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反射和折射
v1 sin 1 D、介质a中波速V1与介质b中波速V2满足: v2 sin 2
1
M
介质a N
2
介质b
某列波以600的入射角从介质甲射到介质乙的界面 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反射线和折射线成 5 0 1 . 2 10 km / s ,求波 90 ,波在乙介质中的速度为 在甲介质中的速度
1663年成为伦敦皇家学会的第一位外国会员。克里斯 蒂安· 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 1629-1695)是与牛 顿同一时代的科学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 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 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 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
二.波的反射
sin i v1 sin r v2
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折射
由惠更斯原理,A、A3为
同一波面上的两点, A、
N I A B1 B2
N B3 Ⅰ Ⅱ
A3点达到界面发射子波,
经t后, A3点发射的子 波到达界面处B3点,A点 的到达B点。
rB
R
r
r
时刻 t+△t
C
A D
B
N
N
N I A B1 B2
N L
N
DB3=AA3。做垂直于
此波阵面的直线, 即得反射线。与入 射波阵面AA3垂直的 线称为入射线。
I
i
A
d
D
A3
2d 3
B1
i
d 3 i
B2 B3
时刻 t+△t
结论
1)反射(波)线、入射(波)线和界面的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i i'
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相同. 波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总存在反射.
rB r
N B3 Ⅰ Ⅱ
r
i I i A1 d Ⅰ i A B1 B2 B3 Ⅱ
A2
A3
R
时刻 t
时刻 t+△t
A3 B3 v1t AB3 sin i AB v2t AB3 sin r
所以
sin i A3 B3 v1 sin r AB v2
sin i A3 B3 v1 由于 sin r AB v2
[例1]分析下列现象的原因: 1.回声 2.夏日的雷声轰鸣不绝 3.在空房间里讲话感觉声音响
解析] 1.回声是声波的反射现象.原因是对着山崖或高墙说话, 声波传到山崖或高墙时,会被反射回来继续传播. 2.夏日的雷声轰鸣不绝.原因是声波在云层界面多次反 射. 3.在空房间里讲话感觉声音响.原因是:声波在普通房 间里遇到墙壁、地面、天花板发生反射时,由于距离近,原声 与回声几乎同时到达人耳.人耳只能分开相 差0.1s以上的声 音.所以,人在房间里讲话感觉声音比在野外大,而普通房间 里的幔帐、地毯、衣物等会吸收声波,会影响室内的声响效 果.
演示
用惠更斯原理确定 下一时刻球面波的波前 t +Δ t 时刻 的波面
uΔ t t 时刻 的波面
子波波源
.
.. . . .
. .. .
. . .
演示
. . .
克里斯蒂安· 惠更斯 惠更斯: (ChristianHaygen,1629— 1695) 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 家。1629年出生于海牙。1655年获 得法学博士学位。
sin i v1 1 sin r v2 2
n21
v1/v2为第二种介质相对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
结论 折射定律: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 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 速度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sin i v1 sin r v2
同一时刻,介质中处于波峰或波谷的质点 所构成的面叫做波面.
二、惠更斯原理 惠更斯原理:波动所到达的媒质中各点, 都可以看作为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一时刻 这些子波的包迹便是新的波阵面。
用惠更斯原理确定 下一时刻平面波的波前
t +Δ t 时刻的波面
.
.
.
.
.
.
.
.
.
uΔ t
子波波源
t 时刻的波面
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 两平行墙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s第一 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s再次听到回声,已 知声速为340m/s,则两墙壁间的距离为 ________m.
甲、乙两人平行站在一堵墙前面,二人相距 2am,距墙均为 3 a m,当甲开了一枪后,乙 在ts后听到第一声枪响,则在什么时候第二声 枪响才能传到乙?
AC u2 t sin r AD AD
r
sin i u1 1 / t 1 n21 证毕 sin r u2 2 / t 2
小结
{
波 的 反 射 波 的 折 射
定义:波遇障碍物返回继续传播叫波的反射。
规律 :
{
1.入射波波线反射波波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雷达与隐形飞机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 测定其位置的设备。由于无线电波 具有恒速、定向传播的规律,因此, 当雷达波碰到飞行目标(飞机、导 弹)等时,一部分雷达波便会反射 回来,根据反射雷达波的时间和方 位便可以计算出飞行目标的位置。 由于一般飞机的外形比较复杂,总 有许多部分能够强烈反射雷达波, 因此整个飞机表面涂以黑色的吸收 雷达波的涂料。
{
定义: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 方 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波的折射。 1.入射波波线折射波波线和法线在同 规律:
{
一平面内.
2. sin i
v1 sin r v2
B超
人体各个内脏的表面对超声 波的反射能力是不同的,健康 内脏和病变内脏的反射能力也 不一样.平常说的“B超”就是 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波进行造 影,帮助医生分析体内的病变 的。 “B超”是亮度调制型超声诊 断仪的简称。由于能在荧光屏 上显示出断面图像,所以又称 断面显像仪。 它所显示的图像具有与人体解剖位置直接对应的特点,所 以十分直观,使用方便,诊断正确率高。近年来,B型超 声显象仪已被用于许多脏器的检查,但脑和眼等部位的辅 助检查仍以A型为主。
二、波的折射
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
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
点击下图观看动画
2.折射规律:
1、折射角(r):折射波的波线与两介质界面 法线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
演示
2、折射定律: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 面内,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 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 种介质中的速度跟波在第二种介质中的速度 之比:
3.水波以一定的入射角由浅水区射入深水 区,折射线是折向法线还是折离法线?
思考题: 在平缓的海滩上会看到,不论海中的波向 什么方向传播,当到达岸边时总是大约沿 垂直于岸的方向传来,试解释这个现象.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反射
在时刻t,波阵面与图面的交线AA3到达图示的位置,A 点和界面相遇。此后AA3上个点将依次到达界面。 设经过相等的时间此波阵
N A2 A3 N
面与图面的交线依次与分
界面在B1、B2、B3相遇,
而在 t t,A3点到达B3
点。
i I i A1 d i A B1 B2 B3
1
u1 i i'
c n u
n1 n2 u2
2 r
(2)折射定律 ①.入射线、折射线和界面的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
sin i u1 1 n2 n21 sin r u2 2 n1
定理证明: 由惠更斯原理,A、B为同一波面上的两点,A、 B点会发射子波, B i 经t后, B点发射的子波到达界 u1t 面处D点, A点的到达C点, i A r BD u1t D u t 2 sin i C AD AD
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继续传播,这
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点击下图观看动画
3.反射规律
演示
入射角(i)和反射角(i’):入射波的波线与
平面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线 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 叫做反射角. 反射定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 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 于入射角。
第 4节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反射和折射
蝙蝠的“眼睛”
18世纪,意大利教士兼生物学家斯帕兰扎 尼研究蝙蝠在夜间活动时,发现蝙蝠是靠 高频率的尖叫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的。这 种尖叫声在每秒2万到10万赫兹之间,我 们的耳朵对这样频率范围内的声波是听不 到的。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蝙蝠发出 超声波,然后借助物体反射回来的回声, 就能判断出所接近的物体的大小、形状和 运动方式。
如图是一列机械波从介质1进入介质2的折射情况, 已知波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介质1中的传 播速度为V2,则V1 :V2=?
介质1
300 介质2
450
如图是声波从介质1进入介质2的折射情况,正确的说法有 ( )
A、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声波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它 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 B、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介质a可能是空气,b可能是水 C、入射角小于折射角,介质a可能是钢铁,b可能是空气
时刻 t
做出此时刻界面
上各点发出的子 波的包迹。因为 波在同一介质中 传播,速度不变,
N L N
所以在
时 t t
I
i
A
d
2d 3
B1
i
刻,从A、B1、B2、 发出的子波的半 径分别是d, 2d/3,d/3。其
d 3 i
B2 B3
时刻 t+△t
中
d vt
这些子波的包迹面 也是与图面垂直的 平面。它与图面的 交线为B3D,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