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浅说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鲁迅杂文类型化写作所具有的超越性
先从前而提到的鲁迅杂文不知道背景读不懂的疑问说起。
鲁迅杂文确实有这样的特点:它总是对现实问题作出及时回应,有很强的具体针对性,不了解背景,就不知道在讲什么。
鲁迅杂文的取材、构思的起点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个别的现象。
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对现象形态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他有极强的形象记忆能力,这是最能表现他的文学家特质的。
但鲁迅同时是个思想家,具有思想的穿透力、联想力,从个别到普遍,由具体到抽象,提升、概括出一种社会典型现象或社会类型,从”这一个”到“这一类”。
但仍保留现象形态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以及感情特征。
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它是一种“类型化的写作”,是“这一个”和“这一类”的统一。
它的最大特点,是“开口小而开掘深”。
关键是“开掘深”。
鲁迅对任何问题的开掘,都深入历史文化的深处。
鲁迅所具有的渊博的知识,使得他具有很强的联想力,会想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种种类
似现象,所以他在解剖任何社会现实现象时,都能挖掘到历史文化的根源。
所以他的杂文,不仅是“社会批评”,更是“文明批评”。
对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有鞭辟入里的审视。
另一方而,鲁迅对社会现象的开掘,又总能深入人性的深处,其中包括了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
正是这两个深度:历史文化的深度,人性的深度,就使得他所概括出来的类型,就具有了普遍性与超越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它既是从自己生活的现实出发,具有时代性与历史性;又超越时空,一直延伸到今天、当下,具有当代性。
这是鲁迅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地方。
二、鲁迅的杂文思维
鲁迅杂文不仅有深邃的思想,更有独特的思维方式。
读鲁迅杂文不仅要注意鲁迅讲什么,怎么讲,还要注意他怎么想;不仅要了解他的独特见解,还要了解他看世界的方法。
我常常说,鲁迅的意义,就在他是中国思想文化结构里的异样的存在,另一种存在。
他不仅对任何构成主流的意识形态,公认的常规、常理、常态、定论提出质疑与挑战,而且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方式。
因此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鲁迅,特别是鲁迅杂文。
当你对自己多年所受的教育深信不疑,对现在生活各方而都很满意的时候,你不会喜欢鲁迅,觉得鲁迅怪
怪的,跟你所接受的、习惯的、认可的观念、思维方式都不一样。
你本能地要拒绝他。
但你一旦不满现状,对多年所受的教育产生怀疑,对现有的生活方式感到不满,想寻找另一种思路,另一种生活方式,有了打破既定秩序,冲出几乎命定的环境,突破自己的内在欲求,这时候,自然就会对鲁迅杂文里的特别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感到亲切,就能从他的杂文里得到启示。
这就是鲁迅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杂文,对于我们的意义:它是另一种存在,另一种思想,另一种思维,另一种声音,因而也是另一种可能性。
当然,你读多了,也会有不同意见,事实上,你在读鲁迅杂文时,也会时时想他讲得对不对,忍不住要和他辩论。
这恰好是鲁迅所希望的。
因为他对自己的观念、思维、表达也是怀疑的。
他称之为“未熟的果子”,他担心自己的不成熟贻害了青年。
也就是说,鲁迅完全不同于总想来指引我们的自命“导师”的知识分子,他并不试图收编我们,用他的观念、思维、表达来束缚我们。
他期待着和我们一起探索、思考,一起寻找、创造新的思维空间,表达空间。
在我看来,这是鲁迅最为特别,也最为可贵之处。
三、鲁迅杂文表达的特点
鲁迅杂文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想象力和联想力。
鲁迅曾说到他的写作过程:“动起笔来,总是离题有千里之远。
即如现在,何尝不想写得切题一些呢?然而还是胡想乱想,总像断线风筝似的,收不回来。
忽而想到—忽而想到—。
”这种连绵不断的联想,实际上是对处于不同时间和空间下的极不相同的事物之间,内在广泛联系的一种发现。
伏尔泰曾把想象分为“消极想象”与“积极想象”;消极想象只是“简单地保存对事物的印象”,而积极想象却是“把彼此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形象改造的能力。
鲁迅的杂文即是这样的积极想象的典范.
我们看到,鲁迅是那样自由地飞翔于杂文的广阔天地,进行既是现实的又是超越性的思考,无忌地出入于政治、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新闻、民俗、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以致自然科学等等各门学科,无拘地表现自己的大愤怒、大憎恶、大轻蔑与大欢喜,将各种艺术形式:诗的,小说的,戏剧的,散文的,绘画、音乐的,融为一体。
鲁迅正是利用杂文形式,发挥他不拘一格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文体实验,他几乎每一篇杂文都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突破。
在这个意义上,鲁迅杂文确实具有先锋性。
这是鲁迅终于找到的一种最适合他的文体。
回到开头所讨论的问题:鲁迅由写小说、散文、散文诗到写杂文,是不是
才华衰竭的表现?现在看来,鲁迅恰恰是将他写小说、散文、散文诗的才能,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家的天赋,都融入他的杂文创造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杂文是鲁迅思想与创作的集大成。
最后,不可不说及,但因为时间限制,更因为研究得不够,又未能展开说的是鲁迅语言的创造与贡献。
这里只说一点:鲁迅杂文的语言,一方而将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而如同鲁迅思想是反规范的一样,鲁迅杂文的语言也有反规范的一而。
他仿佛故意破坏语法规则,违反常规用法,制造容易种不和谐的“拗体”,以打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奇骏的美学效果。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