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式美学
说道柏拉图的美学,不得不从西方的美学发源说起。
西方美学思想发源于古希腊,在公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认为“美是和谐与比例”。
苏格拉底论述了美和善的关系,提出了“美在于效用”。
柏拉图在美学著作《大希庇阿斯篇》中,不仅对当时流行的种种关于“美”的见解提出了异议,还辨析了“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不能为人们六识所识(美的这种客观形式称其为理式),却是客面存在着的一种事物,这种事物加载在任何人六根可识的事物之上后就可以使其产生美。
柏拉图这种思想似乎很机械。
他把美的事物当作理式美的一个影子,不具有理式美的东西就不美,具有理式美的则美。
美其实是一种事物特性的抽象,是一种一般存在形式,其实理式美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一般的理式美也只能建立在个别事物之上。
理式美即是一种抽象概念,不可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脱离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的理式美意义也不大。
柏拉图的研究方法也很独到,正是他这种观点,他才启发人们对美的普遍本质加以探讨。
通过柏拉图对美的研究方式,他充分向后人传达展示了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是研究各种各样事物共性、普遍性及类性的一门学科,哲学方法就是用类的方法进行各种各样事物的普遍性、共性进行抽象与研究,并把这性抽象的体现事物共性、类性与普遍性的内容进行扩展并认识新的特殊事物的一种方法。
哲学是其他理论的一个基础。
在任何科学理论中无不体现与渗透着哲学的一些观点,思想与方法。
说得直白点,柏拉图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虽然我们看不到摸不到它,但是凡是有东西和它“接触”的东西事物都会变美。
同时,将这个绝对的“美”给衍生开来,还和柏拉图的“两个世界”有关,
幻影的世界——即一般人所认为现实的世界,柏拉图也将之称为可见世界,是由感觉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构成的世界,这是虚幻的、不真实的。
理念的世界,柏拉图又将之称为可知世界,那些『理念』——今天被作为类的那些概念,则存在于一个真实的、没有幻灭的世界之中。
我们可以发现,柏拉图所说的那个真正的“美”是存在于所说的“理念的世界”里的,而所谓的“幻影的世界”里的“美的事物”呢,是真正的“美”的影子或者说是分身,这个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是理式的”。
在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说明了柏拉图对艺术文艺的看法,在当时的古希腊,诗人和哲学家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所以也有三个世界的说法,即“艺术世界”,“现实世界”和“理式世界”,艺术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临摹和效仿,而现实世界,又是理式世界的影子,也可以说就是理式世界的模仿。
这样一来,
其实柏拉图所说的“理式的美”就更加清楚了,其实就是“绝对的美”,“最根本的美”“美的根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