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与影》教学设计

《光与影》教学设计

《光与影》教学设计
《光与影》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胡丹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第二部第二部分是什么是光源;
第三部第三部分是影子的特点。

本课的探究活动有三个:
第一个是探究影子的长短、位置和什么有关。

第二个活动室探究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第三个是样子的形状和什么有关。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从观察影子开始认识光传播的特点,并且与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内容相呼应。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不少经验。

他们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

影子会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

但对于影子产生的条件还需要屏,还是不太说得出。

影子的其它特点的认识也比较模糊,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光源和影子的关系。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2.能够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3.知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影子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

2.通过对哪些物体是光源的判断知道光源的定义。

3.通过做光和影的实验,得到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发现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2.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准备】
教师:光与影的课件、手电筒、长方体木块
学生(每组):手电筒一个,KT板屏幕一个、长方体木块一个、尺子一把。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3分钟
师:今天老师请大家看一个不一样的舞蹈节目
观看2014年春晚的《中国符号》
师:平时我们看到的舞蹈都是人表演的,节目中的舞蹈是什么表演?
生:人(你看到人了么?)
师:准确的说是人的影子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和影【板书】光和影
二影子产生的条件3分钟
师:请问哪位同学可以用木块和手电筒在白纸上做几个影子出来,再做几个不同的影子。

师:我把它画下来(学生做影子,我画)
师:刚刚我们做了几个影子,那么要产生影子首先要有什么呢?
生:光
师:也就是说需要一个会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为光源
除了这个呢?
生:物体
师:也就是说需要一个物体遮挡住光线,这样的物体我们成为遮挡物。

师:还需要哪些条件
师:影子在哪里?
生:白纸
师:需要一样东西呈现影子,我们称为屏PPT一一呈现三个条件
师:产生影子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这三个条件,也就是有光源照射物体才会有影子。

《板书: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三什么是光源3分钟
师:刚刚我们在做影子的时候,用手电筒作为光源。

PPT展示各种会发光的物体(1手电筒、2太阳、3月亮、4蜡烛、5萤火虫)师: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下列这些物体哪些是光源?
生:手电筒、太阳、蜡烛、萤火虫
师:为什么月亮不是?
生:月亮的光是反射太阳光(师:不是自己发光)
师:这些物体中手电筒、太阳、蜡烛、萤火虫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光所以不是,
总结:因此我们把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四影子的特点
师:刚刚我们做了四个影子,这四个影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哪些不同?
生:大小不同
生:颜色深浅不同
师:好,下面我们通过三个活动来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特点。

【活动一】10分钟
【PPT出示】活动方案:展示书本中活动一的图片,要求:1.从三个不同角度照射,画出影子2.完成实验记录单
师:活动一
师:这幅图看的懂吗?
【板书设计】
光与影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2.光源: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
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物体得到的影子3.影子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