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 4.3.1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3.1 群落的结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节群落的结构
【学习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明确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自主学习
活动1:阅读课本71页内容,说出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什么不同?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
自学检测
1.以下哪项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种内关系
C.种间关系
D.群落的空间结构
学习任务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了解)【3分钟】
自主学习
活动1:观察课本72页图4-8和图4-9,说出区别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活动2: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什么?
自学检测
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B.温度、水分等环境资源会影响群落的丰富度C.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D.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群落中蒲公英种群的丰富

3.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B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C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
D .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 学习任务三:种间关系 自主学习
活动1:阅读课本72-73页,举例说明种间关系包括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特点? 活动2:尝试构建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关系中种群间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自学检测
4.大、小鲈鱼高度混养、农作物与杂草、菟丝子与大豆、蝗虫与草,之间关系依次为 ( ) A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捕食 B .竞争.竞争.寄生.捕食 C .种内斗争.竞争.寄生.捕食 D .捕食.竞争.寄生.捕食
5.下表说明两种微生物各自的必要生长因子和各自合成并释放的物质,如果这两种微生物在一起培养,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 )
A .竞争
B .寄生
C .捕食
D .互利共生 个体数
个体数

体数
时间
时间
时间
互利共生 竞争 捕食
6.下列图示中分别表示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中能量关系图的是( )
A. ① ② ③ ④
B. ② ① ③ ④
C. ② ③ ④ ①
D.③ ④ ① ②
7.右图中A 表示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变化情况,那么B 可能代表的是 ( ) A .鹰的天敌
B .与鹰为共生关系的种群 C. 与鹰没有直接关系的 D .被鹰捕食的种群
【总结提升】 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图
【巩固达标】
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B .研究种群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基础
C .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
D .生物群落内各种生物间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 2.自然群落的两种有直接营养关系的生物,它们的种群密度相互呈负相关波动,从而保持相对的稳定,这种稳定最可能是由下列哪种关系来调节的( )
毛霉 噻唑 嘧啶
① ② ③ ④
A.寄生B.竞争 C.共生D.捕食
3.下列种间关系,两物种均受益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B.水葫芦与浮萍C.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D.螳螂与黄雀4.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林鸽群较大时,林鸽个体被苍鹰捕食的概率降低
B. 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的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
5. 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右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个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6.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7.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
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
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
8.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问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饲养方式
植丛中
的动物底栖
动物
浮游
动物
其他
单养O.42O.12O.010.45
鱼种1混养O.05O.35O.05O.55
单养0.43O.23O.01O.33
鱼种2混养O.40O.12O.04O.44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②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①③④
9.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4—38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