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月考理综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月考理综试题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月考理综试题2017.47、为了警示世人因气候变化对人类危害的关注,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C.大力提倡广泛使用酒精、沼气和天然气,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D.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8、氯磺酸(ClSO3H)是一种强酸,对于反应:ClSO3H+HCOOH=CO+HCl+H2SO4有如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B.此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C.反应后溶液的pH变大D.反应后溶液的pH减小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②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H<0,△S>0。

③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④K sp不仅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且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⑤“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重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⑥食盐可以融冰化雪,用食盐作融雪剂不会对环境、植物生长产生任何危害A.①③④B.③④⑥C.①②⑤D.①⑤10、用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LCl2与足量金属镁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只有在标准状况下N A个氧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才是lmolC.62g白磷中含P—P键为3N AD.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N A11、最新研究表明:用CH4催化还原NO2可以消除氮氧化合物引起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CH4在反应①、②中转移的电子数不相同B.CH4(g)+4NO2(g)=4NO(g)+CO2(g)+2H2O(l);△H>-574kJ/molC.4NO2(g)+2N2(g)=8NO(g);△H=+586kJ/molD.若用2.24LCH4把NO2还原为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8N A12、阿斯巴甜(Aspartame,结构简式如图l所示)具有清爽的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14H18N2O3,阿斯巴甜不属于蛋白质B.阿斯巴甜的水解产物中只有一种氨基酸C.阿斯巴甜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与酸反应、只能与碱反应D.阿斯巴甜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13、向100mL0.1mol•L-1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0.1mol·L-1Ba(OH)2溶液。

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溶液呈酸性B.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2SO42-+2Ba2++4OH-+NH4+=2BaSO4↓+Al(OH)3↓+NH3·H2OC.b点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为300mLD.c点为氨水与偏铝酸钡溶液26、(14分)甲酸钠又称蚁酸钠。

分子式是CHNaO2,它广泛用作催化剂、稳定合成剂、印染行业的还原剂,还可用于生产保险粉、草酸和甲酸。

工业上甲酸钠可用电石炉废气(85%CO以及少量CO2、H2S、N2、CH4等)合成,其合成部分工艺流程如图14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纯甲酸钠在253℃熔融,在330℃左右缓慢分解为碳酸钠、氢气、一氧化碳和少量草酸钠。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碱性条件下,甲酸钠与高锰酸钾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锰沉淀和碳酸盐。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工艺用碱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可能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其中任一个化学方程式)。

(4)上述合成工艺中采用循环喷射吸收合成,其目的是_________,最后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5)在甲酸钠、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可得到重要的工业产品保险粉(Na2S2O4),同时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6)某厂测知合成塔中甲酸钠的产率为40%,要制得质量分数为5%的HCOONa溶液2吨,需要的CO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27、(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他们提纯得到的墨绿色的锰酸钾晶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2,并设计实验验证Cl2的化学性质。

其中各试剂瓶的试剂为B(氢硫酸)、C(溴化亚铁溶液)、D(KI淀粉溶液)、E(亚硫酸氢钡溶液)、F(水)、H(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装置如图15所示。

实验开始时,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的活塞,观察到烧瓶内壁有紫红色固体物质生成并逐渐消失,黄绿色气体充满烧瓶,反应一段时间后,烧瓶底部还残留有黑色固体;此时,点燃A处的酒精灯,观察到装置内气流显著增强,烧瓶底部的黑色固体大量减少,整个装置充满了黄绿色气体,再点燃G处酒精灯,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实验现象得知,烧瓶中共发生了三个主要反应:其中一个是3K2MnO4+4HCl=2KMnO4+MnO2+2H2O+4KCl。

请写出另外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查I部分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下列装置中的现象:D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4)证明C中Fe2+和Br均与氯气发生反应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及现象)。

(5)G处大试管内盛有炭粉,反应后产生两种气体,一种用沾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产生大量白烟;另一种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祸首。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H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将F中的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不但有NaClO还有NaClO3生成,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

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还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探求全球气候变暖的起因,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碳资源的研究就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我国储氢纳米碳管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用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中常伴有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后气化的方法提纯,其除杂质过程为把杂质用热的重铬酸钾(K2Cr2O7)酸性溶液浸泡发生反应,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Cr3+),同时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焦炭可用于制取水煤气。

测得24g 碳与水蒸气完全反应生成水煤气时,吸收了263.2kJ 热量。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醇是一种新型燃料,甲醇燃料电池即将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

工业上—般以CO 和H 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 2(g)=CH 3OH(g)△H 1=-116kJ •mol -1。

①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及时将CH 3OH 与反应混合物分离B.降低反应温度C.减小体系压强D.使用高效催化剂②乙醇电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如图16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CO(g)+21O 2(g)=CO 2(g)△H 2=-283kJ •mol -1H 2(g)+21O 2(g)=H 2O(g)△H 3=kJ •mol -11mol 气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水蒸气时放出热量651kJ ,则△H 3=_____________。

④在容积为1L 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250℃和270℃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如图17是上述三种温度下不同的H 2和CO 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 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与CO 平衡转化率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i )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X 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_____。

(ii )利用图中a 点对应的数据,计算出曲线Z 在对应温度下CO(g)+2H 2(g)CH 3OH(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4)CO 2经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现有0.2molCO 2,若用100mL3mol/LNaOH 溶液将其完全吸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如图22所示,化合物A(C 11H 14O 3)经碱性水解,酸化后得到B(C 7H 6O 3)和C 。

C 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还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B 经过下列反应后得到G ,G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72,元素分析表明,含氧37.2%,含氢7.0%,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个峰。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G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3)A碱性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反应类型)。

(5)化合物G含有苯环(侧链不含环)的同分异构体可能共有________种(包括C,已知不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