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地区中考一轮复习科学第32讲 简单机械(共63张PPT)教育课件

浙江地区中考一轮复习科学第32讲 简单机械(共63张PPT)教育课件


题 考型向一二 使 杠分杆式平有衡意分义 析的条件
自主演练
【例 2】 (2016·遂宁)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 F, 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 A 拉至位置 B,在这个过程中,力 F 的大小将( C )
A.不变 C.变大
B.变小 D.先变大后变小
解题指导
答案
解题指导 在分析杠杆的动态平衡时,一般是动中取静,依据杠杆的平衡 条件进行分析,最后得到结论。由图可知,在杠杆缓慢由 A 到 B 的过程中, 动力臂 OA 的长度没有变化,阻力 G 的大小没有变化,而阻力臂 l 却逐渐 增大,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F·OA=G·l,当 OA、G 不变时,l 越大,那么 F 越大;因此拉力 F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大。
3.动滑轮: (1)定义:使用时,轴的位置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动滑轮 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 省力 杠杆,动力臂等 于滑轮的 直径 ,阻力臂等于滑轮的 半径 。
(2)特点:使用时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理想的动滑轮(不计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F=12G;实际情况(忽略摩擦、 考虑动滑轮的重力):F=12(G+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速度 vF)等 于 2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G(或速度 vG)。
解题指导
答案
解题指导 本题利用生活中实例,较全面地考查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揭示 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物理意识,是中考的常见题型。刀刃很 薄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积来增大压强的;铡刀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实质上是一种省力杠杆;甘蔗放在 a 点比 b 点时的阻力臂更小,根据杠杆 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会越小,更易被切断;手沿 F1 方向用力比沿 F2 方 向用力时的动力臂要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要大。
4.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叫做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综合了定滑轮能改变方向和动滑轮能省力的优点,在 生产生活中使用很广泛。 (3)使用滑轮组的省力规律: ①当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要克服物体的重力(G 物)做功,其中,动滑轮 上的绳子段数为 n,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为 F,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物体升高的高度为 h。
B.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320N
C.物体的体积为 8×10-3m3
D.物体露出水面后,此滑轮组提升该物体的机械效率将小于 80%
解题指导
答案
解题指导 (1)由图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2,拉力端移动 距离 s=2h,知道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拉力端移动的速度,再利用 P=Fv 求拉力的功率;(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WW有总用=G-FFs 浮h=GF-×F2浮hh= G-2FF浮,据此求浮力大小;(3)知道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 F 浮=ρ 水 V 排 g 求排开水的体积,物体浸没,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
5.杠杆的实际应用:
力臂关系 l1=l2 l1>l2
动力、阻 力关系 F1=F2
F1<F2
l1<l2
F1>F2
杠杆类别
特点
实例
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可以省力,但要多移 动距离
可以省距离,但要费 力
天平
钢丝钳、 羊角锤
钓鱼竿、 筷子
6. 人体中的杠杆:人体的手臂、头、腿、脚等都可以看作是杠杆。如图所示, 相关的动作产生时,转动的固定点(关节)是支点,相对应的肌肉收缩提供 动力,阻力则是自身的重力或外界的力。
特别提醒 人们使用滑轮时,有时为了省力,有时为了省距离,但不论在 哪种情况下都不能省功。
三、机械效率
1.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 η=WW有总用×100%。 2.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1)机械效率的高低同时取决于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不能理解成“有用 功多,机械效率就高”,或“总功多,机械效率就高(或低)”。 (2)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机械本身是否省力、功率大小及力的大小无关。
题 考型向一六 使 机分械式效有率意的义 计的 算条件
自主演练
【例 6】 (2016·丹东)如图,用滑轮组将 600N 的重物在 10s 内匀速提升了 2m, 动滑轮重为 100N(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是 70W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5.7% C.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是 400J D.提升的重物变成 40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
(4)当提升重物的重力减小为 400N,做的有用功就变小,而额外功几乎不 变,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变小,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小。本题考查了学 生对机械效率公式、滑轮组 s=nh、有用功、总功的理解和运用,记住增 大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有用功,即拉更重的重物;减小额外功, 如减小摩擦、减轻动滑轮重。
(3)使用滑轮组的省力规律:
①当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要克服物体的重力(G 物)做功,其中,动滑轮 上的绳子段数为 n,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为 F,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物体升高的高度为 h。 条件
不计绳重、轮重及摩擦
不计绳重及摩擦
存在摩擦
省力规律 F=Gn
F=G物+n G动 F>G物+n G动
中考频次 ☆☆☆☆
☆☆☆ ☆☆☆☆ ☆☆☆☆
☆ ☆☆☆
☆☆☆☆ ☆☆☆☆ ☆☆☆☆
内容 索引
课前 知识梳理 课堂 考前聚焦 随堂 跟踪演练
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以例求法,掌握技巧 当堂测评,巩固提高
课前 知识梳理
返回
一、杠杆 1.定义:如果一根硬棒在 力 的作用下能够绕着 固定点 转动,这根硬棒就
题 考型向一三 使 杠分杆式平有衡意条义 件的条 应件 用
自主演练
【例 3】 (2017·舟山)如图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C ) A.刀刃很薄可以增大压力 B.铡刀实质上是一种费力杠杆 C.甘蔗放在 a 点比 b 点更易被切断 D.手沿 F1 方向用力比沿 F2 方向更省力
解题指导
答案
解题指导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 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力但要费距离。由 图可知,该装置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使用动滑轮时,物体上 升 1m,则绳子的自由端会通过 2m;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使用动滑轮能 省一半的力,物体的重力为 400N,则拉力为 200N。
解题指导
答案
解题指导 由于不计绳重及摩擦,所以拉力 F=1n(G 物+G 轮),由图知,n 甲=2,n 乙=3,所以绳子受的拉力:F 甲=12(G 物+G 轮),F 乙=13(G 物+G 轮), 所以 F 甲>F 乙。因为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 度相同,W 额=G 轮 h,W 有用=G 物 h,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 外功相同,拉力做的总功相同,因为 η=WW有总用,所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相同。拉力做的总功相同,所用的时间相同,由 P=Wt 可知,拉力 F 甲做功 的功率等于拉力 F 乙做功的功率。
费距离规律 s=nh
②使用动滑轮水平拉动物体时,要克服物体和水平面的摩擦力 f。作用在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 与要克服的摩擦力的关系:F=nf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 距离 s 与物体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 s 物的关系:s=ns 物。 ③判断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可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划 一条虚线,将它们分割开来,数一下直接作用在动滑轮上 的绳子的段数,有几段,n 即为几。如图所示,甲图中动滑 轮上有 3 段绳子,乙图中动滑轮上有 2 段绳子。
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符号 O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符号 F1 ):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符号 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符号 l1 ):从支点到动力 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符号 l2 ):从支点到阻力 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
题 考型向一七 使 力分学式综有合意题义的条件
自主演练
【例 7】 (2016·锦州)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工人用 200N 的拉力 F 在
10s 内将重为 4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2m,物体没有露出水面,此时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是 80%,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C ) A.物体露出水面前,工人匀速提升重物时拉力的功率为 40W
二、滑轮 1.定义:滑轮是一种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滑轮是一种变
形的杠杆。
2.定滑轮:
(1)定义:使用时,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定滑轮的实质 是 等臂 杠杆,力臂等于滑轮半径。 (2)特点:使用时既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理想的定滑轮(不计摩擦和定滑轮的重力):F=G;实际情况(考虑摩擦): 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速度 vF)等于重物移动的距离 sG(或速度 vG)。
3.绘制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步骤: (1)找出支点; (2)沿动力、阻力的作用方向将力的作用线画出; (3)从支点作动力、阻力作用线的垂线,则 支点 到 垂足 的距离即为 力臂。
4.杠杆平衡是指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 静止 或 匀速 转动时, 这个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动力 × 动力臂 = 阻力 × 阻力臂 ,写成公式形式:F1·l1=F2·l2,也可写成FF12=ll21;文 字表述为:当杠杆达到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 几分之一。
第三部分 物质科学——物理
第32讲 简单机械
考点分布 1.杠杆
2.滑轮
知识条目
①识别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 阻力臂等〔 a 〕 ②绘制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图示〔 b 〕 ③概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b 〕 ④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c 〕 ⑤识别人体中的杠杆〔 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