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第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第2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漫画《愚公难移之“山”》说明()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B.教育、医疗、住房是社会高度关注但又无法解决的民生问题C.解决教育、医疗、住房问题,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口增长D.我国地大物博,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开发难度非常大2.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是()A.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基本状况 B.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我国的基本国情3、200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

十年来,“一国两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澳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

这表明()A、澳门也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 B、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C.“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澳门的4.2009年1月25日,教育部发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保证相应的学时。

作为中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就要()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②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③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④严厉制裁民族分裂分子A.①④ B.②③C.②④D.①③5.去冬今春,我国西南五省市遭受了60年一遇罕见的严重旱灾。

仅云南一省近3000多万亩秋冬播农作物受灾,全省夏粮将因灾减产一半以上,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

西南大旱警示我们()①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②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③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④保护资源,节能降耗迫在眉睫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6.2009年6月金砖四国峰会首次在俄罗斯举行,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此次峰会备受各方关注。

“金砖四国之父”、高盛公司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表示,除了每年的GDP增长率之外,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53个来自金砖四国,其中29个来自中国(包括中国香港),10个来自印度,9个来自巴西,6个来自俄罗斯。

由此可见()①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③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④我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力量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7.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政策措施。

这体现的基本国策是()A.节能减排 B.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C.依法治国 D.可持续发展8.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30多个城市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全球有6000多个城市10多亿人共同参与。

这说明 ( ) ①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关键是靠科技③节能减排已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④倡导低碳生活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A . ①④B .①②C .②③D .③④9.2010年2月至11月,中国面向全球开展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其主题为“创新改变世界,创业成就梦想”。

这说明()A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B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各方面仍然处于较低水平C成就任何梦想都必须依靠农业科学技术D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发展农业的重要作用10.以下属于我国人口基本特点之一的是()A.农村人口多B.男女性别比失衡C.人口素质偏低 D.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11.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看,那么上海世博会就是世界展示给中国看。

世博会既是一次世界科技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世界文化的碰撞会。

面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我们的正确态度是()①照搬照抄全盘吸收②平等交流互相学习③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④尊重差异共同繁荣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2.2010年伊始,面对雪灾、旱灾、地震、水灾等一系列灾难,武警官兵、各地人们抗击灾难,保家卫国的精神、气势、壮举令世人提气、感慨,这精、气、神是贯穿祖国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是我们民族的无价之宝。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索取是导致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B.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灿烂的中华文明C.人与自然很难相处,在灾难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D.抗击灾难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二、综合题(13、14、15、16题各10分,17题12分,共52分)13.材料一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材料二2009年度最流行的词汇低碳生活,简单的说就是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不再持续变暖,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

它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

“低碳”正在渗透到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改变着固有的生活习惯,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什么发展战略?(2)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工作?(3)“今天你低碳了吗?"你认为我们青少年能为过低碳生活做些什么?14、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浙江省应立足省情积极行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1)材料一显示,目前浙江省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上存在什么问题?(2)联系材料一、二,分析浙江省在节能减排中应采取哪些措施?(3)对材料三中企业家的做法或农民的想法,请选择一种加以评析。

15.小亮家准备搬进新居,需要购置冰箱、空调等家庭生活用具。

小亮和几个同学来到一家电器商店进行考察,下表是他们了解到的相关信息:(1)根据低碳生活的要求,你认为小亮家应购买哪款冰箱?请你用两个具体实例对小亮家其它生活用具的购置提出建议。

(2)请你谈谈国家对节能产品给予补贴的理由。

(3)由以上信息及对问题的思考,你能得出哪些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16.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说,新中国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

这一政策指引下,中国各族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民族团结,开辟了一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光明大道。

(1)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

请你联系所学知识谈谈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是什么?(2)建国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新型的民族关系?(3)通过对白皮书的学习我们知道国家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请举两例?17.世博会又被誉为“人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它使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文化在这里聚会、碰撞。

梳理历届世博会,即可发现人类历史上有很多重大发明都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1)请你指出新技术、新文化以及重大科技发明的内在本质。

这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据调查,人口膨胀、空气污染严重、水电缺口、工业能耗高、交通拥堵等因素会使人们的城市生活变得焦虑而没有幸福感。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是此次世博会带给人类的深思。

(2)使人们城市生活变得焦虑而没有幸福感的因素归根结底可以概括为哪几大问题?这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带来了哪些启示?“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也是“理想城市”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3)请你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描述你心目中“人诗意地栖居在赣鄱大地上”的美好情景。

作为赣鄱小市民的你能为实现此情景做些什么?参考答案(二)1 A2 D3 C4 B5 C6 B7 B8 A9 D 10 C 11 B 12 D13.(1) 可持续发展战略(或科教兴国战略)。

(2) ①这是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决定的;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③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④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低碳社会的迫切要求;⑤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维护国际公共利益。

(3) 节约用水,实现水的可循环利用;节约用电,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灯具;出行尽可能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用一次性筷子或餐具,回收废弃物等。

14、(1)消费量远远大于生产量,能源短缺严重;消费以煤炭和石油为主,水电、风电、核电和天然气的比重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2)利用科技,提高煤、石油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对本省水电、风电和核电等的开发和利用;依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尽量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

(3)企业家的做法是正确的。

因为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做到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民的想法是不对的。

因为在使用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的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稻草、秸杆等在田里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

15.(1)B款冰箱。

①购买节能灯。

②购买太阳能热水器。

③购买节水龙头和马桶等。

(2)①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②我国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消费者使用节能环保产品。

④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⑤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或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①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技术创新。

②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

③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每个公民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④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16.(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入了我国的宪法和法律。

(2)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

(3)如:修建青藏公路,成昆铁路、滇藏公路等(1分);国家把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工业,作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如:新疆塔里木油田、广西平果铝厂等;(1分)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如:修建了“青藏铁路”等一批重点工程;(1分)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对口支援。

17.(1) 创新。

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作贡献。

(2)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