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配合
2﹑下肢静脉瓣膜 下肢静脉内有许多向心单向开放的瓣膜,阻止静脉血逆流,保证下肢静脉血由下 向上,由浅入深地单向回流。
大隐静脉解剖
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 网的内侧,沿下肢内侧 上行,在腹股沟韧带下 穿过卵圆窝注入股总静 脉。
病因
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以与浅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相关因素有: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手术过程与术中配合
9、递纱垫压迫,术者从内踝处拔出抽剥器,同时 抽出大隐静脉。
10、清点缝针、器械、纱布等数目,递8*20圆针 4号丝线缝合。
No Image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手术过程与术中配合
11、递8*20圆针1号丝线缝合皮下,乙醇纱布消 毒,8*20角针4号丝线缝合皮肤。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只能改善症状。适用于:①病变局限,症状较轻;②妊娠期间发病;③症状虽然明显,
但不能耐受手术者。 2、手术治疗 适用于深静脉通畅、无手术禁忌症者,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方法。
深静脉通畅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瞩病人连续用力踢腿或作下蹲活动10余 次,随着小腿肌泵收缩迫使浅静脉血向深静脉回流而排空。若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 张力增高,甚至出现胀痛,提示深静脉不通畅。
12、递乙醇纱布再次消毒皮肤,敷贴覆盖切口。 13、根据需要递小蝴蝶、9*24角针4号丝线缝扎
曲张静脉。 14、递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No Image
术后护理
1、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可进流质或半流,次日进低脂、富含纤维素普食。 2、体位护理: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患肢抬高30cm。生命体征平稳后应鼓励患者做四肢主动运动和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 1、早期:仅在长时间站立后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 2、后期: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破坏后,曲张静脉明显隆起,蜿蜒成团,并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
和足靴区皮肤营养不良,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与并发症。 如:血栓性静脉炎,湿疹或溃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
早期离床活动;不能下床的患者抬高患肢,可做主动屈伸下肢各关节的活动,以免再发生血栓。 3、病情观察:观察患侧皮肤的温度、颜色、动脉搏动、知觉、肿胀以与切口渗血情况。
1、避免长时间坐姿 2、避免便秘 3、吸烟的患者劝其戒烟 4、遵医嘱服药 5、与时就诊
健康教育
当坐下时,应把双腿抬高,并每隔半小时步 行数分钟以助静脉血液回流。
增加体液摄入,合理调配饮食,宜食清淡、易消化、富含 纤维素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内压,影响下 肢静脉血液回流
尼古丁对血管有强烈的收缩作用 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
口服抗凝药3-6个月,定期复 查凝血象,调整药物剂量
站立后下肢沉重、肿胀、疼痛,口服抗凝 药者出现出血倾向如:鼻腔、牙龈、口腔等
出血者应与时就诊
LOGO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单纯涉与隐静脉和浅静
脉伸长、迂曲呈曲张的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
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
解剖与生理 1、下肢静脉 由浅静脉、深静脉、交通静脉和肌静脉组成。浅静脉位于皮下,深静脉位于肌中间与同
名动脉伴行,深、浅静脉之间通过交通静脉连接。肌静脉位于小腿后侧屈肌内,直接汇入深静脉。 下肢浅静脉主要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两条主干。
静脉抽剥器 驱血带 “小蝴蝶”
特殊用物准备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手术过程与术中配合
1、递海绵钳夹持碘伏纱布消毒皮肤。 2、递中弯钳夹持乙醇纱布消毒皮肤。 3、递中弯钳、20号刀片于腹股沟韧带下,大腿内侧的卵圆孔处做一纵或斜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递1号丝线结扎或电凝止血。 4、递皮肤拉钩牵开,分离浅筋膜,寻找大隐静脉,递中弯钳2把夹血管分支,组织剪分离,1号或4号
1、先天因素 静脉瓣膜缺陷和静脉壁薄弱是全身组织薄弱的一种表现,与遗传因素有关。有些病人下肢静脉瓣 膜稀少,有的甚至完全缺如,造成静脉血逆流。 2、后天因素 增加下肢血柱重力和循环血量超负荷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后天因素。任何增加血柱重力的因素, 如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等,都可使静脉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而关 闭不全。循环血量经常超过负荷,造成压力升高、静脉扩张可导致瓣膜相对性关闭不全。
谢谢!
丝线结扎。 5、递6*14圆针4号丝线缝扎大隐静脉近端,远端以中弯钳夹持。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手术过程与术中配合
6、递乙醇纱布消毒内踝处皮肤。递15号刀片切开皮肤,寻找大隐静脉。递11号刀片切开大隐静脉,蚊 式钳张开静脉口,插入静脉抽剥器直至大隐静脉上端。
7、递7号丝线将静脉缚在静脉抽剥器上。 8、递纱布、驱血带驱除患肢静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