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技术风景论文

摄影技术风景论文

摄影技术之风景摄影班级:电气092201H学号:************姓名:***摄影技术之风景摄影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文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

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摄影文学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摄影文学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呢?对这个问题,我国不少学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后提出了“审美复合论”、“审美错位论”、“内爆论”、“螺旋结构论”和“互文论”等。

这些对摄影文学的界定都丰富了人们对摄影文学的认识。

起初,我们认识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

“摄影文学不仅使摄影艺术突破了传统的纪实性,并冲出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摄影艺术插上了理想的双翼,翱翔于艺术的太空,而且又把文学的艺术语言变成直观形象,把文学相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又有精辟的语言艺术”。

马龙潜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审美复合论”。

他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

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文学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文学与其它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文学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

在‘审美复合论’的整体结构中,其基础的层面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层面。

”“在‘审美复合论’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层面上,与美的复合结构相对应的是一个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这是对摄影文学审美认识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规定。

这个结构包括自然美的审美、科学美的审美和自然美与科学美复合的文学艺术的审美。

”其实,摄影文学有较复杂的一面,也有较简单的一面。

刘纲纪认为摄影文学“还可更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一个大学生、出租车司机、清洁工一天的生活,北京某个胡同的面貌,重要的文物古迹,科技的发明创新、时装表演,国家重大项目(如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各地的自然风景、生态保护,老百姓在公园的锻炼健身、文化娱乐活动,各个社区的风光、建设,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大的企业、商场、饭店的景观,格调健康、向上的各界演艺明星的生活,均可拍摄。

我以为‘摄影文学’的‘文学’不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纯文学’,可以和新闻报导、报告文学结合起来,尽可能贴近社会各界群众的日常生活。

”他提出:“摄影与诗、散文的结合较易,困难的是如何以摄影表现小说的内容,找到这种表现特有的形式、规律,以区别于连环画,小说的插图,这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

”(见2002年5月10日《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对这个问题,人们作出了不同的探讨。

有的倾向摄影艺术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结合,直接到现实生活中创作摄影小说,有的倾向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这较适于改编小说名著。

这都是可以探索和尝试的。

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审美复合论”的确揭示了摄影文学的复杂的一面。

但有些摄影诗,摄影散文的内在构成是非常单纯和简单的,这就不能用“审美复合论”去把握。

同时,摄影文学也是现代科技产物。

莫·卡冈指出:“二十世纪产生了现代技术开辟的空间和时间的艺术联结的极为丰富的可能性,——我们只要提及电影和电视就足以说明问题;在新的技术基础上人们正在探寻着声音结构和非再现的颜色结构和立体一选型结构相结合的前所未有的方法(色彩音乐,动力学艺术)。

”(见《艺术形态学》第252页)虽然摄影文学和中国古代题诗画有区别,但不能把摄影对现实的反映同绘画一书画刻印艺术对现实的再现绝对对立起来;这里的差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可以说,没有现代科技照相术的出现,就没有摄影文学。

因此,摄影文学既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然而,莫·卡冈说:“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只有在一个条件下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全从属于后者。

”(同上)这个规律就不完全适合摄影文学。

摄影文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更复杂,既有前者从属于后者的情况,如有些摄影报告文学、摄影小说,又有后者从属于前者的情况,如有些摄影诗等。

旅游胜地的自然风光需要文化积淀,摄影文学可以促进这一进程的迅速完成。

我国不少风景名胜如果缺少文化积淀,那么,其魅力就会大打折扣。

人类的遗产包括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有的地方是二者皆具,像泰山、武夷山、九寨沟等,既是自然遗产,也是文化遗产。

缺乏任何一个方面,她们的魅力都会大大减弱。

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因为二者如果在诗中实现真正的有机统一,那么诗的价值会成正比地随它的材料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景美和情美的有机融合要比单纯的景美或情美富有感染力。

这是一种“复杂的美”,而“难美”和艺术上的“伟大”看起来是等同的。

摄影文学无疑是可以增加自然景观的文化含量的。

2002年11月8日,《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推出了张家界风光专版《江山如此多娇》。

可以说,在1980年以前,张家界无与论比的自然景观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在著名画家吴冠中向世人揭开张家界神秘的面纱以后,随着人们的开发,张家界的容姿日益妖娆。

而摄影文学将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张家界自然景观的文化积淀。

也就是说,张家界在人们的审美观照中愈益摇曳多姿。

她再不仅仅是单纯的自然风光,也有迷人的人文风光。

一、风景摄影的特点1 题材广我国幅员辽阔,风景摄影的题材十分广泛.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色工业基崐地的蓬勃景象,农村田野的诱风光,城镇建设的崭新面貌,少数民族的风地人情等等崐,为风景摄影提供了取之不尽竭的丰富素材.2 意境深风景照片擅长以景抒情,它通过对处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来表达或寄托人的思想感情。

因此,风景照片一般都具有很深的意境,能引起人们的深刻联想。

一个有经验的摄影者,总是善于寻找自然景色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形象,并用摄影艺术技巧把它们表现在画面上。

因此一幅好的风景照片,并不只是单纯地表现自然外貌,也不蛤是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美,色彩上和艳,而应具有深刻的主题。

3 画面美大自然的美,经过拍摄者的艺术构思,技术加工,便成为画面优美的风景照片。

画面的美,是直接为照片内容服务的。

为了深刻表现照片的主题,在取景时,对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景物,就不要纳入画面的构图中。

因为,如果只注意形式上的装饰,往往会降低照片的感染力。

4 色彩鲜自然界各种景物的色彩极为丰富,当这些景被记录在彩色感光片上时,就使得风景照片的色彩格外丰富,鲜艳。

即使记录在黑的感光片上,画面景物的层次也十分丰富。

这是风景摄影区别于其他摄影的又一个特点。

二、风景摄影的一般要求1 主题要鲜明在拍摄风景照片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拍摄意图,照片的主题和表现内容,心中要有设想。

根据这一要求,在拍摄风景照片时,要大胆取舍,把不必要的,杂乱的景物从画面上避开,使主体在位置远近,形体大小,色调对比上都能处于主要地位。

使画面集中,生动而优美。

2 特点要抓住风景照片要反映不同的地方特色,使照片的表现力大大增强。

在拍摄工业风光,城市风光,农村风光时,除了要注意反映地区特色外,还要注意时代的特色,要拍摄那些最能反映我们时代本质的画面。

3 重点要突出拍摄表现我国自然界新事物,新面貌的画面,是风景摄影的主要任务,也是拍摄的重点内。

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等小景,固然可以调节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不能把它作为重点来表现。

三、风景摄影实践1 空间的表现风景照片所摄的景物,要前后分明,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增加表现力。

利用逆光可以加强空气透视,并从色调上分清前后景的距离。

利用滤色镜,也可加强或减弱透视感。

早晨或傍晚拍摄风光,可以利用云雾,使景物具有远淡近浓的透视效果,增加照片的空间感。

因为云雾能反射阳光,远处雾浓,反射光线强,底片感光多,景物色调就淡;近处雾薄,反射光线弱,底片感光少,景物色调就浓。

2 时间的表示一张风景照片,要交待拍摄的时辰。

清早,远景处于浓雾的笼罩中,显得朦朦胧胧。

这时太阳从东方出来,透过晨雾散射出光茫,能给人以清新悦目,奋发向上的感觉。

傍晚,火红的夕阳散发出绚丽的霞光,给周围的景物披上浓装,配上适当的滤色镜拍摄,画面的气氛更加浓烈,富有感染力。

拍摄城市风景,工业风光,可以利用夜晚的灯光,渲染夜间活动的气氛。

3 天气的表现风景照片为交待画面的背景,增强艺术效果,往往很注意天气的表现。

拍摄雨景,雾景,由于雨水,雾水的反射作用,光线产生变化。

有时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如果在阳光下拍摄时,前后景物容易叠在一起,不易分辨,有时利用滤色镜作用也不大。

但是,在雨天,雾天拍摄,照片的效果就大不一样。

朦朦细雨水的反射,能把景物,灯光映成倒影,使画面非常优美。

雪景的效果也很别致,下雪时光线昏暗,这时拍摄雪感难以表现。

当阳光出来直射地面积雪时,会出现雪面光亮而景物鲜明的景象,这时如果加用黄滤色镜,用逆光拍摄,雪地的影调层次就能显得丰富,雪的质感也比较强。

雪面反射光线的能力强,拍摄时要戴遮光罩,以免反射光线进入镜头。

逆光拍摄的曝光时间,应按景物的阴暗部分计算。

云彩,对于风景照片具有点缀装饰,丰富内容,调整画面构图的作用。

常见的云彩有浮云,朵云,片云,条云,鱼鳞云,云海等,应该根据季节特点和照片内容来选择。

拍摄时,加用浅黄,中黄滤色镜,可以增加云彩的效果。

4 焦点的调节风景照片切忌前景模糊,它会使人产生不快的感觉。

因此应该对准主要被摄物调节焦点,使前景越清楚越好。

如果使用小型照相机,加上广角镜头,几乎在拍摄风景的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必须的清晰度。

但这样的清晰度对照片的整个深度表现并无好处,因为照片的意境减弱了,风景一目了然,没有趣味。

为确保风景照片的意境,景物清晰度的范围不宜放得太大。

应该把画面的最大清晰度用在主要被摄体和前景上,而使所有远处的物体稍微散焦。

这样,画面的层次丰富,主次分明,意境较深。

5 曝光的控制风景照片的曝光,应以主要被摄物为准,它要求获得准确的曝光。

同时,风景阴景部分也必须保证要的曝光量,因此,根据被摄主体确定的曝光量,常常需要稍稍增加,以便表现出阴影部分的细节。

一般地说,以夕阳做背景的剪影照片,要根据景物光亮部分进行曝光。

而对于深邃幽暗的森林景色,或者被逆光照明的风景,则应该根据景物的阴影部分曝光,而且最好能使用宽容度较大的感光片。

拍摄有动体出现的风景,曝光时间要短,特别是动体们于前景的时候。

而拍摄瀑布,喷泉以及浪花的风景时,曝光时间为宜太短,否则会把水拍成凝结一样,失去动势,一般以1/10-1/50秒为好。

拍摄焰火的景象,快门速度也不宜短,必须以秒计的曝光时间,使画面上能看到焰火行程的全部痕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