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拙政园赏析论文

拙政园赏析论文

拙政园景观赏析论文
建筑学专业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
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
园。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
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
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
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
设考究。

东部原称“归田园
居”,配以山池亭榭,仍保
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
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
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
移建。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
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
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1、廊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朱红色桥
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
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
政园的经典景观。

2、阁
松风水阁: 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

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

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

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3、亭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
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

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
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

此井终年不
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涵青亭: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1. 对景
“雪香云蔚亭”、“待霜亭”与远香堂互为对景
2、框景
芙蓉榭:拙政园东部一方形歇山顶临水风景建筑,
位于主厅兰雪堂之北,大荷花池尽东头。

荷池
约略为矩形,东西长,南北窄,故西向的小榭
前有很深远的水景,水中植荷,荷又名芙蓉,
小榭之名由此而来。

芙蓉榭已成为东部很有特
色的风景,尤其是夏天夜晚,皓月当空,明月,
清风,月影,荷香齐至,确实能给观赏者带来
美不胜收之感。

小榭室内装修也极为精美。


榭临水的西面装点有雕刻的圆光罩,东面为落
地罩门,南北两面为古朴之窗格,颇有苏州园
林小筑的古雅书卷之气。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水边的水榭。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

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

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淡红色,中午紫红色,傍晚粉红色。

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

框景手法:圆光罩、长方形落地罩:封闭与开阔对比
加了镜框的中国山水画。

3、分景
分景可构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方式,造成了景物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的丰富变化。

有障景和隔景两种。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和经典景观。

起隔景作用。

4、借景
梧竹幽居
俗称“月到风来亭”,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
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
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
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四个圆洞门既通透、
采光、雅致,又形成了苏州园林一年四季景色,南
面春景(桃树、柳树),西面夏景(荷花),北面秋
景(梧桐树、竹子),东面东景(梅花,白墙)。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
5、夹景
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
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
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
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
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夹景是一种带有控制性的构景方式,它不但能表现
特定的情趣和感染力(如肃穆、深远、向前、探求
等),以强化设计构思意境、突出端景地位,而且能
够诱导、组织、汇聚视线,使景视空间定向延伸,
直到端景的高潮
塔影亭
6、漏景
秫香馆:位于拙政园东部,原为秫香楼,位于天泉亭
北土山松岗之西,为拙政园东部最大的厅堂。

秫者,
稷、稻的统称,此处原来为归田园居之北界,墙外为
北园,乃园主的家田,故于此建楼,以观赏农桑田园
之景。

秫香之名,亦由此得。

当年复建此堂时,馆内
所有落地长窗裙板及夹堂板上均刻有《西厢记》人物
故事图案,1966年,为保护起见,将图案翻入室内,
以无雕刻的反面窗板向外,一直沿用至今。

今日的秫
香馆四周景色开朗,南边隔水为山岛,是游人品茗休
憩的好去处。

7、添景
涵青亭
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

亭是一种只有
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
和台基三部分组成。

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
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
一。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但造园家
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
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
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
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当远方自然景观或人
文景观,如果中间或近处没有过渡景观,眺望时就缺乏空间层次。

如果在中间或近处有乔木或花卉作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这乔木或花卉便是添景。

添景可以建筑小品、树木绿化等来形成。

体型高大姿态优美的树木,无论一株或几株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添景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