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硅及其化学性质

硅及其化学性质

硅及其化合物
硅(台湾、香港称矽xī)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Si,旧称矽。

原子序数14,相对原子质量28.0855,有无定形硅和晶体硅两种同素异形体,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第三周期,IV A 族的准金属元素。

硅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元素,然而它极少以单质的形式在自然界出现,而是以复杂的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岩石、砂砾、尘土之中。

硅在宇宙中的储量排在第八位。

在地壳中,它是第二丰富的元素,构成地壳总质量的26.4%,仅次于第一位的氧(4 9.4%)。

晶体硅为灰黑色,无定形硅为黑色,密度2.32-2.34g/cm-3,熔点1410℃,沸点2355℃,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

不溶于水、硝酸和盐酸,溶于氢氟酸和碱液。

硬而有金属光泽。

硅有明显的非金属特性,可以溶于碱金属氢氧化物溶液中,产生(偏)硅酸盐和氢气。

硅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IV主族,它的原子序数为Z=14,核外有14个电子。

电子在原子核外,按能级由低硅原子到高,由里到外,层层环绕,这称为电子的壳层结构。

硅原子的核外电子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达到稳定态。

最外层有4个电子即为价电子,它对硅原子的导电性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正因为硅原子有如此结构,所以有其一些特殊的性质:最外层的4个价电子让硅原子处于亚稳定结构,这些价电子使硅原子相互之间以共价键结合,由于共价键比较结实,硅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密度;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除氟化氢和碱液以外)发生反应;硅晶体中没有明显的自由电子,能导电,但导电率不及金属,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具有半导体性质。

加热下能同单质的卤素、氮、碳等非金属作用,也能同某些金属如Mg、Ca、Fe、Pt等作用。

生成硅化物。

不溶于一般无机酸中,可溶于碱溶液中,并有氢气放出,形成相应的碱金属硅酸盐溶液,于赤热温度下,与水蒸气能发生作用。

[8]
分类:纯净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1)与单质反应:
Si + O₂ == SiO₂,条件:加热
Si + 2F₂ == SiF₄
Si + 2Cl₂ == SiCl₄,条件:高温
(2)高温真空条件下可以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2MgO + Si=高温真空=Mg(g)+SiO₂(硅热还原法炼镁)
(3)与酸反应:
只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₄↑ + 2H₂↑
(4)与碱反应:Si + 2OH⁻+ H₂O == SiO₃²⁻+ 2H₂↑(如NaOH,KOH)注意:硅、铝是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放出氢气的单质。

相关方程式:
Si+O₂=加热= SiO₂
Si + 2OH⁻ + H₂O == SiO₃²⁻+ 2H₂↑
Si+2F₂== SiF₄
Si+4HF== SiF₄↑+2H₂↑
SiO₂ + 2OH⁻== SiO₃²⁻+ H₂O
SiO₃²⁻+ 2NH₄⁺+ H₂O == H₄SiO₄↓ + 2NH₃↑
SiO₃²⁻+ CO₂ + 2H₂O == H₄SiO₃↓+ CO₃²⁻
SiO₃²⁻+ 2H⁺== H₂SiO₃↓
SiO₃²⁻+2H⁺+H₂O == H₄SiO₄↓
H₄SiO₄ == H₂SiO₃ + H₂O
3SiO₃²⁻+ 2Fe³⁺== Fe₂(SiO₃)₃↓
3SiO₃²⁻+2Al³⁺==Al₂(SiO₃)₃↓
Na₂CO₃ + SiO₂ =高温= Na₂SiO₃ + CO₂ ↑
1.单质(无定形态,晶体)
①物性:熔沸点高,硬而脆,灰色,金属外貌
②化性 a.常温下溶于碱液:
Si+2OH-+H2O=SiO32-+2H2↑
Si+4OH-=SiO44-+2H2↑
b.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
2Mg+Si=Mg2Si
Si+Cl2=SiCl4(400°C)
Si+O2= SiO2
Si+C=SiC (2000°C)
3Si+2N2=Si3N4(1000°C)
Si+2S =SiS2(高温)
2Mg+Si=Mg2Si
c.硅遇氧化性酸发生钝化,可溶于HF-HNO3的混合酸中:
3Si+4HNO3+18HF=3H2SiF6+4NO+8H2O
硅与氢氟酸:Si+4HF=SiF4+2H2↑
d.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Si(s)+3H2O(g)=H2SiO3(s)+2H2(g)(加热)
③制备(粗硅)
SiO2+2C=Si+2CO↑(加热)
SiCl4+2Zn=Si+2ZnCl2(加热)
SiO2+CaC2=Si+Ca+2CO
SiH4=Si+2H2(加热)
2.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即与水接触不生成硅酸,但人为规定二氧化硅为硅酸的
酸酐
①结构:Si与O以四面体形式连接在一起,形成原子晶体
②物性:溶沸点高(SiO₂中Si—O键的键能很高),无色,难溶于酸(氢氟酸及热浓磷酸除外)
③化性:能溶于热碱SiO2+2NaOH=Na2SiO3+H2O
能溶于氢氟酸SiO2+6HF=H2SiF6+2H2O(玻璃容器不能盛放浓碱溶液和氢氟酸;
在高温下,二氧化硅能被碳、镁、铝还原:
SiO₂+2C=Si+2CO↑
若c过量,则发生反应:
Si+C= SiC(金刚砂)(高温)
注:SiO₂是表示组成的最简式,仅是表示二氧化硅晶体中硅和氧的原子个数之比
3.硅酸及其盐
⑴硅酸(正硅酸H4SiO4;焦硅酸H6SiO7;偏硅酸H2SiO3;二偏硅酸H2SiO5)
性质:二元弱酸,PH≥14时,主要以SiO32形式存在;PH在11-13之间,主要以Si2O52存在;
PH<11缩合成较大同多酸根离子;
PH再低时,以硅酸凝胶析出;PH=5.8,胶凝速率最快。

⑵硅酸盐
①溶解性:除碱金属硅酸盐可溶外,其它皆难溶。

常用的为可溶盐为Na2SiO3水溶液,又称为水
S O O O O
玻璃、泡花碱。

长期贮放NaOH 、Na 2CO 3的瓶子不用玻璃塞,而用橡胶塞。

②硅酸盐的水解:SiO 32-水解呈碱性,若在其中加入NH 4+ 或通入CO 2则会发生完全水解:
SiO 32- + 2NH 4+ + 2H 2O → H 2SiO 3↓ + 2NH 3·H 2O
SiO 32- +2CO 2+2H 2O==H 2SiO 3+2HCO 3ˉ
用途:Na2SiO3常做黏合剂,黏合瓦楞纸,洗涤剂添加物
③常见硅酸盐组成结构结构:
a.单聚硅酸根 单个的硅氧四面体,Si:O=1:4
正硅酸根 SiO 44-
b. 二聚硅酸根 两个硅氧四面体通过共用一个氧原子连结起来,Si:O=1:3.5 焦硅酸根 Si 2O 76-
c.链聚硅酸根 许多硅氧四面体连结成无限长的链,相邻两个硅氧四面体共用1个氧原子。

阴离子硅酸根链之间分布着带正电的金属离子,靠静电引力使链结合在一起,这类硅酸盐具有纤维状结构,如石棉 [Si n O 3n+1](2n+2)-
d.片状聚硅酸根
每一个硅氧四面体通过共用3个氧原子分别与邻近3个硅氧四面体连结,形成片层状结构,片层之间靠金属离子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如云母
e.网络状聚硅酸根
硅氧四面休间通过共用4个氧原子而组成各种三维网络结构。

如果在某个硅氧四面体中有铝原子
代替了硅原子,形成的铝硅酸根网络骨架中就带了负电荷,因此在骨架的空隙中必须有平衡骨架负电荷的阳离子存在。

如用作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的沸石分子筛
f.分子筛——人工合成铝硅酸盐
自然界中存在的某些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具有笼形三维结构,可以有选择地吸附一定大小的分子,称为沸石分子筛。

优点:分子筛的选择性远远高于活性炭等吸附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