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

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

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
作者:江油砂矿潘艳日期:2011-2-23
最近,曾总在中期会议上强调了对一线员工的关心和管理问题。

这使得我陷入深深思索,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体会,我感受到企业文化对员工关系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不断地跳槽和换工作,为什么?工资?其实不然,很大一部分的跳槽者并不是因为自己得到的钱有多少,而是觉得没有感受到企业的关怀。

那这种关怀体现在哪里?企业文化上。

而企业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管理者对下级的关心,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很多都是来自于管理者的传输和体会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方式。

南玻集团作为一个上市集团公司有着二十几家子公司,而每个下属子公司在南玻文化这个大框架下都有其独特的一个文化氛围和员工的相处模式。

我觉得最能让员工真实感受到的企业文化,就是体现在同事的相处和领导对员工的管理。

领导对员工工作的引导、资源的支持、服务的提供和生活的关心都能很好
的体现企业带给员工的归属感;员工只有在企业找到了这种归属感才会很好的工作,才会长期的工作。

当一位求职者在找寻工作并到公司应聘,我们首先介绍给他的是这个公司的基本情况、公司的文化,再就是所竞聘岗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等等。

而用人单位在选聘员工时不仅仅是看这个员工的工作能力还有就是他对企业文化的一种认可态度。

员工只有对本企业的文化有一定的认可度后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

员工进入公司后有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让其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全面了解企业管理制度、知晓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知晓自己本职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考核标准、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这就能让他比较顺利的开展工作,尽快融入企业,度过“磨合适应期”。

在员工度过了“磨合适应期”,企业尽量给新员工创造一个合适、愉快的工作环境,也许这个工作环境的硬件条件不是很好,但在公司的文化渲染下能让员工工作愉快,开心地实现其价值从而员工本人也成为整个企业文化的一点并能身体力行地宣传这种文化,这也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成功。

毕业一年有余,期间不断的有朋友在问我,是不是还在江油工作?我回答是,而他们都感觉很惊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我给他们说过这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公司是在远离市区的一个乡村,没有商场、超市,连一个像样的商店都没有,买点东西都要坐车到附近的小镇上才行;办公室临时租用废弃两层小学教学楼,下雨天有的地方还会漏雨,时不时的停电,网络也不稳……。

其实最初我也曾质疑自己到底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多久?现在看这些我反而觉得很
坦然。

鲁迅先生说过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太安逸了,那会使我们忘记奋斗。

这里相对于他们在城市工作的人,漂亮的写字楼,舒适的工作条件,一应俱全的资源来说真的是很偏僻和艰苦,所以他们说很佩服我的毅力。

其实这并不是我有什么毅力,是这里的工作氛围吸引着我。

我相信等他们来到这里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后,他们应该可以慢慢的明白在这里工作能够体会到另一种不一样的快乐。

在这里,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领导对下级员工的关怀;在这里,我们有愉悦的工作氛围,因为我们是通过诚心、真心的关心,建立友善的工作关系;我们是年轻的团队,我们有着特有的自由和活力,在这里我们能很好的处理员工间的关系,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大家都是以自
己的真心去对待他人。

也许我们的工作条件不如别的一些公司,工作环境会苦一点,工作内容会累一点,但在这里我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我们能轻松并快乐的工作。

在这里工作的时间越长我就越不想离开,因为舍不得。

我记得在某本书上看到过一个名词“心理契约”,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的。

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

就拿员工的离职来说,其实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对工资多少的在乎,而是员工对管理者给予他的一种无形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对管理者的感激、敬重或是一种追从。

他们觉得管理者是在用真心对待自己,关心自己的生活,给予自己亲人的温暖,那他就不愿离开这个给他归属感的地方。

相信很多在这里工作的员工就是因为有这种无形的心理契约约束着自己,愿意舍弃城市的繁华扎根在这艰苦的地方建设我们江油南玻的家园。

一个人的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

当然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员工的奉献。

因为“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没有一个企业是在完全无人工作的状态下产生和发展的。

当企业能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
量予其发展的舞台,而员工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
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的时候,这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也将是双赢局面出现的时候。

能在家找到家的归属感的老板应该找到提升员工对公司归属感的方式
俊宇(weierp)
2010-04-02 16:40
我以前做领导,我觉得领导必须性格好,二是多给员工提建议的方式,让大家觉得怎么好,我们公司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那样员工的积极性比较高,希望公司能够采纳
问问团队求职,人际,商业共1人编辑答案
2010-04-02 16:48
曾有专家指出,从业者频繁跳槽反映的是就业市场的活跃,但对企业来说,员工屡屡跳槽却意味着人才的流失和资源的浪费。

万宝盛华(中国)公司今年7月实施的一项调查(涉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312名企业员工和141家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显示,通常情况下,员工选择离开企业的主要原因是: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寻找升职的机会和空间、谋求更好的薪水或福利。

除此之外,让员工有归属感也是企业笼络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杀手锏”。

因为有一种说法称,员工归属感是衡量个人与企业之间匹配度的一个标准,员工对企业是否有归属感将决定着他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

“连续几个月业绩都不错,还‘遭’到了上级主管的表扬,我特别高兴。

能为公司作出贡献,并且得到上级的认可,是我最引以为自豪的。

”在北京某广告公司任项目经理的郝洋这样告诉记者。

他一直觉得,自己对公司的归属感主要来自他为公司业绩作的贡献,“能为公司带来效益就是我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

我不想做别人眼中的窝囊废,只要在这个岗位上,我就一定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否则我宁愿选择离开。


本次调查中,研究人员把归属感分解为5个关键指标——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服务支持度、自豪感、满意度、企业支持度。

结果显示,有24%的受访者对这5个关键指标都表示“同意”或“强烈同意”,这表明他们完全拥有了企业归属感,但同时他们却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满意,而且也不愿意正面积极的评价他们所在的企业。

调查发现,对于一些问题的基本认识,员工与人
力资源主管的看法往往大相径庭:68%的员工认为他们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的机会,而70%的人力资源主管则相信,员工离职主要原因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薪水或福利。

李哲毕业后应聘到北京的一家外资企业工作,谈到对企业的归属感时,他坦言:“我喜欢这里的一切,包括我的发展前景、我的办公环境,我的待遇,我的培训机会。

当然,公司也有一些挺严厉的制度,但我认定这里是适合我发展的。

”李哲说,自己是那种有非常强烈的归属感的人,虽然身在外企,但是企业的文化影响了他,他希望公司上层也能够了解员工的这种感受。

业内人士分析,有归属感的员工往往工作更加努力,他们的稳定性更高,更容易让客户感到满意,能够对企业的表现和长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调查显示,经常获得肯定,是帮助员工提升他们的企业归属感的有效途径。

70%的员工表示满意于“我的顶头上司对我的表现给予了持续的反馈”,40%的员工认同“公司的高级管理者们领导有方”。

另外,69%的受访员工表示,如果个人工作目标与企业的商业利益追求相一致,员工则会更容易获得感受。

“人力资源主管们应该更加关注那些正在寻找新工作的人,向他们了解一下究竟是哪些因素对员工的归属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切实地去了解已经离职的员工们之所以离开的原因,或进一步提升那些正打算离职的员工们的归属感水平,这样公司才能留住更多人才。

”专家这样分析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