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实验-革兰氏染色法
医学微生物实验-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是基于细菌细胞壁成分和结构的不同,可 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 (G+)和革兰阴性菌 (G-)。
2
实验材料
菌种
表皮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大肠埃希菌 (Escherichia coli)
器材
载玻片、生理盐水、接种环、酒精灯、染色架
革兰染液
3
实验步骤
staining) 革兰氏染色法 (Gram staining)
细菌微小、半透明,在普通 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 将细菌染色,增加反差,便 于观察。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 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
Hans Christian Gram
革兰染色在临床上有助于细 菌致病性分析及抗菌药物选 择。
1
实验原理
染色标本制备
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 镜检
4
染色标本制备
1. 涂片 在载玻片上标记菌名(s.e和 e.c),然后用接种环各滴加1环生理 环 盐水,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待 冷却后挑取少量 少量菌种与玻片上的水 少量 滴混匀后,在载玻片上涂布成一均 均 薄层,菌膜直径在0.5~1cm。 匀的薄层 薄层 2. 干燥 涂好的菌膜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3. 固定 手持载玻片的一端,菌膜面向上, 在火焰最热部分迅速通过3次,待玻 次 冷却后方可染色。 片冷却 冷却
媒染
• 滴加95%酒精 酒精数滴,20~30s,见紫色脱下 酒精 立即水冲洗。 脱色 • 滴加石炭酸复红液,染1min,水冲洗, 石炭酸复红液, 石炭酸复红液 用滤纸印干水分。 复染
8
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
镜检
待染色片充分干燥 充分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充分干燥
9
制片的注意事项
1. 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 2. 滴生理盐水不要过多。 3. 挑菌量宜少。 4. 涂菌的动作要轻,防止菌液迸溅。 5. 涂片要均匀,菌膜宜薄。 6. 沾有细菌的接种环要及时火焰灭菌。
11
实验结果
菌名 表皮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菌体颜色 菌体形态 G+或G-
思考题
1. 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 2. 你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2
注意
实验完成后,将染色片放入盛有石炭酸消 毒液的玻璃缸内,切记乱放。
13
10
革兰染色的注意事项
1. 水洗时,不要直接冲洗涂面,而应使水从载玻片的 一端流下,水流不宜过急,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2. 选用培养18-24小时菌龄的细菌为宜,若细菌太老, 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3. 酒精脱色 酒精脱色是革兰染色的关键,要掌握好脱色的时间。 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 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染成阴性菌。
5
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
镜检
6
革兰染液
第一液(初染液): 结晶紫染液 第二液(媒染液): 卢戈碘液 第三液(脱色液): 95%酒精 第四液(复紫 结晶紫覆盖菌膜,染1min,自来水 结晶紫 染 缓缓冲洗。 初染 • 滴加卢氏碘液 染1min,水洗。 卢氏碘液,染 卢氏碘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