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陕西)最最最最最特色美食小吃吐血整理。
看着橘子这么辛苦,我来补充下泡馍:北广济街北段老米家新店小炒:北广济街小皮院口马峰家烤肉:就像武林一样门派众多不做评论!但有一个经验分享。
1坊上的;2人少的;3老板亲自烤的;4要能喝酒肉夹馍:秦豫腊牛肉夹馍:大皮院孙家老店水盆大肉:东关互助路葫芦头:小南门2家都不错个人倾向西边的葫芦头。
梆梆肉要西边的小酥肉:大皮院定家的蒜沾面:太简单家里都能做,不在外边吃只吃自家做的摆汤面:车家巷北口的蘸水面: 杨凌改莉家凉皮:魏家的炒凉粉:东郊荆家的搅团:长安稼娃的浆水鱼鱼:小南门里路旁大妈的凉糕:正确的叫法应该是蜂蜜凉粽子西羊市东口的肉丸胡辣汤:大皮院老关庙的一概不能吃,只吃光明巷贾家无名的陕西岐山臊子面:宝鸡高新区有一家最正宗!名字忘记了石子馍:临潼路边店烩麻食:只吃家里做的麻什最好是隔夜的,不在外面吃烩的!锅盔:乾县的最好biang biang 面:太多了豌豆糕:小时侯经常吃现在很少吃,也没有那家出名!坊上偶尔有流动摊点卖!镜糕:原来只有小学学校门口卖,现在被外地商贩搞成专卖了!灌汤包:大学习巷里海家的绿豆糕:光明巷中段小道道里的现做现卖菜豆腐:北郊海红厂对面小杨家的羊血冒饸饹:校场门的最正宗百年老店水晶饼:德茂恭的西大街朱雀大厦楼下洋芋擦擦:我只在榆林吃金线油塔和泡泡油糕:三原城隍庙最正宗或西安饭庄东大街暂时知道就这些,好久没有打这么多字了!老西安排名不分先后……找图和解说好木乱啊SO………………原谅我没有划分类别1。
牛羊肉泡馍牛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
其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又有暖胃之功能。
羊肉泡馍不仅讲究烹调,更讲究会吃。
食用方法有三种:一:干泡,要求煮成的馍,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后碗内无汤无馍无肉。
二:口汤,要求煮成的馍,吃后碗内仅剩一口汤。
三:水围城,馍块在中间,汤汁在周围,汤、汁、馍全要吃光。
这三种吃法,都得事先将馍掰成碎块。
牛羊肉泡馍在西安广受欢迎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味。
它和西安的许多特色小吃一样,在街上随处可见,而且价格公道,是一种全民食品。
不管身份高低贵贱,只要想吃,就能吃得起。
2。
小炒牛羊肉小炒是牛羊肉泡馍的一个变种或者说一个分支。
属于回族清真食品。
泡馍一般是汤的,而小炒汤少是干的。
小炒跟泡馍的区别在于小炒所用的肉是切好的新鲜肉丁,也是加上调料在锅里烧煮,到了一定程度肉捞出来放在专门的竹簸箕里晾着,这个过程还要用大功率的电扇对着肉吹,定时翻肉,应该是防止烧出来的肉太多捂着容易变味。
也有的地方小炒是新鲜肉丁现场炒熟后加入掰好的馍,称之为鲜肉小炒。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泡馍是清淡的肉片,小炒是肉丁。
泡馍是清汤,小炒是汤少加醋。
3。
烤肉西安的烤肉是很有特色的,其与新疆的烤肉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安的烤肉多是用牛肉烤出的,自然不会有羊肉串特有的那种羊膻味。
在炭火中翻滚烤制过程中,配上孜然粉、植物油等,可见其肉上丝丝流油,香味四溢,美味自不用言表……4。
肉夹馍“肉夹馍”的叫法源自古汉语,是一种宾语前置,其意为“肉夹在馍中”。
外地人首次听说肉夹馍,都认为是病句,肉怎么能夹馍?这就是与古汉语有关了,肉夹馍,其实是"肉夹于馍"。
它实际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腊汁肉,白吉馍。
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
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西安卖肉夹馍的店很多,基本上每条路都会有那么一两家,通常肉夹馍+凉皮+冰峰(西安本地盛行的汽水)被誉为西安最经典的中式套餐。
5。
腊牛肉夹馍腊牛肉夹馍,是古城西安最具特色的清真小吃之一。
腊牛肉做工相当讲究,要先腌肉,后炖肉,炖熟的腊牛肉色泽红润、又酥又烂,那可真是香气四溢、入口即化。
腊牛肉夹馍所用的面.饼,不是普通的白吉馍,而是西安穆斯林特有的传统食品饦饦馍。
这种馍饼,饼身洁白,纹路金黄,即筋劲十足又绵软香甜。
要是再配上一碗肉丸胡辣汤,绝对妙不可言!这个咱们后面会介绍到哦!6。
水盆大肉西安水盆大肉是西安特有的夏令小吃,以猪肉为主料,用水盆锅烹制而成。
油大、肉肥、汤烫。
吃法有两种,一是食时配白吉馍佐餐;二是将坨坨馍掰碎放在碗里与水盆大肉一起吃。
两种吃法都应佐以泡菜、糖蒜、香菜、甜面酱及葱白段。
西安水盆大肉的特点:肉嫩汤鲜、滋味醇厚,食后有清凉之感,为消夏祛暑的可口美味。
7。
葫芦头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传统风味佳肴,它以味醇汤浓、馍筋肉嫩、肥尔不腻闻名于国内外。
今天的葫芦头泡馍是在唐朝的"葫芦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葫芦头泡馍之所以脍炙人口与它精细的烹制工艺和多种调料的合理使用是分不开的。
其烹制工艺主要有处理肠肚、熬汤、泡馍三道程序。
肠肚要经过挼、捋、刮、翻、摘、回翻、漂,再捋、煮、晾等十几道工序,才能达到去污、去腥、去腻的要求。
如今,葫芦头泡馍已由单一的品种发展到海参葫芦头、鱿鱼葫芦头、鸡片葫芦头、大肉葫芦头四种。
最近又新研制出了砂锅葫芦头、火锅葫芦头,形成了一套葫芦头系列品种。
难怪,西安人夸奖葫芦头的美味说:"提起葫芦头,嘴角涎水流"。
8。
蒸碗小酥肉小酥肉的特点是看着碗里油汪汪的,但是油而不腻,因为是先炸后蒸的制做工艺,所以口感是滑嫩酥软中带着点韧劲的,香醇味厚,而且没有腥膻味。
小酥肉全是用纯瘦肉(牛柳)制成,女孩子吃了不会胖。
牛肉炖得酥酥的,鲜鲜的还有麻麻的味道,吃了还想吃啊!要是觉得菜品单一太单调,可以再加一个托托馍、一杯酸梅汤,那真是回味无穷。
小酥肉十几块钱一碗,一般2个人吃一份就足够了。
9。
蒜沾面蒜蘸面是最近几年才在西安流行起来的,这里用的面条一般是宽大的裤带面,讲究一些的也有用菠菜面,其实就是用菠菜榨出绿色的汁水加入面粉揉成浅绿色的面团,把面团擀得比通常的面条稍厚,切成两三指宽的面条或菱形块大面片状待用。
吃时一根一根慢慢拖入蒜汁碗里,像游龙过江一样,让面条穿过蘸了汁子……送入嘴里那种味道,酸辣鲜香,美太了!10。
户县摆汤面摆汤面以摆涮一口吃一口,边摆涮边吃而得名。
做摆汤面,关键是要烹制好臊子汤,当地就有“摆汤面香一锅汤”的说法。
如果说蘸水面重在“裤带”的话,摆汤面最看重的却是那碗老汤,越是陈年的越好,黑黑的酱油色,上面漂满切碎的韭菜叶。
吃时夹一小筷面条放入汤里摆一摆、蘸足了汤汁再入口,故此得名“摆汤面”。
特点是面薄筋光,油汪汤煎,酸香适口,素有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象条线,吃到嘴里光又绵。
11。
蘸水面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口越香。
杨凌蘸水面的面和汤是分开的,吃的时候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拉到碗里的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着吃。
12。
凉皮西安现在市面上的凉皮大概分三种:秦镇米面凉皮、汉中热面皮和岐山擀面皮。
秦镇的凉皮之所以比较受欢迎是因为大米的成分多,正宗秦镇凉皮过夜的话,第二天就断成一节一节了;汉中米皮口感较软,其辣椒油没有秦镇凉皮的香气浓烈,但却柔和细腻,别有风味;岐山擀面皮比较筋道,有嚼头。
西安最畅销的平民食品,基本哪里有肉夹馍哪里就有凉皮,反之同理。
13。
炒凉粉凉丝丝、酸辣辣的辣椒炒凉粉在西安是一道最常见的街边小吃。
回坊上的饭馆门口一般都支上一个大大的平底锅,锅中就铺着热气腾腾炒好的凉粉。
往往凉粉上还点缀着鲜红的辣椒、嫩绿的豆苗,颜色鲜艳煞是好看。
炒凉粉说来简单,但就跟其他典型的西安小吃一样,真要做好并不容易。
最重要的几点一是凉粉不能太碎,否则就没了形状;二是要舍得下油,否则炒出来太干没味道。
真正地道的炒凉粉,吃起来是很有股肉的味道的,嚼着软软的,很适合嘴馋又不敢吃肉的女孩们。
14。
搅团搅团是地道的西北农家饭,老乡常说“搅团要好,三百六十搅”,虽有夸大的嫌疑,但却充分说明了“搅”的重要性。
它是用玉米面或荞麦面等粗粮作成,也可以麦面制作。
用盐、醋、酱油、凉开水调半碗汤,舀搅团于汤中,汤多饭少,上面放煮青菜和油辣子,口感清爽,味道鲜美。
15。
浆水鱼鱼浆水鱼鱼曰鱼,其实并不似鱼,酷如蝌蚪。
制作鱼鱼的原料,以前都是玉米面,不过到了现在玉米面这东西即便是在关中农村也不太多见,大都只好用普通的麦面来代工啦。
面糊原料的鱼鱼本身是没有味道的,也并不怎么好吃,可一旦淋上酸酸凉凉的浆水菜,那可就变成了一道清凉可口的美味了。
16。
凉糕凉糕,往通俗里来说其实就是凉粽。
即是用白糯米蒸熟后再放凉制成的粽子,它形似菱角、洁白如玉、晶莹如玉。
小贩用丝线将其切割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放在一次性饭盒中,淋上蜂蜜,或是玫瑰糖浆、桂花糖浆。
用牙签扎起一块来放入口中,只觉糯软清凉、芳香甜蜜(玫瑰、桂花糖浆的味道),细细品味,但有沁人肺腑的独特感觉。
顿时,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它一口气全部吃掉。
17。
肉丸胡辣汤肉丸糊辣汤是西安人喜欢的早点,糊辣汤里面有圆白菜、土豆、菜瓜、牛肉丸什么的,当地人会在里面泡上一个“坨坨馍”,是很好的早餐。
因为是回民食品,所以肉丸是牛肉丸子、莲花白、西葫芦、洋芋块,烩在淀粉勾出来的稠糊糊的汤里,看着并不是很美观,但吃起来特别美味。
值得说明的是,它跟河南胡辣汤可不是一码事哦。
18。
陕西岐山臊子面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
吃口柔韧滑爽,自古有九字令:韧柔光,酸辣汪,煎稀香。
它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而不腻。
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
此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
臊子面配肉夹馍也是一大经典套餐喔!19。
石子馍非常有特色的小吃之一,水面、酵面两掺,加精盐、碱、熟猪油和鲜花椒叶揉匀和成面团,擀成圆饼。
选如栗子大小的鹅卵石放入平底锅烧热,取出一半,放入面饼,再将另一半烫石子盖在上面,加盖,上烫下烙,直至饼熟。
虽饼高低不平,但因受热均匀,不生不焦,味道很好。
掰开后层次分明,具有咸香酥脆、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携带方便、经久耐贮的特点。
20。
烩麻食陕西人叫麻食的这个面食,别的省市叫猫耳朵,和意大利的贝壳形的通心粉的形状有一拼,哈哈。
烩麻食讲究的是“烩”在陕西代表杂烩的意思,也就是要有多种配料做出来的汤菜,味道好主要靠各种配菜,这样做出来的烩麻食,爽滑筋道,醇厚味美。
21。
锅盔锅盔,是陕西八大怪之一。
人称“锅盔象锅盖”,即象头盔状,顾名思义又叫锅盔。
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
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锅盔特点:形如菊花火色匀,皮薄如纸馍膘多,用手掰开是层层,用刀切开如板油。
入口越嚼越多,下咽回香无穷。
吃起酥、闻起香、耐存放、寿命长。
22。
biang biang 面biangbiang面类似于扯面,但要比通常的扯面宽出许多。
“biang”其读音汉语普通话中无,乃象声词,谓用力扯面中面条击打案板之声。
23。
豌豆糕特别美味的甜品之一,貌似只有回民街才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