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竞争市场例子
【篇一:完全竞争市场例子】
现实世界中有完全竞争的实例吗?
在看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
看到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中的垄断寡头垄断竞争
完全竞争中举的例子是金融领域和农产品
可我觉得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全是不完全竞争
【篇二:完全竞争市场例子】
案例1:背景资料: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啤酒第一产销大国,啤酒市
场进入成长性。
入世之后,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正以势不可挡地涌
入中国,与急需增强资本优势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中国啤酒企业展
开合作,互相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开拓中国啤酒市场。
外资第一次
大规模进入中国啤酒市场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50 多家外资啤酒品牌全面进军中国,当时国内大多数大中型啤酒企业被外资控股
或收购,市场上出现大量外资啤酒品牌。
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
由于中国啤酒市场地方保护严重、价格战等一系列恶性竞争,绝大
多数外资啤酒企业水土不服,大规模撤出中国市场。
中国加入wto 后,外资又纷纷重新抢滩中国啤酒市场。
现在,外资在策略上已经
比较成熟和现实,找到更为可行的介入方式——“改用资本说话”,
绝大部分采用参股控股国内强势企业的策略。
目前,我国三大啤酒
品牌(青岛、燕京和珠江)都有外资参股控股。
这样,啤酒市场在外资推动下,新一轮的品牌整合将渐次展开,寡
头垄断竞争格局有可能出现。
分析人士指出,就啤酒业而言,国际
啤酒市场趋于饱和,近10 年增长缓慢。
中国啤酒市场有很大潜力,每年有5%——10%的增长。
中国人均消费量约19 升,如果要达到
国际中等人均消费水平30 升,我国啤酒产量将达到4000万吨的规模,市场空间巨大。
随着啤酒产品结构的改善和西部、农村地区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挖掘,啤酒市场,尤其是中低档啤酒市场的春天会再次来 20世纪90 年代
中后期,进入中国啤酒行业的外资为什么大规模撤出中国?中国加
入wto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涌入中啤酒市场一旦形成寡
头垄断竞争格局,对啤酒价格、产量的影响如何?分析思路:啤酒
市场竞争可以看作是完全市场竞争,这是因为:目前啤酒行业进入
门槛相对较低,市场上的生产厂家众多,普通大众都是消费者;如
果没有品牌的差异,啤酒这种产品可以看作是无差异的,市场信息
传播也基本是无障碍的。
正是由于市场的完全竞争,导致一些恶性
的竞争结果,如竞相降价、产品质量下降、地方保护主义等,外资
在这种恶性竞争下无利可图,所以大规模撤出中国。
中国加入wto 后,随着市场制度的完善,啤酒市场的竞争逐渐规范,同时,中国
的资本市场也不断发展壮大。
外国投资者不仅对中国潜力巨大的啤
酒市场充满信心,而且外资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的运作,进入条件和
进入方式更加方便,使得国际资本更多地涌入中国,追求中国啤酒
市场的利润。
啤酒市场一旦形成寡头垄断竞争,市场由少数的厂商
控制,对啤酒价格、产量方面的影响就可能出现我们所学的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和卡特尔协议中所描述的情形。
案例2:政府办的大型养鸡场为什么赔钱 20世纪80 年代,一些城
市为了保证居民的菜篮子,由政府出资办了大型养鸡场,但成功者少,许多养鸡场最后以破产告终。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
的一点则在于鸡蛋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
政府建立的大型养鸡
场在这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并没有什么优势,它的规模不足以大到
能控制市场,产品也没有特色。
它要以平等的身份与那些分散的养
鸡专业户或把养鸡作为副业的农民竞争。
但这种大型养鸡场的成本
都要大于行业平均成本,因为这些养鸡场固定成本远远高于农民。
它们要建大鸡舍,采用机械化方式,且有相当一批管理人员,工作
人员也是有工资的工人。
这些成本的增加远远大于机械化养鸡所带
来的好处,因为农民养鸡几乎没有什么固定成本,也不向自己支付
工资,差别仅仅是种鸡支出和饲料支出。
大型养鸡场由政府出资办,自然是国有企业,它也同样有产权不明晰、缺乏激励机制、效率低
的共性。
从这种意义上说,政府出资办大型养鸡场是出力不讨好,
动机也许不错,但结果不好。
其实这些完全竞争行业,完全可以让
市场调节,农民去办,政府不要与农民争利,何况也争不到利。
讨论题:举例说明哪些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
案例点评:鸡蛋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其中任何
一个生产者,即使是大型养鸡场,在市场总供给量中占的比例都是微不足道,难以改变产量来影响价格,只能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
鸡蛋市场没有任何进入限制,谁想进入都可以,且投资很小。
鸡蛋是
无差别产品,生产者无法以产品差别建立自己的垄断地位。
所以,鸡蛋市场是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
政府出资办养鸡场没有任何特色。
在一些垄断性行业,也许国有企业可以靠垄断优势存活下来,但在
完全竞争行业就不行了。
(此案例来源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材)
【篇三:完全竞争市场例子】
在一个资源缺乏的世界,在卖者之间和买者之间必然会产生有意识
的彼此依赖或对抗。
卖者的对抗是通过多种方式表现的:广告、产
品质量的改进、推销、开发新产品,以及其他措施。
买者之间的对
抗也能刺激特定的行为:寻找较好的交易、寻求利用数量折扣、为
获得供给固定的产品而提出较高的价格,等等。
在卖者之间和买者之间也许存在着激烈的对抗,然而却不能称之为
完全竞争。
例如,在三大汽车公司的轿车市场不择手段谋利是激烈
对抗的一个例子,但是其市场结构不是完全竞争类型。
另一方面,
生产者之间的完全竞争可以是没有被意识到的对抗。
内布拉斯加邻
近庄园的两个小麦农场主是完全竞争者,然而肯定不是有意识的对手。
完全竞争的定义也许可以加上完全没有有意识地对抗这一附加的属性。
一旦我们假定完备的信息,那么现实市场就不存在对抗,因而
也就没有可供分析的市场过程。
的确,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所
有有意识的对抗迹象都将不复存在,没有做广告的动机,无需市场
研究,当然也没有差别,因为产品是同质的。
在买方方面,买者无
需寻求更为有利的交易,买者也不会为某一次购买而遗憾,当然也
没有买者会费神察着商标。
简言之,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这
一部分个人的行为不能被归之为有意识的对抗。
然而,在某些方面,没有有意识的对抗是和下述模型的分析相矛盾的。
例如,我们能够分析剩余和短缺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均衡价格
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价格不同。
然而,均衡产生的唯一途径依赖于
经济交易者之间的对抗发生作用的动态过程。
例如,在过量供给情
况下,卖者为了脱手不需要的存货可以接受较低的价格。
因而,完
全竞争市场只有在一种均衡价格下(或在一个不断由一种均衡向另
一种均衡运动的世界)才有意义。
这里提到的观点不是说完全竞争模型没有价值。
的确,我们将发现
这个模型能使我们理解许多经济行为受到一般限制的结果。
然而,
我们必须清楚在使用完全竞争模型时,为了使模型适合于现实世界,我们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修改假定。
下面的静态均衡分析在理解完
全竞争时是有用的。
因为一个或更多的假定都无法精确描述市场中
的实际状况,比起物理学中对真空假定的批评来,这一模型的作用
没有任何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