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课件解读
结论
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
1. 红外辐射光的频率与分子振动的频率相当, 才能满足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进而 产生吸收光谱。 (能量要求)
2. 必须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 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内因)
3.2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
❖官能团区:4000-1500cm-1区域. 该区域出现的吸收峰较为稀疏,容易辨认.
-CH3:~2960(s)、~2870 cm-1(m) -CH2-:~2925(s)、~2850 cm-1(s) >CH-:~2890 cm-1
炔烃:~3300 cm-1,峰很尖锐
与OH 和NH有重叠;
烯烃、芳烃:3100~3000 cm-1
两种氢易于混淆
醛基:2850~2720 cm-1,两个峰, 强度相近, 中等 巯基:2600~2500 cm-1,谱带尖锐,容易识别
波长位移60~80 cm-1。
羧酸酯:脂肪酯--~1735 cm-1
折合质量μ:两振动原子只要有一个的质量↓,μ↓,
(v)↑,红外吸收信号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CH
NH
OH
2800-3000cm-1
3000-3600cm-1
分子振动频率,习惯以v (波数)表示: v 1 k c 2 c
由此可见:v(v)∝ k,v (v)与μ成反比。
吸收峰的峰位: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的折 合质量越小,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 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4.5
波数范围 (cm-1) 700~1200
C=C
0.134
610.9
9.6
1620~1680
C≡C
0.116
836.8
15.6
2100~2600
一些常见化学键的力常数如下表所示:
键型 O H N H C H C H C H C N C C C O C C C O C C k /N.cm-1 7.7 6.4 5.9 5.1 4.8 17.7 15.6 12.1 9.6 5.4 4.5
纵坐标:透过率(T %),表示吸收强度。T↓,吸收,
故曲线低谷表示是一个好的吸收带。
3.1.4 分子振动与红外光谱
3.1.4.1.分子的振动方式 (1)伸缩振动
沿轴振动,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C
对称伸缩振动(νs) (2853 cm-1)
C
不对称伸缩振动 (vas) (2926 cm-1)
(2)弯曲振动
(1) O-H
醇与酚:游离态--3640~3610cm-1,峰形尖锐。
缔合态--3300cm-1附近,峰形宽而钝
羧酸:3300~2500cm-1,中心约3000cm-1,谱带宽
(2) . N-H
胺类: 游离——3500~3300cm-1
缔合——吸收位置降低约100cm-1 伯胺:3500,3400 cm-1(吸收强度比羟基弱) 仲胺:3400 cm-1(吸收峰比羟基要尖锐) 叔胺:无吸收
位移20~30cm-1。
3.2.3. 第三峰区(2000-1500cm-1)
双键的伸缩振动区。 包括C=O、C=C、C=N、N=O
1. C=O
1900~1650cm-1,峰尖锐或稍宽,其强度都 较大。 羰基的吸收一般为最强峰或次强峰。
变化规律:
酰卤:吸收位于最高波数端,特征,无干扰。 酸酐:两个羰基振动偶合产生双峰,
❖指纹区:1500-400cm-1区域. 这一区域主要是C-C、C-N、C-O 等单 键的伸缩和各种弯曲振动的吸收峰,其特点 是谱带密集、难以辨认。
3.2.1. 第一峰区(4000-2500cm-1)
X-H 伸缩振动吸收范围。
X代表O、N、C、S, 对应醇、酚、羧酸、胺、 亚胺、炔烃、烯烃、芳烃及饱和烃类的 O-H、 N-H、C-H 伸缩振动。
+
+
+ +
C
C
C
C
剪式振动(δs)
面内摇摆振动 (ρ) 面外摇摆振动 (ω)
扭式振动 (τ)
面内
面外 弯曲振动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值得注意的是:
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只有偶极矩(μ)发生 变化的,才有红外吸收。
H2、O2、N2 电荷分布均匀,振动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H―C≡C―H、R―C≡C―R,其C≡C(三键)振动 也不能引起红外吸收(或者IR很弱)。
第三章 红外光谱
3.1 基本原理
3.1.1 波长和波数
电磁波的波长( ))、频率( v)、能量(E)之间的关系:
3.1.2 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波段名称 波长(μm) 波数(cm-1)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0.75—2.5 2.5-25 25-1000
13300-4000 4000-400
400-10
3.2.2. 第二峰区(2500-2000 cm-1)
• 叁键:-C≡C-、-C≡N •累积双键:
>C=C=C<、-N=C=O、-N=C=S
•特点: 谱带为中等强度吸收或弱吸收。 干扰少, 容易识别。
1. C≡C
2280~2100cm-1 乙炔及全对称双取代炔 无红外吸收。
2. C≡N
2250~2240cm-1,谱带较 C≡C 强。 C≡N 与苯环或双键共轭,谱带向低波数
3.1.4. 2. 振动方程式(Hooke定律)
振
1
2
k
m1.m2
m1 m2
式中:k — 化学键的力常数,单位为N.cm-1
μ — 折合质量,单位为 g
பைடு நூலகம்
力常数k:与键长、键能有关:键能↑, 键长↓,k↑。
化学 键
C―C
键长 (nm)
0.154
键能 (KJ mol-1)
347.3
力常数 k(N.cm-1)
酰胺:伯酰胺:3350,3150 cm-1 附近出现双峰
仲酰胺:3200 cm-1 附近出现一条谱带 叔酰胺:无吸收
(3). C-H
烃类:3300~2700 cm-1范围,3000 cm-1是分界线。
不饱和碳(三键、双键及苯环)>3000 cm-1 饱和碳(除三元环外)<3000 cm-1
饱和烃基:3000~2700 cm-1,四个峰
3.1.3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是研究波数在4000-400cm-1范围内不同 波长的红外光通过化合物后被吸收的谱图。
谱图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透光度为纵坐 标而形成。
透光度以下式表示:
I T % 100 %
I0
I:表示透过光的强度; I0:表示入射光的强度。
横坐标:波数(v ) 400~4000 cm-1;表示吸收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