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科状元经验谈

高考文科状元经验谈

高考文科状元经验谈-各门复习都有技巧2009-02-15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考状元们除了努力勤奋,大多是依靠天资聪颖或者兴趣使然,然而黄晨琦却认为,自己虽然记忆力很好,但还是有一些薄弱的科目,对待这些科目,取胜靠的就是复习技巧。

数学:提高准确率数学一直是黄晨琦的头疼科目,他说,数学复习最关键的一点是冲刺阶段要做题并提高准确率。

很多人把试卷从头到尾都做完,但是最后发现很多都错了,这样还不如只做完80%,但是保证每一道题都做对。

语文:研究做题套路对于语文复习,黄晨琦说自己并没有看过太多中外名著,他的方法是看感兴趣的杂志和研究题目。

他拿到一套题目以后,一般会自己先做一遍,然后拿着正确答案仔细分析做错的地方,多看正确答案,研究做题套路。

在写作文时,设想一下阅卷老师会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再注意一下错字、病句等就可以了。

英语:多背单词黄晨琦认为英语在冲刺阶段的关键是多背单词。

对于写作,最好是把前七到八年的试卷答案拿过来,把范文都背诵得非常流利。

实在不行可以先写中文,然后翻译。

此外,英语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多听多看原版英语电影、书籍和歌曲。

此外,他建议高三的学生不要熬夜或者透支精力。

在临近高考的一周,要注意开始调节自己的生物钟,把时间表调节到和高考时间表同步。

高考文科状元写给一个高二学生的信读书兴趣很重要,就如我今天说的,不喜欢一个老师其实也可能导致自己的厌学,每个学生都存在类似的心理。

另外一方面,读书有很大程度上需要自觉,就是必须强迫自己去发奋,我读三中的时候学习压力同你们现在差不多,上课经常犯困,有时候就涂点万金油,有时候站起来上课,有时候去冲冲冷水,经常读得鼻血自己流出来。

这绝对没有和你说笑。

克服自身的弱点其实要想出一套可行的办法。

这个弱点不单单是听不懂、学不会、犯困、容易分神的问题,还包括影响学习的、同学习无关的一些因素,那些同学习无关,而自己却在做的事情往往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说是不是。

只要你能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自己克制,一心向着学习,2年的时光太容易打花了,到大学里面就轻松多了。

当然,就我认为,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以我们原来班级为例,坐前面成绩并不理想,坐后面的虽然离黑板远了,离老师远了,但是,上课、读书都很有自己的方法。

前面的同学特别是女生,连下课都在读书做作业,有的同学书堆得比头还高,埋在书堆里拼命地读,但是成绩却不怎样。

我们后面的下课开玩笑、打闹、打篮球,但是上课时,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很投入,很活跃,经常“喊”,有时候还冲着老师说“老师你错了”;下课后、晚自习,我们基本上都走来走去的互相探讨,互借辅导书看;吃完晚饭后我们经常找一个安静点的地方读语文、读英语。

这些其实你在学校都能找到原型。

但是,你借鉴和利用了没?“书非借不能读”,读三中的时候虽然家里还不至于买不起辅导书,但是我的观点就是自己的书如果太多了,不但读不完,而且不会真正去读。

所以我经常“偷书”,找同学去借,我自己的也经常借给同学,即便你自己把整个“一凡书城”的书搬回宿舍,真正能看完几本?我一个晚上就能看完一本,而且连带做笔记。

把一些难题一些好用的公式,解题方法抄到自己本子上,慢慢读,慢慢看,这就是“偷”。

另外,我每科都有一本厚厚的“易错题宝典”,就是自己经常做错的题目、考试错了的题目抄到这个本子上,一些常用的、常忘的公式也可以写在“易错题宝典”的封面,常看常新。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做法。

暑假一般能放个一二十天,我就搞个本子把字典、成语词典看个遍,不懂的、容易错解的就写在本子上,常去翻翻。

语文里头不是有很多读音、字词、成语经常搞错的吗,这些如果不写起来经常翻翻,别说到高考,两天估计就忘掉了。

我的很多本“易错题宝典”、“知识积累本”以前借给一些学生,被他们搞丢了,感觉很可惜。

但是现在我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到哪呆的时间如果比较长,我都必须带上2个本子,一个写日记,一个抄上网、看书、看报学到的东西,知识就是这样积累到自己的头脑里的。

还有手机也可以存储一些东西、写备忘,每天什么事情还没完成,看看手机就清楚了。

读书很苦,但是如果学有成绩,感觉到的再苦好像也值得。

薄弱的,其实就是自己要补的;多问,其实就是问自己不懂的。

“君子慎独”,老子说的一句话,就是说“人在没有受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这样的才能称为君子。

引申到读书,没有那么高的高度,只是可以说: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如果也能够自觉勤奋,那么无论什么书都能读得进去,成绩又怎么不能提高?找到辅导老师并不是说找到了“成绩提高的保证”。

“师傅领进门、修行还要靠个人”呢。

所以,自己真正行动起来,排个读书的计划安排表,5点到6点读什么,6点到7点读什么,早上读什么,放假一天时间怎么安排,不懂的及时问老师,问同学。

其实成绩是很容易提高的。

高考与普通月考一样平常——2007年选考化学五科状元颜晖皓高考分数:总分679分毕业中学:广州仲元中学入读大学:北京大学经济系特长:辩论、电子琴、能歌善舞爱好:阅读、听音乐、电影在学习的过程中,态度第一、方法第二。

学习中基础和归纳反思很重要,多用图表和错题集来帮助归纳总结。

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为自己的“放松”而觉得惭愧,只要不沉迷就好。

反对题海战术和疲劳战术——当学习变得机械,头脑、眼睛和手都各自为政的时候,学习是没效率的。

颜晖皓说,高考之前自己也经常感受到“如临大敌”的紧张,但是高考的三天倏忽而过,很多同学、包括他自己在内都觉得“受骗了”,原来高考也是和普通月考一样很平常的,而且环境更加安静、精力更加集中,更有利于考出好成绩。

因此希望即将进入高三的同学们可以放松心情,不要畏惧高考,那不过是一场普通的考试罢了,要轻松应对。

选择北京大学的理由:选择北大是我从小的梦想,喜欢北京大学的传统文化氛围。

高考选择化学是作为考试的科目而选择,大学选择经济学则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填报志愿的忠告: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第一志愿填写自己最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同时也不能忽略第二志愿,要认真对待第二志愿的填报以防万一。

填报志愿时将学校录取分数“大小年”的因素考虑进去,不要被前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吓住。

一句话总结:天道酬诚,诚到功成。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备考经验大家谈中国徐州网报道(记者王浩实习生张海南王新鑫)我市2007年高考状元耿海洋、邵龙于昨晚做客晨报,畅谈自己的学习经验,他们的校长、班主任、和父母也毫无保留的介绍了自己的教学以及教子心得。

耿海洋(理科状元)——不要盲目的学习别人的经验不要盲目的相信别人的经验,认真思考是否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时遇到没有热情、没有激情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不要扩大这种情绪,适当的放松心情,学习效率将会更高。

邵龙(文科状元)——享用终身的四句名言“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除学习书本知识外,仍需广泛的涉猎课外知识,但要把握好“度”。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个好的心态,给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从而调动自己的学习激情。

“天道酬勤”――只要勤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但“勤”乃是有轻重缓急,有技巧的勤,并非一味的打时间战。

“为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知识存在于书本中的每一个角落,吃透书本,才能有效的学习到知识。

陈校长——拔尖、培优、补差郑集中学的陈玉金校长在教学上始终秉承“拔尖、培优、补差”的教学策略。

他认为,让好学生“吃好”,中等学生“吃饱”,差学生“按量分配”,加强对差学生的关心与帮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更好的学生。

班主任——点拨、引导多一些引导,多一些点拨,对各类学生进行梯度式教育。

“小灶”并不是单独的对其进行补习,而是针对不同成绩的同学实施各种方式的教育。

对于优等生,就要讲解深度比较大的题目;对于中等生,就要在课后给他们做一些习题;对于差等生,要利用他们的课余时间给他们补习书本知识。

家长——支持、沟通与孩子之间建立朋友式关系,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交流,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副强健的体魄,一个好的学习心态,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是有帮助的。

培养孩子不仅仅是要他们成为学习上的状元,更应该是做人的状元!高考状元的“死记硬背”新解张博媛,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成绩674分为2005年全市应届考生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死记硬背”新解高三以前,我的成绩并不太好,那时我对文科没有什么兴趣,我甚至“鄙视”那帮文科好的同学,觉得他们都是死记硬背,没啥了不起的。

可后来当我真正掌握了文科的学习要领时,我才知道学好文科并非简单的死记硬背——准确地说“死记”实际是把知识点记“死”,“硬背”其实是把最重要的关键点背“硬”。

一、只有“归类”和“穿串”,才能把散落的知识点记得更完整我以前背文科题,特别是历史、政治等科目,就是在纯粹的“死记硬背”,单独记忆某常常叫不准,的时候,“叫真”或者让你可是当很多问题一起出现,个知识点可能会很容易,全都变得似是而非了,令人十分头痛。

经过不断地摸索,我总结出用整理专题的方法进行复习。

比如确定“民族运动”为主题,然后把中外古今所有民族运动列出,这种记忆和复习方式一来可以把“散落”于历史之中的古今中外历史事件“穿”在一起;二来可以把古今中外的各个民族运动进行对比,了解国情间的差异和随时间的演变过程,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更好地抓住事物本质。

比如去年高考的大综合有这样一道历史题:“洋务运动对于民族工业的意义”这道题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我把它归类在“近代化”的专题中,当这道题一出现,我头脑中立即生出几个“关键词”:工业、现代、发展,于是,它的答案就是“有利于现代工业的发展”这样一句话,很多对这个知识点没有记“死”的同学都没回答出来或者答了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十分可惜地丢了3分。

二、只有将“点”、“线”对接,才能把关键点“背硬实”别小看课文中的插图,它不是什么“配搭”,它和文字一样在向我们传达着十分重要的知识信息。

如果说示意图是一条“线”的话,那么,其中与之相关联的每个知识点就是这条“线”上的“珍珠”,只有把它们有机地“对接”起来,才能让其所包含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这就是利用形象图形来加深我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一种方法,这样才能把知识点背得很“硬实”。

比如关于长征的路线问题,开始在记忆这个知识点时,不是忘了红军走过的这个地方,就是忘了红军走过的那个地方,怎么记也记不“死”它。

后来我改变了记忆方式,干脆把点和线“焊接”起来,我在记忆长征路线示意图这条“线”的同时,把长征途中在每个地方发生的重大战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为“关键点”,与“线”相连接,形成了一个有关长征的完整的“知识库”,随便拿出几个关键的“点”,就能连成一条“线”。

再如,历史课本上的“小字”和“附注”部分也不要放过,里面有许多考试可能会考到,但平时可能会忽略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