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种学实验报告姓名: XXX班级:林学XXX 学号: XXX指导老师:付顺华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花粉生命力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用间接法测定花粉生命力的方法,了解其原理。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烧杯、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毛笔、标签、玻璃铅笔、显微镜、测微尺、培养皿、蔗糖、琼脂、联苯胺、α-萘酚、碳酸钠、30%过氧化氢等三、实验材料:油茶、茶叶、枇杷等树种以及各种花卉的新鲜花粉;杉木、马尾松等树种的贮藏花粉。
四、实验说明:在使用经贮藏或外地来的花粉时,为保证杂交工作的成功,应预先进行花粉生命力的测定,如花粉的生命力已丧失或只有极弱的生命力时(发芽率在5%),就不能用于杂交,否则必遭失败,花粉生命力的测定是杂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测定花粉生命力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二类,前者是指把花粉直接受在同种植物的雌蕊上,以后观察果实发育情况或通过解剖,检查花粉的发芽情况,以确定花粉生命力,后者又有两种方法,即培养基法和染色法。
五、实验步骤:(一)发芽法(培养基法)把花粉播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上,置于适当的温湿条件下,使之发芽,以鉴定花粉生命力,常用的培养基是由蔗糖、琼脂和蒸馏水配制而成,不同的树种花粉,对糖浓度要求不同,培养基的pH值一般调整到6-5.2之间,如果在培养基上加入少量的硼酸和维生素B1,更利于花粉发芽。
1、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在100ml蒸馏水中,加入1-2g琼脂,置烧杯中,隔水加热,煮开,使琼脂溶解(加热过程中用培养皿盖在烧杯上,以防水分蒸发丧失),然后加入10-15%蔗糖,溶解后即为10-15%糖浓度的蔗糖琼脂培养基。
趁热及滴管吸取培养基液(或直接手玻棒)滴1-2滴于载玻片的槽内,冷却后即成固体培养基。
2、播种花粉用解剖针粘取少量花粉,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也可用小棉花球粘取少量花粉,用口轻轻一吹,使花粉均匀播洒在培养基上,播种花粉量不能太多,以每一视野(4×10)中的均匀分布100-200粒左右的花粉为宜,播种成团的,或数量过多的,必须重做,否则发芽后难以计数。
3、培养以播好的载玻片置于或垫有湿润吸水纸的培养皿中,盖上培养皿以保湿,放在20-25℃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或更长时间(不同的花粉培养时间不一样,应隔不同的时间在显微镜下连续检查花粉发芽情况,直至花粉发芽粒数不再增加为止,花粉发芽的标准是花粉管伸长超过花粉直径为准)。
1、观察在显微镜下,随机取5个视野,计数花粉总数及发芽的花粉数,填入表1,算出发芽率,然后随机测定10个花粉管的长度,算出平均长度。
(二)染色法(生物化学法)染色法是借助于测定花粉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强弱来测定花粉生命力的方法,在活花粉内存在过氧化氢酶,它可以使H2O2放氧分解。
其放出的活性氧使还原剂氧化。
本实验用无色的联苯胺和α-萘酚作为还原剂,它们被氧化后都表现出红色或玫瑰红色,花粉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同红色的深浅成相正关,如果花粉是死的,则这一反应不能进行,花粉保持原色。
1、配制药液A、甲液的配制(1)取0.2g联苯胺溶于100ml 50%的酒精中,盛于棕色瓶中,置黑暗处。
(2)取0.115gα-萘酚溶于100ml 50%的酒精中,盛于棕色瓶中,置黑暗处。
(3)取0.23g碳酸钠溶于100ml水中,盛于白色瓶中。
(4)以上三种溶液等量混合,配成“甲液”,盛于棕色瓶中,置黑暗处。
B、乙液的配制:将30%过氧化氢临用前稀释至0.3%即为乙液。
2、制片取少量花粉放在悬滴载玻片的点槽马尾,滴入一滴甲液,置片刻后,再滴一滴乙液,3-4分钟后观察。
3、结果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凡变成红色或玫瑰红色者为有生命力花粉,不变色者为无生命力花粉,随机观察5个视野计数,有、无生命力的花粉数,填入表2。
算出有生命力花粉的百分率。
七、作业:1、汇总花粉生命力测定计算结果附表:附表1 发芽法①树种:②花粉采取日期:12.19 ③贮藏方法:4℃冰箱保存④测定日期:12.19⑤显微镜倍数:X40视野中花粉情况(发芽数/总数)载玻树种 1 2 3 合计发芽率(%)片号1 杜鹃7/11 4/9 6/12 17/32 53.125%附表2 染色法①树种:百合②花粉采取日期:12.19 ③贮藏方法:常温④测定日期:12.19 ⑤显微镜倍数:X100视野中花粉情况(发芽数/总数)载玻树种 1 2 3 4 合计有生命力花粉百分率片号2 百合5/10 4/9 5/7 12/18 26/44 59.09%2、绘制花粉发芽形态图(注明放大倍数)。
3、分析花粉发芽率高低的原因。
在自然条件下,花粉一般很容易丧失生活力,有些在自然条件下数天就失去发芽力,而有些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贮存数年。
故花粉采集时花粉的状态、花粉采集后的贮存条件都是影响花粉发芽率高低的原因,一般花粉最适宜的贮存条件为低温、干燥和黑暗条件。
4、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分析其原因。
从理论上来说,培养基法检测出的花粉生活力应比染色法的低,在本实验中,培养基法的发芽率为53.125%,染色法为59.09%,与理论相符,但两者差距偏大,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培养基法是通过测定花粉能否长出花粉管来测定其活力的,而染色法的测定原理是有些酶可使花粉粒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染色,这种方法测定的有些花粉生命力虽然丧失,但是其酶活性并没有丧失,仍然能够被染色,故染色法测定出来的花粉生命力较培养基法高。
此外,培养基法所用的花粉在采集时就有大部分丧失了生活力,且在4℃冰箱中贮存时没有进行干燥贮存,故在贮存时造成部分花粉生命力降低,而染色法所用的花粉采集环境相对较好,且贮存时间短,故花粉生命力较培养基法高。
树木杂交一、实验目的掌握植物人工杂交技术二、实验器材修枝剪、纸袋、细绳、棉花、标签、毛笔、镊子、解剖剪力,授粉器、75%酒精三、树种油茶、茶四、实验说明杂交就是把遗传基础不同的种,或同一种不同的类型或个体进行人工交配,获得杂种的过程,有性杂交是引起生物体产生遗传变异的原因之一,通过杂交获得的杂种可能综合双亲的优育改善,出现杂种优势。
树木杂交工作可分为室内切枝杂交和野外树上杂交,前者适用于杨、柳、榆等树种,除此,都必须在野外立木上杂交,本实验就是在树上进行杂交。
五、方法和步骤:1、确定育种目标2、制定杂交组合为了解油茶和茶的杂交可配性,以及不同植株间油茶发交的可配性,和自交的结实情况,我们选用以下5个组合:A、油茶X茶;B、不同单株油茶杂交;C、同株不同枝条的花相互授粉交配;D、同花自交;E、云雄不授粉。
3、选株、选枝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的植株,然后在树冠外围挑选生长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的结果枝用于实验。
4、去雄、套袋隔离二性花在杂交之前都必须把母本花的雄蕊去掉。
套袋隔离,去雄需在花粉成熟之前,在苞尚未开放之时进行。
用镊子打开花苞,直接剔除雄蕊,去雄要仔细、彻底,不能操作雌蕊,不能刺破花药,以免自花授粉。
此外,去雄时所用的镊子等器具都要浸在酒精中消毒,以杀死沾染上的花粉。
去雄后应及时套袋隔离,为使雌蕊有良好的发育条件,隔离线应选用坚韧、薄而半透明的纸质袋制作,其大小视树种而异(油茶可选用20X12cm),套袋时袋口应扎在木质化的老枝上,袋口用棉花裹垫,以免风吹枝摇而受到机械损伤,并可防止外来花粉侵入。
5、花粉收集一般是在散粉其,将纸袋套在花枝上,摇动花枝,使其花粉撒于纸袋中,为保持花粉纯净,可以在散粉之前套供认,然后收集。
有的树种(如杉木、柳杉、杨、柳等)可以在撒粉之前3-5天采花枝水培取花粉。
本实验的油茶和茶的花粉收集可以在母本去雄前几天进行,直接取下花药,放在培养皿中,置于室内凉干,净化后放入有CaCl2的干燥器内备用。
油茶和茶的花粉也可以随采随用,这样工作量最小。
6、授粉当柱头分泌发亮的粘液时,即为授粉的最好电动机,授粉时先将纸袋解下,用毛笔或授粉器、棉花球蘸上花粉,轻轻抹在柱头上即可,授粉最好在无风的早晨进行。
以后重新套好袋、挂好标签,同时作记录,为保证可靠,可以在第二天重复一次。
7、管理在整修杂交过程中,要注意细心管理,观察记录,授粉以后,当柱头枯萎失去授粉能力时除去隔离袋,一般油茶要7-10天。
去袋时进行第一次杂交结果率检查,在生理落果期后进行第二次检查。
检查结果填入下表。
为防止人、畜、昆虫危害,在果实成熟之前用纱布将杂交果套袋保护。
果实成熟之时,应及时采收,同时再次进行仔细调查、记录、并做好杂种采收、处理、贮藏工作。
去花瓣去雄采花粉套袋挂标签用材树种的优树选择一、目的与原理:通过杉木的优树选择过程,初步掌握用材树种的优树选择的方法步骤。
在林分中,树木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树木的表现型是遗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一个环境条件及经营管理措施等外界因子基本相同的林分中,如果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选择出最优的单株,该单株与其林分均值的差异,就有可能是由于其内部因子――基因型所引起的,从林木群体中挑选优良遗传型的个体加以利用,是林木育种中的一条主要方法和途径。
采用五株优势木对比法选优,即是以预选木为中心,半径为10-15米左右的工作面内选择五株仅次于预选木的优势木,进行实测调查、计算、比较,达标准者入选优树。
二、用具:皮尺、测高器、钢卷尺(或轮尺)、柴刀、地质罗盘、毛笔、油漆、计算器、森林调查用表。
三、选优步骤:1、踏查预选:(1)确定选优林分,通过查阅林木档案或访问了解,拟定调查路线及实地调查,选择符合选优条件的林分。
①实生森或插条林;②同龄中的中龄林或近熟林分③没有经“拔大毛”择伐的郁闭度在0.6以上,林相整齐的纯林④如果为优良种源营造的优良林分更好。
(2)选择预选优树:可先在适宜的选优的林分的对坡观察,选出树高突出、尖塔型或尖圆形的林木单株,也可以林分内沿山坡中部或“之”字型路线进行,选树干粗大及树高突出者,且又是林中木,所处环境条件不特殊,若干形与抗病性状也无缺陷,测量其胸径,若比其四周(半径10-15米)五株最大的优势木的胸径生长量平均值大20%以上,即可作为预选优树。
2、实测初选①先优工作面的确定,以预选优树为中心,15米为半径(如果地形复杂,上、下坡可缩至10米,也可以为正方形的范围为选优工作面,从中挑选五株仅次于预选优树的最大优势木,并编上号(编号位置与优树相对,以便识别)。
②实测:实测预选优树和五株优势木的树高、胸径、中央直径、树干高、冠幅等,并计算有关的数值。
材积的计算公式:V=G*(H+3)*f3/10000V-材积(m3);G-胸高断面积;G=λ;H-树高(m);f3-实验形数,杉木为0.42,优树胸径大于5株优势木的平均胸径的20%,树高大于五优势木均值的5%以上者,材积可大于优势木的50%以上,则认为生长量指标合格。
③目测各质量性状:根据优树登记表上项目和优树各项标准,逐项目测调查,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