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实验全

微生物实验全

1.用前检查:
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2.调节光亮度
3.低倍镜观察:粗调、细调
4.依次再进行中倍、高倍观察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
后,提升聚光镜,在标本中央滴一滴
香柏油,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
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6.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三条开始
操作。
7.用后复原:观察完毕,上悬镜筒,
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
用擦镜纸沾取少量洗液(无水乙醇∶
无水乙醚=7∶3)擦去残留的
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洗液,
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
粗布,以保证光洁度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
2.油镜的使用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加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香柏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单染色法
是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不能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使其着色。
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二)、单染色的方法:
染色的流程图: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水洗晾干镜检
1.先将载玻片洗净,擦干。
2.涂片: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法取大肠杆菌涂片,做成浓菌液,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3.晾干:让涂片自然晾干或者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文火烘干。
4.固定:手执玻片一端,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3
11
25
29

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试验
3
12
40

糖发酵试验
3
13
41
十一
IMVic试验
3
14
42
十二
实验课综合技姓名
课堂提问
(10分)
平时操作
(10分)
实验报告
(30分)
期终考试
(50分)
总分
(1000分)
级班20年月日
显微镜的使用
细菌的单染色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研究所
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的单染色
二.革兰氏染色法
三.细菌的芽孢染色法
四.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鉴定微生物显微镜
直接计数法
五.培养基的配制及干、湿热灭菌法
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七.微生物培养特征的观察
八.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
九.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试验
十.糖发酵试验
十一. IMViC试验
2.固定时不能在火上烤的时间太长,否则菌体收缩变形
3.染色后必须晾干后才能用油镜镜检
染色中注意事项:
五、示教:
1.油镜的使用
2.无菌操作
3.涂片染色
六、实验结果:
绘制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
七、思考题:
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滴加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2.试列表比较低背景、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
十二.实验综合技能测试
微生物学实验卡


实验内容
学时
周次
教材实验
老师签字

预备实验
3
2

显微镜的使用
和细菌单染色
3
3
2
5

革兰氏染色
3
6
6

细菌的
芽孢染色
3
7
7

酵母菌的形态
观察及死活细
胞鉴别和显微
直接计数
3
8
12
28

培养基配制及
干湿热灭菌
3
9
16
20
21
注意事项:1.本实验课选用统编教材15个实验内容,学时共计36学时。
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
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
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观察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
轮换观察的习惯,以免眼睛疲劳,
并且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
绘图。
5.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
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
斜拿。
6.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
1.学习并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对细菌进行进行涂片
染色的技术
3.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结构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1.物镜转换器2.接物镜3.游标卡尺4.载物台5.聚光器6.彩虹光阑7.光源8.镜座9.电源开关10.光源滑动变阻器11.粗调螺旋12.微调螺旋13.镜臂14.镜筒15.目镜16.标本移动螺旋
5.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在废液缸上的
搁架上,加复红染色1-2min。
6.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染色液。
7.干燥:将洗过的涂片放在空气中晾干或用吸水纸吸干。
8.镜检:先低倍观察,再高倍观察,并找出适当的视野后,将高倍镜转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仔细调焦观察细菌的形态。
1.涂片不可太厚
3.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
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2、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当在中性、弱碱性、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
三、材料仪器
1.仪器:显微镜、酒精灯等
2.实验材料: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
四联球菌
染色剂:齐氏石碳酸复红染液
碱性美兰染液
四、内容及方法
(一)、显微镜的使用(主要是油镜)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复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2.本卡为便于学生预习,搞好平时考核而设计,所以学生必须妥善保存,学期
结束交回,以作实验平时的考核参考。
3.学生每次上课时必须随身携带本卡,试验每次结束后,老师签字后方能离开
实验室,无老师签字,本次实验以缺席论处。


实验内容
学时
周次
教材实验
老师签字

微生物的分离
与纯化(一)
3
10
24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