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 C一、填空:(共30分,每个空2分)1、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著有《颜氏家训》,该书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经验的总结。
2、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五育”并举的教育观。
3、诞生于江西泰和县文江村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的校长是。
4、1932年10月,国民政府正式颁布了《》,从此我国开始有了、幼稚园课程标准。
5、陶行知在南京郊区晓庄创办学校。
6、皮亚杰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对的创造性研究。
7、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明显变化,即由向方向转变。
8、马卡连柯是著名儿童教育家。
9、福禄倍尔是德国著名的,被尊称为“幼儿园教育之父”。
二、名词解释:(总分12分,每题6分)1、恩物2、五指活动三、简答:(总分28分,每题7分)1、简述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2、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内容是什么?3、简要评述福禄倍尔对世界幼儿教育史的主要贡献。
4、苏区和边区学前教育的方法有哪些?四、论述:(总分30分,每题15分)1、陶行知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有何现实意义?2、蔡元培的“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观对我国现在的幼儿教育有何启示?《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 C答案一、填空1、颜之推立身处世为学2、蔡元培3、陈鹤琴4、幼稚园课程标准自己的统一5、试验乡村师范6、儿童智力发展规律7、智育中心注重整体发展8、前苏联9、幼儿教育家二、名词解释1、恩物:恩物是福禄倍尔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
取名“恩物”,意思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的礼物。
2、关于五指活动,陈鹤琴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
……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
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了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
三、简答1、简述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答: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人的天性和形成完善的人,即在天赋充分、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德行、身体强健、能劳动并有一定劳动技能的人。
其核心是强调体、智、德、劳和谐发展的教育,这是他全部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的立足点。
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和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
2、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答: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一个极其珍贵的思想就是他的创造教育观。
陶行知把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主动精神放在突出的地位,作为他全部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与归结点。
他主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办教育,从少年儿童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
他提出了6大解放的要求,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
3、简要评述福禄倍尔对世界幼儿教育史的主要贡献。
答:福禄倍尔是幼稚园的创始人,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以其学前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倡导的幼儿教育运动,获得了世界的声誉,被誉为“幼儿园教育之父”。
他的恩物,作为幼儿活动玩具,具有广泛的影响。
他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有广泛的影响,直到20世纪初期,他所制定的学前教育体系仍是最流行的,福禄倍尔为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4、苏区和边区学前教育方法:答: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直观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实际事物来教育儿童,使儿童获得明确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者是直观教学的重要部分。
二是比较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认识,让儿童找出它们的相同、相似的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是三化教学法,即故事化、游戏化、教学歌曲化等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四、论述1、陶行知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有何现实意义?答: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最早致力于中国学前教育实验与研究的先驱,他在长期实践研究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不少既符合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又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与思想,为中国学前教育中国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更可贵的是他敢于批判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积极创办省钱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幼稚园,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从而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来创建中国化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仅简明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当时社会与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具有较高的《中外学前教育史》试卷 A答案:一、填空1、家庭教育著作家庭教育教科书2、幼稚园课程标准自己的统一3、“五育”并举4、陶行知5、蔡元培6、母育学校7、幼儿园教育之父8、智育中心注重整体发展9、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10、皮亚杰二、名词解释1、鲁迅根据儿童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他的“完全解放孩子”的教育思想。
鲁迅认为,要做到尽力教育,完全解放孩子,必须做到:第一,要正确理解儿童;第二,要正确指导儿童;第三,便是解放孩子。
2、关于五指活动,陈鹤琴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
……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
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了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
三、简答1、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答: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一个极其珍贵的思想就是他的创造教育观。
陶行知把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主动精神放在突出的地位,作为他全部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与归结点。
他主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来办教育,从少年儿童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
他提出了6大解放的要求,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
2、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包含哪些内容?答: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一)目的论:陈先生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二)课程论:陈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三)方法论: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四)教学原则:陈先生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
(五)训育原则:陈先生认为训导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可说是最繁重最重要的。
有了训育原则,才可以使训育工作不至于乱头无绪,无所适从,他提出了13条训育原则。
3、简述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答: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人的天性和形成完善的人,即在天赋充分、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德行、身体强健、能劳动并有一定劳动技能的人。
其核心是强调体、智、德、劳和谐发展的教育,这是他全部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的立足点。
裴斯泰洛齐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和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
4、简要评述福禄倍尔对世界幼儿教育史的主要贡献。
答:福禄倍尔是幼稚园的创始人,近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他以其学前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倡导的幼儿教育运动,获得了世界的声誉,被誉为“幼儿园教育之父”。
他的恩物,作为幼儿活动玩具,具有广泛的影响。
他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有广泛的影响,直到20世纪初期,他所制定的学前教育体系仍是最流行的,福禄倍尔为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四、论述1、陶行知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有何现实意义?答: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最早致力于中国学前教育实验与研究的先驱,他在长期实践研究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了不少既符合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又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与思想,为中国学前教育中国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更可贵的是他敢于批判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积极创办省钱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幼稚园,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从而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来创建中国化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不仅简明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当时社会与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具有较高的现代价值,特别是他对学前教育意义的深刻理解、先进的儿童观、创造教育的思想、生活教育的理念等,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
2、试分析、评价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答:蒙台梭利对20世纪的教育,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影响十分广泛,几乎遍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她的事业激起了人们巨大的热情,先后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兴起了蒙台梭利运动,她毕生献身于儿童教育事业,长期从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对促进学前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的教育理论和著作是长期观察和研究儿童与教育改革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括。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建立在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因而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性干预。
但多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关键问题可能在于:蒙台梭利一方面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过于刻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致限制了儿童潜能的实现。
这固然是蒙台梭利自身的矛盾,但部分后来者机械地搬用蒙台梭利的形式,从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