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测量学复习资料

地籍测量学复习资料

地籍及多用途地籍的定义与含义?定义: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含义:1地籍是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的税收、保护土地产权和实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地籍是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述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情况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地籍所具有的提供地块空间关系的能力称为地理性功能地籍的分类及城镇地籍与农村地籍的区别按地籍的用途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地籍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地籍测量内容及地籍测量特征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具体内容如下: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土根控制点。

2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特征: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

具体表现如下: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地籍调查的含义含义: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

土地权属调查的核心是界址认定。

土地所有权是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即从法律上确认人们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享有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并从土地上获得合法收益的权利。

土地所有权人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的归宿作出决定。

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

“同类属性”既可以是某一种属性也可以是某一类属性的集合即可以采用土地的权利、质量、利用类别等中的一个属性或几个属性的组合作为“同类属性”来标识一个地块的具体空间位置。

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宗地的划分基本方法①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②如果同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③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划为一宗地,称组合宗地④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的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间隙地和飞地的解释间隙地是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

飞地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土地权属调查的概念土地权属调查是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

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叫做土地分类体系土地不仅具有自然特征、还具有社会经济特征。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统一性、科学性、实用性。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原则答: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全面调查的原则 3一查多用的原则4运用科学的方法 5以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 6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图斑定义在土地所有权宗地内,按土地利用分类标准为依据划分出的一块地称做土地利用分类地块俗称图斑影像平面图是以航片平面图为基础,在图面上配合以必要的符号、线画和注记的一种新型地图。

简答影像平面图是以航片平面图为基础,在图面上配合以必要的符号、线画和注记的一种新型地图。

它既具有航片信息丰富的优点又可使图廓大小与图幅理论值基本保持一致。

直接利用它进行外业调查、补测,从而减少大量转绘工作。

地类调查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核心工作,地类调查要做到土地分类层次清楚,从属关系明确。

同一个二级地类只能从属与一个地类,不能同时在两个一级地类中并存。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初始调查之后,为满足日常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土地权属、位置、数量的变更传统方法的缺点是明显的:(1) 不能主动监测变化;(2) 测量方法落后且人为干扰大;(3) 变更数据获取速度慢,存在多次清绘误差累积;(4) 一旦发现变化,原来的图件即失去现实性;(5) 土地利用图斑多为不规则多边形,运用平板仪等测量工具只能测量拐点,不能连续测量整个边界,而且难于精确标绘到原祥查底图上。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缺点遥感信息是地表各种地物要素的真实反映,能清晰地显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与分布。

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还能正确显示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外业调查工作量,同时还可以精确地量算出各种土地利用的面积,保证面积的准确性。

遥感图像的多光谱及多时相特性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在原有土地详查图件和数据的基础上,将获取的遥感图像和原有的同区位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进行叠加分析,不仅可以保证监测精度,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周期。

因此,与传统的地籍调查方法相比,遥感监测技术有较多优势:(1) 保证精度。

遥感技术可在较大范围内准确地监测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2) 经济实用。

可在大尺度空间条件下,利用遥感技术数据几何分辨率高的特点,对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采集,与传统的地籍调查方法相比,更加经济和实用。

(3) 效率更高。

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在复核地籍变更调查数据准确度的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助变更调查工作,节省了外业查找变化地块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4) 直观实时。

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为配合土地执法检查,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贯彻“预防为主、防范和查处相结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新思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的快速决策提供了技术保证。

但就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来讲,还有不少问题:首先数据预处理在实际工作中达不到要求,其有效算法和技术影响了动态监测成果的精度;其次,由于变化监测算法的差异性,所有变化监测算法的能力受空间、光谱、时域和专业内容的限制,所采用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变化监测的精度。

甚至对于同一环境,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

同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有多种方法,各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因此,选择合适的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今后还需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遥感监测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建立起我国宏观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体系,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土地性状是指土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性质与状态,是判断土地质量水平的依据土地性状指标,通常是指土地的一些可测定的属性,包括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与地籍测量密切相关的坐标系有大地坐标系(俗称地理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

测量工作总是把直接测得的边长首先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然后再投影到高斯投影平面上去。

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的选择:1北京坐标系2城市坐标系3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4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图解法。

具体的方法1极坐标法:平面坐标的一种,利用某点到原点的距离和角度来确定这一点位置(定位)。

主要用于解决几何中的曲线方程。

2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测站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

距离交会法就是从两个已知点分别量出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以确定出未知界址点的位置的方法。

3内外分点法:当未知界址点在两已知点的连线上时,则分别量测出两已知点至未知界址点的距离,从而确定出为止界址点的位置。

4直角坐标法:通常以一导线边或其他控制线作为轴线,测出界址点在轴线上的投影位置,量测出投影位置至轴线一端点的位置。

界址点测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准备、野外勘测、资料整理和误差表准备。

由于勘界测绘涉及行政管辖权,与地形测绘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勘界测绘是政府行政行为,其测绘成果具有法律效力。

2勘界测绘以规定的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测量的主要对象是界桩及边界线的位置和走向。

3勘界测量的最终成果是界桩成果表、边界线位置和走向说明、边界线地形图。

4勘界测绘成果可靠性强,对施测结果均有严格的检核,界桩及边界线位置和走向施测的误差不允许超出限差。

地籍图的概念: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尺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为地籍图。

地籍图具有国家基本图的特征。

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地籍图有哪些?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

地籍要素包含哪些内容1各级行政境界 2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 3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 4地籍号注记 5宗地坐落6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注记 7土地权属主名称 8土地等级地籍图的基本内容:1地籍要素:界址、地籍要素编号、土地坐标、土地权属主名称2地物要素3数字要素平板仪测图中碎部点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极坐标法和距离交会法。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

土地面积测算方法有两种:解析法面积测算与图解法面积测算土地面积测算遵循“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坐标法是指按地块边界的拐点坐标计算地块面积的方法。

土地面积平差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测算,块块检核,逐级按比例平差”的原则,即分级控制,分级测算,分级平差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

(2) 可使实地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的检查、补置、更正。

(3) 使地籍资料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补充。

(4) 逐步消除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

(5) 使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的特点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与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的地理基础、内容、技术方法和原则是一样的,但又有下列特点:(1) 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