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冲刺单选300题(一)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 C )A.受教育者B.管理者C.教育者D.教育影响2.古代希腊的著名城邦斯巴达在教育方面重视( B )。
A.智力训练B.军事体育训练C.艺术训练D.道德训练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4.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问题的教育家是( A )A.苏格拉底B.昆体良C.孔子D.孟子5.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倡问难与距师并主张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的教育家是( C )A.墨翟B.孟轲C.王充D.韩愈6.孔子主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C)四个方面。
【更正】A.知、情、意、行B.导、学、习、行C.文、行、忠、信D.学、思、习、行【解析】《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学思习行是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
7.教育活动中要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三结合指的是( A )①家庭②道德③学校④社会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这是( A )的要求。
A.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教育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C.教育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D.教育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9.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强调的是( B )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10.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 C )A.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B.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快儿童的发展C.一种技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D.“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11.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A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1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目标,其中“两全”指( C )A.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解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科学13.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 C )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之后。
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14.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把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 D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A.促进学生成长成才B.以教学为中心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D.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16.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明确说明的文件是( A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教师培训》C.《学校质量》D.《今日之教师》17.关于教师专业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教师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B.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精神C.教师专业化是要师范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D.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18.教师把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关禁闭,这侵犯了学生的( A )A.人身自由权B.表达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名誉权19.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者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
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 C )A.被试者缺乏学习动机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C.被试者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D.主试者未对被试者进行学习评价20.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意味着实现( B )A.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B.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C.事实与价值的统一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21.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的是(A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22.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教育与拓展学生文化素质的文化素养课程和艺术团队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课程属于( B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学生中心课程23.对于教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D )A.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B.教材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C.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D.优秀教师进行教学时不需要教材24.“浅其浅,深其深,益其益,尊其尊”这句话反映了教学的( D )A.导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D.量力性原则25.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中,( D )是“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最大分歧所在。
A.直线式与螺旋式B.连续式和断续式C.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D.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26.20世纪20年代末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西方教学法有( A )A.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B.苏格拉底法C.文纳特卡制和葛雷制D.德可乐利教学法27.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教学评价是( C )A.诊断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绝对性评价28.下列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把学与思辩证地结合起来的是( C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学也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博学于文29.教师采用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进行教学,这符合( A )直观原则。
A.模像B.言语C.图像D.实物30.我国古代墨子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它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 )A.巩固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31.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不妥当的是(A )A.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B.强调学生本身的实际C.联系社会实际D.联系教学实际32.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指的是( B )B.教学过程最优化C.发展性教学D.有效教学3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直观性原则34.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B )A.温故而知新B.不陵节而施C.不愤不启,不徘不发D.学而时习之35.在学习某课题前,使学生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积累必要的感性经验,从而顺利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参观是( B )A.总结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并行性参观D.现实性参观36.一个班级人数不超过25个,可以采用( B )的座位排列形式。
A.矩形B.马蹄型C.同心圆型D.模块型37.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C )原则。
A.启发性B.直观性C.因材施教D.巩固性38.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也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这条原则是( D )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39.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内容的是( A )A.备教案B.备教材C.备学生D.备教法40.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 C )A.敬业精神C.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D.高超的能力41.下列德育原则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有关的是( B )A.因材施教原则B.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C.知行统一原则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42.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43.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A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44.下列属于现代教学方法的是( D )A.讲授法和程序教学B.讨论法和提问法C.讲授法和自主学习教学法D.合作学习教学法和掌握学习教学法45.教师通过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从中总结出别具一格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从而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提升教学能力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C )A.个案研究法B.行动研究法C.叙事研究D.实验研究法46.一学生王某课外活动时在操场上翻单杠,单杠因年久失修突然断裂,王某从单杠上落在硬地上,造成骨折,谁应对王某的伤害负担责任( C )A、王某自己责任B、王某的父母或其它监护人负责C、学校负责D、以上各方均不负责47.教育史上,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不在于传授实用知识的理论称为( C )A.现代教育论B.传统教育论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48.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是( C )A.“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B.教育即生活C.教育即培养人的一种活动D.教育即生长49.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B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洛克50.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
这说明( B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51.增长人的知识、经验,发展人的智慧、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等在教育过程之中实现的价值是教育的( A )A.本体性价值B.工具性价值C.外在价值D.衍生价值5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A )。
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陶行知53.“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 D )的观点。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54.封建社会不选择技术而选择文史作为正式教育的内容,这主要体现了( A )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55.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法的专著是( B )A.中国古代的《学记》B.古代罗马的《雄辩术原理》C.柏拉图的《理想国》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56.最早提出教育要是适合儿童的年龄阶段,主张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 C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皮亚杰5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的是( A )A.颁布近代学制B.废除八股考试C.设立京师大学堂D.书院改学堂【解析】设立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