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中考政治第04期黄金知识点系列10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国策

2017年中考政治第04期黄金知识点系列10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国策

1、人类与 大自然的关系:
1
①人类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各种生物也是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②人类是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并从中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 存和发展的。因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③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 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通过食物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人类与大自然应该怎样相处: ①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类应该保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人类应该 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我国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资源环境意识,自觉珍惜资源、保护环境。②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氛 围,使人人都能积极投身于节能减排的活动中去。③有利于人们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到日常的实际 行动中去,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4、为了节能减排,我国应该实施哪些战略和国策? 我国应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同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 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5、作为中学生,在校园、家庭、社区应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环境: 校园: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不乱丢垃圾,不浪费资源、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粮食,珍惜 纸张,搞好教室、公区环境卫生。 家庭: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用电,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 社区: 保护鸟类,节约用水用电,回收废旧电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传环保知识,保护野生动植物, 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资源和环境形势 【例 1】(2016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南充卷))近年来,我国多地雾霾天气不断加剧,影响了人们的 正常生活。有网友调侃:“遛狗不见狗,狗叫我才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的脸。”这警示我们必须 ①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④把保护环境、绿色发展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1、“人类与污染之间的战争,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要
站出来做点什么,我要做的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事。”《穹顶之下》的结尾词清晰地
揭示了环境问题面前公众的责任,那就是
①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②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③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
④参与环境问题的公众监督
D 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选 C
考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3、雾霾笼罩的日子里,网络搞笑段子悄然流行: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
这警示我们
()
①要把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②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国家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④提高资源和环境忧患意识,积极践行低碳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要改善这种现象,就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文明低碳的
生活方式。①说法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的中心工作;②说法错误,我国应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
活要求的是
①骑自行车或步行上学 ②爱护花草、植树造林
③勤俭节约 杜绝浪费
④不吃烧烤食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的“低碳生
3
活”,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其中①②③④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所以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全长2800多千米的长江中下游河段,污染总长度达600千米。污染物主要是工业废水和固体工业、生活 垃圾。长江年水土流失14.1亿吨,已造成中下游湖泊淤积。根据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 ③保护环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答案】C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作为公民,哟啊践行环保行
动,普及法律知识,参与环境监督,其中①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 D。
考点:保护环境
2、2016 年 6 月 14 日为全国低碳日,其主题是“绿色发展,低碳创新”。下列符合低碳生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这些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所以观点①③④符合题意;观点②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
本题选择C。
考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略。
7
3.下边漫画中之所 以对“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绝不手软,主要是因为它们
5
B.经济建设是中心,环境污染后治理 C.生态建设力度大,绿色发展促和谐 D.生态环境要保护,低碳生活靠个人 【答案】C 【解析】
B 项,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形势,我国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建设的突出位置,不能为了经济建
设而牺牲环境,对环境污染应及时治理,努力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将良好的自然环境
高耗能
高污染
A.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B.常常偷税漏税
C.制约了我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D.生产的产品质劣价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对高污染高耗能
企业的打击,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所以BC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A。
考点:资源环境问题
4.今年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有些城市空气中悬浮的有毒颗粒竟然超过
2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实施要持续发展战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牢固掌握我国的环境形势,了解我国在节约资源方
面,制定国策的原因。在做题的时候,注意抓住有用信息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生活,然后结合排除法来做,
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举一反三】
转化为生产力.故 B 项错误.
C 项,苏州市狠抓节能减排,落实“关停不达标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生态环境”的计划,集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污染治理于一体,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故 C 项正确.
D 项,政府出台政策提倡节能减排,表明了低碳生活也需要依靠政府建设和法律的保障,不是只靠个人.故
考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
类型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做法 【例 2】(2016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西南宁卷)政治)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台了补贴、 税收、牌照、进行等一系列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再优惠政策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一些新能源汽车技术已居世界前列,国产汽车品牌比亚迪已成为全球新能源商用车的引领者.我国大力发 展新能源汽车能够( ) ①减少大气污染,保 护环境 ②推动绿色消费、低碳出行 ③彻底扭转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 ④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的战略地位。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 D。
考点:建设生态文明
6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1.2016年“地球一小时”活动于3月28日再次席卷全球。我国有130多个城市参加了这一活动。对此理解正
确的是(
)
①有利于增强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②可持续发展已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③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具体表现
4
考点:科技和生态文明建设 【点睛】这是一道复合式选择题,可先用排除法,排除本身太绝对的说法,然后结合材料,选择正确的答 案。 【举一反三】 1、(2016 年初中 毕业升学考试(广西贵港卷)政治)某中学安装了一台饮料瓶回收机,投入空瓶经机器判 定为是可回收的资源,投入者会获得每个瓶子 3 分至 1 角 5 份的回馈.这些钱,你可以用作手机话费、公 交卡等充值,也可选择将这笔钱捐给环保事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做好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利己 ②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 ③环保节能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④摒弃不良习惯,必须依靠法制建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垃圾分类回收, 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②观点虽然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④ 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 C 考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 2、(2016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聊城卷)政治)2016 年 5 月 9 日,聊城市召开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 示范城市工作汇报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耿涛表示,自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批节能减排财政综合示范城 市以来,全市上下以建设“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为目标,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对此,下列评论最合适的是( ) A.保护环境要优先,经济建设可暂缓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国策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教材重点回顾: 1、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 浪费、损失严重。 ③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2、我国环境形式的总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 当严峻,不容乐观。 3、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部分地区有所改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 ③不少地区农 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④部分地 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4、自然资源指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的,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被人们使用的任何东西。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 生资源两类。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主要特征。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 空间环境等。 5、资源在枯 竭表现 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6、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和措施: 原因: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将越来越多的废 气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后果: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人类的健康。 措施:①增强环保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③加强综合治理, 走防治结合道路。 7、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 中生产和生活。 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 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②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 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③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 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二、中考考点梳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