
A.储蓄B.收入C.自发性消费D.总消费11.一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收入( C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
A.等于B.小于C.大于D.以上都有可能12.在自发消费为正数的线形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 A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都有可能13.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B )。
A.个人收入B.个人可支配收入C.国民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14.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B )A.有一个B.有无数个C.有一个或无数个D.一个都没有15.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需求为利率和收入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16.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C )。
A.不变B.上升C.下降D.受影响,但不能确定是上升还是下降17.一般说来,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C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18.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收入(D )A.增加、利率下降B.增加,利率上升C.减少,利率下降D.减少,利率上升19.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状况自动调整,那么,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时,下面情况将会发生( D )A.利率上升,收入减少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C.利率下降,收入增加D.利率下降,收入减少20.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B )A.自发性消费支出增加B.自发性税收增加C.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D.自发性出口增加二.多项选择题(5小题,每题2分,满分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BD )A.企业增加一批库存商品B.企业购买一批生产设备C.企业在拍卖会上购得一件元代青花瓷瓶D.居民购买一套新建商品房E.居民购买公司股票2. 已知,消费C=3000亿元,投资I=800亿元,政府购买G=1000亿元,出口X=300亿元,进口M=500亿元,资本折旧=400亿元,则(ACE )A.GDP= 4600亿元B.GDP=5000亿元C.NDP=4200亿元D.净出口=200亿元E.净出口= —200亿元3.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关系中,(ABCDE )A.APC+APS=1 B.MPC+MPS=1C.如果消费函数为C=a+bY,则储蓄函数为S=–a+(1–b)YD.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且APC>MPC,E.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
4.投资乘数等于(ACE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C.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D.(1-MPS)的倒数E.(1-MPC)的倒数5. 西方经济学家决定消费的主要观点是(CDE )。
A.预期收入假说B.理性预期假说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三、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1.国民收入(NI): 是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或者: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
)2.边际消费倾向: 每增加每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3.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或者:即K T=ΔY/ΔT)4.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或者: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趋于无穷大)5.IS曲线: 是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四、简答题(3小题,满分28分)。
1.简述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国内生产总值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衡量的。
(2)必须避免重复计算,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计入GDP。
(3)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而不是销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必须是当期的产品和劳务。
(5)GDP必须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国民概念。
(6)GDP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2.以两部门经济为例,说明IS曲线为什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并简要说明影响IS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斜率可由IS曲线的数学方程求得。
由IS曲线方程得这就是IS曲线的斜率。
式中,00,所以IS曲线的斜率为负,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或者:IS曲线的斜率所以为负,是因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当利率上升时,投资水平下降,储蓄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也随之下降;反之,当利率下降时,投资水平提高,储蓄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
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2)IS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和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愈大,即d愈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愈小,IS曲线就愈平缓;边际消费倾向愈大,即b愈大,1-b愈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愈小,IS曲线就愈平缓。
3.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答: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决定于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
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公众和厂商为应付日常规律性的购买和支付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因此,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为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一样,也有表现为收入的增函数。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
如果用L1代表交易性货币需求,用Y代表国民收入,用k代表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反应程度,则L1=L1(Y) =kY(k>0)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即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的机会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表现为利率的减函数。
如果用L2代表投机性货币需求,r代表利率,h 代表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则L2=L2(r)=-hr (h>0)货币总需求就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投机性货币需求之和,如果用L表示货币总需求,则L=L1+L2=L1(Y)+L2(r)=L(Y,r)=kY-hr五、计算题(4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32分。
要求列出公式,并写出主要计算过程)1.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预算盈余是250,消费是3500,贸易赤字是150(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私人储蓄(2)投资(3)政府购买(1)用S代表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 Yd-C=4000-3500=500(亿元)。
(2分)(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b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 =BS=250,Sb=150,因此:I=Sp+Sg+Sb=500+250+150=900(亿元)。
(3分)(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000-3500-900-(-150)=1750(亿元)。
(3分)2请计算:(1) 2009年和201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2) 如果以2009年为基年,则2010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3) 2010年的GDP平减指数。
解:(1)200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30×2.0+50×7.0=410201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40×2.5+60×8.0=580(2)2010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40×2.0+60×7.0=500(3)2010年的GDP平减指数=580÷500*100=118(每个要点2分)3.已知:C=50+0.8y,I=100(单位:亿元)。
试求:(1)均衡的收入、消费、储蓄各为多少?(2)若投资增加30,在新的均衡下,收入、消费和储蓄为多少?(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乘数将有何变化?解:(1)Y=(100+50)/(1-0.8)=750C=50+0.8*750=650S=Y-C=750-650=100(2)Y=(50+100+30)/(1-0.8)=9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150。
C=50+0.8*900=770S=Y-C=900-770=130((1)(2)中每个要点1分)(3) 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乘数将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