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立锥之地长久之计眼泪盈眶B.背乡离井红的黄的又苦又涩C.俯拾皆是极端贪困无依无靠D.清脆甜美举目无亲寄人离下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唾手可得的东西我们往往不知道珍惜,只能艰苦奋斗的劳动成果,我们才感到它的可贵。
B.王大妈嫁女儿要亲家用轿子接,这真是思想顽固不化。
C.最后兄弟被逼远走高飞,到济南谋生。
D.刚才吓唬她的那个大个子现在呆若木鸡。
3、选择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3分)A.归宿星宿一宿B.暖和和平附和C.模仿模型模范D.解数解放解剖4、下列引号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就带我到本村或外村富人的地里去“拾麦子”。
B.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
C.“白的”、“月饼”难得,“黄的”怎样呢?D.(我)不会被二大娘“卷”出来。
5、填空。
(4分)读叙事散文首先得抓住行文线索。
本单元的几篇散文,如《背影》以6、请对下面病句进行修改,在原文上改。
(4分)①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②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背影(节选)(12分)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7、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3分)9、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3分)10、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二)鼾声(18分)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
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①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
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
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
”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
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
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
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
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
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
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②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1、这篇文章以 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横线上: 。
(3分)12、文中加横线句“父亲…………石头”表现父亲 (3分)13、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有什么作用?(3分)14、简析这篇小说写“我”两次流泪的原因。
(4分)第一次是因为 ; 第二次是因为 。
16、本文通过写“鼾声”表现了。
(3分)(三)你真想尽办法了吗?(10分)2002年10月27日,卢拉当选为巴西第四十任总统,这位工人出身的劳工登上总统宝座,党候选人,只读过5年小学。
在21世纪,能以如此卑微的身份.....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在他当选的那天,世界各大媒体都-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报道和渲染。
一位3岁在街上擦皮鞋、12岁到洗染店当学徒、14岁从乡下进厂做工,在55岁时通过选举成了国家的元首。
这样的神话,到底是凭什么创造的?许多传记作家都想揭开卢拉的成功之谜,然而,由于卢拉从没安排过与此有关的采访,因此还没一个人得到过这方面的只言片语。
前不久,卢拉总统前往一个名叫卡巴的小镇视察,该镇的小学请他带领学生上一节早读课,由于邀请他的那个班有一位盲童,卢拉总统欣然同意。
卢拉总统领读的是一篇题为《我的第一任老师》的课文。
读完后,他想鼓励一下那位身残志坚的小男孩,就在他走过去,用自己的脸颊贴近盲童的小脸时,盲童怯怯地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大胡子总统,您的第一任老师是谁?卢拉总统沉思了片刻,在课堂上简短地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也是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放学回家。
在准备开门的时候,钥匙找不到了。
返回学校去找,没有;去问同学,同学也都没见到。
当时我的爸爸在贝伦码头,妈妈去了一个叫蒂若卡的地方。
他们星期天才能回来。
怎么办呢?于是我就用一张胸卡去捣那把锁,胸卡捣坏了,锁动都没动;后来我又找来一枚别针,想钩开那把锁,可是直到弄得满头大汗,也没有弄开;于是我转到房子的另一面,想从窗子里爬进去,可是窗子是从里面关死的,不砸坏玻璃就无法进去。
该怎么办呢?就在我准备爬上房“你想干什么?小伙子,”他问。
“我的钥匙丢了,我无法从门里进去了。
”“你就不能想点办法吗?”他说。
“我已经想尽了所有的办法。
”我回答。
“不会吧!”他说:“你没有想尽所有的办法,至少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把门给打开了。
当时,我一下愣住了。
原来,我妈妈在他家留了一把我家的钥匙。
你如果问我,谁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我认为是博尔巴先生。
卢拉总统讲完,就和同学们告别了,这个故事从此也就传开了,直至传到北美洲,传到欧洲。
我相信,有一天这个故事会传遍整个世界。
到那时,也许不会再有人对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当选为总统感到惊奇。
17、第一段中加点字“卑微的身份”指什么?(3分)18、卢拉总统讲述的故事中:当他找不到钥匙时,他都想了哪些办法?(3分)19、为什么卢拉总统把博尔巴当作他的第一任老师?(4分)三、作文。
(40分)请以“选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A或B2、C(远走高飞:多指逃往远处。
)3、C4、B(B项是作解释,其它都是表强调。
)5、特定情境中最感人的细节(背影);“红的”“黄的”“白的”(永久的悔);人物的行踪;苏珊·安东尼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过程。
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6、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7、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8、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9、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
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10、例一:会。
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
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二)11、时间“夜色已深”、“月亮在窗外移”、“月亮从窗口消失”、“随后”、“最后”。
13、对儿子细心、周到的关爱。
14、父爱如磐石,我感动又内疚;父爱如母,我被深深地感动。
15、插表现“我”当年的无知,为下文写“我”装作打鼾作铺垫。
16、父子之间深沉感人的爱。
(三)17、“卑微的身份”是指只读过5年小学,3岁在街上擦皮鞋,12岁到洗染店当学徒,14岁进厂做工的乡下人。
18、返校找;问同学;用胸卡捣锁;找别针钩锁;想从窗子里爬进去;准备爬上房顶从天窗里跳进去。
19、是博尔巴先生教给卢拉如何生活,如何在遇到困难时想尽所有的办法,而不应该被困难吓倒。
三、作文:略。
(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