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

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

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0-02-04T15:43:07.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周冰[导读] 骨盆骨折多由强大的外力所致,也可通过骨盆环传达暴力而发生他处骨折
周冰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1)【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050-02 【关键词】骨盆骨折护理骨盆骨折是指骨盆壁的一处或多处连续性中断。

骨盆骨折多由强大的外力所致,也可通过骨盆环传达暴力而发生他处骨折。

常见的病因是创伤,如压砸、轧碾、撞挤和高处坠落等;其次为肌肉的撕脱伤。

由于暴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的不同可引起各种形式的骨折或骨折脱位。

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1%~3%,是临床上较多见的骨折之一。

由于骨盆具有负重,保护盆腔内脏和传递人体载荷的作用,因此严重的骨折不仅会造成内脏损伤,而且对人体的负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2~56岁,交通事故伤26例,高空坠落伤11例,砸伤9例。

骨盆边缘骨折25例,骨盆环骨折21例,其中并发尿道损伤7例,腹膜后血肿5例,其他部位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6例,脾破裂1例,肠破裂1例。

1.2 临床表现
骨盆骨折多由强大暴力造成,并可合并膀胱,尿道和直肠损伤及髂内外动静脉损伤造成大量内出血,因此常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严重骨盆骨折还需注意有无胸、腹、颅脑损伤及其他部位的多发骨折,防止漏诊。

如骨盆环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病人多不能坐起,下肢移动时疼痛加重,卧位时减轻。

局部肿胀,皮下瘀斑及压痛极显著。

在骶髂关节脱位时,患侧髂后上棘较健侧明显凸起,并较健侧为高,与棘突间距离也较健侧缩短。

从脐到内踝长度患侧缩短,但从髂前上棘至内踝长度则两侧相等,借此可与股骨颈骨折相鉴别。

2 护理
2.1 急救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2个或多个通道,且输液通道应建立在上肢或颈部,而不宜在下肢,以免液体不能有效进入血液循环。

2.2 病情观察
骨盆骨折后,骨折断端可大量渗血,与骨折严重程度成正比,渗血不易止住,易发生休克。

骨盆壁及邻近软组织撕裂出血,盆腔内静脉丛损伤、脏器损伤及骨盆内血管损伤出血等,均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

故早期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检查时可发现肛门有血迹,阴道有流血,肛指检查可触及到骨折端,指套上有新鲜血迹。

轻度损伤可出现尿后滴血或血尿,并有尿痛、小腹痛症状。

重度损伤时,患者排尿困难,因尿液不能排出而致尿潴留。

若导尿时发现膀胱空虚,仅有极少血性尿液,应想到膀胱破裂并有尿外渗的可能,应及时告知医生。

如尿潴留伴导尿插入障碍,则应考虑尿道损伤,不宜勉强插入,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严密观察患肢足趾活动、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反应、皮肤颜色、皮肤感觉等情况,如果臀肌、胭绳肌和小腿腓肠肌肌群的肌力减弱、足下垂、小腿后方及足外侧感觉丧失,必须立即报告医生。

2.3 饮食休息宜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铁、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食物应易消化。

稳定型,可取仰卧与侧位交替(健侧在下),伤后一周取半卧位,严禁坐立。

不稳定型,应取平卧硬板床,减少搬动,必要时多人平托。

2.4 症状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尿量、皮肤黏膜,检测中心静脉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以明确是否出现休克及程度。

如出现休克则迅速予高流量给氧,快速补液输血,保暖,忌用热水袋。

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和腹膜刺激征,如出现相应症状体征则早期作出相应处理。

维持骨盆兜带悬吊有效牵引,牵引量以臀部抬高床面5cm为宜。

在骨盆两侧的兜带内置衬垫,以预防压疮。

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含粗纤维丰富的蔬菜;经常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服用缓泻剂,利于排便。

术前日必须排除肠道内瘀积的大便,以利手术操作,减轻术后腹胀。

2.5体位护理
骨盆骨折常用皮肤牵引、骨盆悬吊牵引、跟骨骨牵引及股骨髁上牵引进行骨折复位或维持骨折复位的位置。

不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伤后1周内宜取平卧位,卧硬垫床。

1周后可指导患者进行半坐位练习,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伤后2周开始练习半卧位,患肢抬高15°~30°,并保持中立位。

牵引治疗期间,要求躯干要放直,骨盆要摆正,脊柱与骨盆要垂直。

双下肢外展中立位,避免内收。

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体位、牵引重量、肢体外展角度,发现异常及时纠正,防止骨盆倾斜,造成下肢内收畸形,影响走路的功能。

患者应遵从医嘱,不能因卧床时间长而疏忽或私自改变体位。

2.6 心理护理
骨盆骨折多由较强大的暴力所致,常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休克,尿道、膀胱及直肠等损伤。

患者伤势较重,易产生恐惧心理。

应给予心理支持,并以娴熟的抢救技术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患者的恐惧。

因术后卧床时间长,易产生厌烦情绪,应多开导,并取得家属的支持,共同为患者制定比较周密的康复计划并督促实施,适时鼓励,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向病人宣传医疗常识,解释自我护理的意义,消除过分依赖的心理,极大程度地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恢复自理能力。

给予病人详细而具体的自理指导,让病人自己来完成一些指定的活动或项目,如吃饭、洗脸、刷牙、上肢伸展运动等,帮助病人心身较快地适应,促进伤病的恢复。

2.7 骨盆骨折合并休克处理及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尽量少搬动病人,必须搬动时,需将病人放置于平板担架上移动,以免增加出血。

输入足够的血量,恢复其有效的血容量。

及时输入林格氏液及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

及时手术结扎或吻合断裂血管,及时缝合修补破裂脏器。

应用适量有效的止痛药物,以减轻休克的发展和创伤的反应。

及时有效地吸入氧气,以减轻失血所引起的脑组织缺氧和损害。

应用适量的升压药,维持收缩压的稳定,以保证心、脑器官的血液供应。

及时整复固定骨折错位,以减少骨折断端的活动性出血。

对合并有内脏损伤的病人,在扩容的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2.8 功能锻炼
未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单纯一处骨折,无合并伤,又不需复位者,卧床休息,仰卧与侧卧交替(健侧在下)。

早期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下肢肌肉收缩以及足踝活动;伤后一周后半卧及坐位练习,并作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屈运动;伤后2~3周,如全身情况尚好,可下床站立并缓慢行走,逐渐加大活动量。

伤后3~4周,不限制活动,练习正常行走及下蹲。

影响骨盆环完整的骨折,伤后无并发症者卧硬板床,同时进行上肢锻炼;2周后开始练习半卧位,并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的锻炼,以保持肌力,预防关节僵硬;3周后在床上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锻炼,由被动锻炼逐渐过渡到主动锻炼;6~8周后拆除牵引固定,扶拐行走;12周后逐渐弃拐行走。

3 出院指导
合理安排饮食,补充营养提高体质,促进骨折愈合。

制定出合理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

骨盆骨折扶拐是下床活动的必要条件,扶拐的方法对骨折的愈合很重要,拐杖的高度应根据患者的身高调适,一般高度是患者双手扶拐,与肩同宽,拐杖软垫距离腋窝2~3cm,扶拐的力应在双手而不应靠腋窝支撑身体,否则容易造成臂丛神经麻痹,一旦发生虽经休息可以恢复,但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及功能锻炼的过程,因此出院前应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双拐。

出院,于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等定期复查。

在1年内不能负重劳动及运动,如赛跑、踢球等剧烈运动。

尿道损伤的患者,由于断裂处瘢痕形成,易引起尿道狭窄,应遵医嘱定期进行尿道扩张。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