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检验测试题带规范标准答案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检验测试题带规范标准答案

*-阶段综合测评一(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温馨提示: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

2.本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

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2·河北省高三质监)某国2011年A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生产10件,每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为5 000元。

假如该国甲生产者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生产A 商品8件,2011年甲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甲生产者每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为( )A .5 000元B .6 000元C .7 500元D .4 000元解析:2011年A 商品的价值量为5 000元10件=500元/件,2011年甲生产者每小时生产的商品数量为8件×(1+50%)=12件。

所以2011年甲生产者每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为12件×500元/件=6 000元,故选B 。

答案:B2.(2012·河北省高三质监)下图反映的是A 、B 两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之间变化关系。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②两种商品相比,B 商品更有可能是生活必需品 ③两种商品相比,B 商品更有可能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都呈反向变动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解析:由图不能判断A 、B 为互为替代品或互补品,①判断错误。

由于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是不同的,高档耐用品影响幅度大,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因此B 商品有可能是高档耐用品,③正确,②错误。

由于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商品价格降低,需求增加,二者呈反向变动,④正确。

故选D 。

答案:D(2012·沧州高三质监)2011年前三个季度我国CPI 持续走高,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大。

回答3~4题。

3.面对不断增大的通胀压力,政府可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①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②降低存贷款利率,鼓励投资③减少国家税收,刺激消费需求④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供应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抑制通胀需要实行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①④正确,②③不合题意。

答案:C4.2011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4%。

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会直接()①降低居民的实际购买力②提高居民恩格尔系数③降低居民恩格尔系数④导致食品消费的急剧减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CPI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实际购买力的降低,会导致恩格尔系数上升,①②正确,③错误。

④错在“急剧”一词,价格变动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幅度是小的。

答案:A5.(2012·沧州高三质监)美国国会参议院10月11日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旨在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

下列关于人民币加速升值对中美经济带来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人民币升值→美元汇率跌落→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价格降低→美国对中国出口增加②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价格降低→中国对美国出口增加③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中国对美国投资成本降低→有利于中国对美国投资④人民币升值→美元汇率跌落→美国对中国投资成本降低→有利于美国对中国投资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贬值,美元汇率降低,中国出口美国产品价格提高,不利中国出口美国,人民币对外购买力增强,有利于中国企业对美投资,不利美国对华投资,因此①③正确。

答案:C6.假设2011年A国某件商品的价值用本国货币表示是100元,出口到B国,用B国货币表示可以卖到120元。

如果2012年A国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B国货币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那么该商品卖到B国价格应该是() A.100元B.120元C.125元D.83元解析:由材料可知A 、B 两国的汇率为100∶120即1∶1.2。

A 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商品价值量变化为100÷(1+20%)=2503,由于B 国货币贬值20%,A 、B 两国汇率调整为1∶1.5,这样商品卖到B 国价格应为2503×1.5=125。

故选C 。

答案:C7.(创新题)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将于2012年6月在山东省海阳市举行。

按照特许计划,亚沙会2011年将开发邮票、陶瓷制品、毛绒玩具等十三大类特许商品。

这些亚沙会特许商品( )A .是无形商品B .具有较大的供应量C .是劳动产品D .具有较大的价值量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商品的认识。

陶瓷制品、毛绒玩具等属于有形商品,其价值量大小要具体分析,A 、D 不选;B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故选C 。

答案:C8.(2012·乌鲁木齐一中月考)2012年1月1日,小王花了2 000元人民币给母亲买了一枚纯金戒指。

这2 000元人民币( )①是一般等价物 ②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 ③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④是现实的货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价格、纸币的认识。

①不选,人民币是价值符号,不是货币,不能成为一般等价物;在“小王花了2 000元人民币给母亲买了一枚纯金戒指”中,2 000元人民币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②③④入选。

故选D 。

答案:D(2012·衡水五调)经济学中著名的“丰收悖论”是这样表述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果某一农场主获得丰收,他的农场收入会增加;如果所有农场主的收成都破丰收记录的话,则他们的农场收入都会下降。

”回答9~10题。

9.“丰收悖论”反映了( )A .总收入和总产量成正相关关系B .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全面形成买方市场C .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D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劳动效率与劳动收益成反比解析:A 、D 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C 的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

“丰收悖论”反映是需求弹性小的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全面形成买方市场。

由于价格下降,农场的收入下降,因此B 正确。

答案:B10.“如果所有农场主的收成都破丰收记录”,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正确结论()①所有农场主都会减产或改行②农场主们的经营策略会有明显的调整③农场主们的产品将会十分俏销,市场异常火爆④来年,依旧保持原经营方向的农场主很可能获利可观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①③不是正确的结论。

②④是题干可能形成的正确结论。

答案:D11.(2012·山西太原五中月考)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图中曲线DD′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A.X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Y轴为商品价格B.X轴为货币发行量Y轴为商品价格C.X轴为人民币汇率Y轴为出口商品价格D.X轴为居民家庭收入Y轴为恩格尔系数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中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图表明X轴与Y轴代表的量呈负相关,A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格成正比,不选;B中的货币发行量与商品价格呈正相关,C中人民币汇率与出口商品价格呈正相关,均不选;D中的居民家庭收入与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故选D。

答案:D12.(2012·银川一中一模)在60年代,1分钱可以租本小人书看,还可以买根冰棍吃。

到了现在,1分钱已经在市场上买不到任何东西了,它的收藏价值已经远远大于流通价值,更多的是被拿来收藏。

2009版1分硬币开始流通,在收藏市场卖到5毛钱一枚。

1分硬币能够承担的职能应该是()A.贮藏手段B.一般等价物C.世界货币D.流通手段解析:本题考查货币职能的知识,难度中等。

1分硬币在市场上流通、购买商品,执行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答案选D。

答案:D13.(2012·山东潍坊摸底)小张是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1年2月开始,工资每月涨了300多元,但他感到生活消费水平提高不大,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你认为出现这种感觉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没有稳定发展B.预期收入不够乐观C.收入差距逐步拉大D.物价上涨幅度高于工资增长幅度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等难度。

注意题目设问的限定信息“最可能的原因”,据此可以排除A项;B项强调了预期收入、C项强调了收入差距,两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虽然每月工资涨了300多元,但由于物价涨幅的影响,也会影响消费水平的提高,故D项正确。

答案:D14.(2012·广东茂名一模)性价比是指商品的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来描述商品或服务的实际效用与所花的钱的关系。

人们总是希望购买到高性价比的商品,即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商品。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A.高性价比是美好消费愿望,在市场交易中难以实现B.高性价比的商品只有在该商品处于卖方市场时可以实现C.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与商家追求优质优价是无法统一的D.生产优质、低价商品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格、企业生产与经营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辨别能力。

属于中等难度题。

A表述错误,消费者在市场中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高性价比商品;高性价比的商品在该商品处于买方市场时才可以实现,B表述不正确;在商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情况下,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与商家追求优质优价是可以统一起来的,C表述错误。

故选D。

答案:D15.(2012·东北三省四市一联)近年来,市场上的电脑、汽车等商品不断降价,有些品种已经退出了市场。

下图是某种商品从产生到退出市场的价格波动图,价格从A点运行到B 点,说明()①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②该商品的生产者从赚钱到保本经营③该商品生产者的个别效率从高于到等于社会效率④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降低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知识,属于中等难度题。

从A点到B点,价格在不断下降,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的,又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故A点到B点的运动也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①④入选;②③在图表中没有体现。

答案:C16.(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月考)人们的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A商品和B商品的关系如下表,则B商品中①②的需求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经营者应对这种变化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

()A.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提高劳动生产率C.增加增加提高诚信意识D.减少增加改善经营管理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影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