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乐篇PPT

民乐篇PPT

• 这套编钟分三层悬挂在矩形钟架上,上 层为钮钟,19枚;中下层为甬钟,45枚, 全套编钟雄伟壮观,乃我国古代音乐文化 之瑰宝。
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
三、 埙

埙是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用陶土烧制而成。因此又
叫“陶埙”。这种乐器除了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
骨制成的。它的外形是椭圆形的夜
• 《火把节之夜》是表现彝族人民在一年一度的 火把节的晚上,尽情歌舞、互诉衷肠的场景。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 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山寨成了火把的 海洋、欢乐的海洋,青年男女尽情歌舞,也借 此互诉衷情。乐曲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民族风情。
课文学习
夜深沉
• 《夜深沉》是一首有代表性的京剧传统曲牌。它的 旋律刚劲优美,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由行板、小 快板、快板和急板构成。乐曲揭示了严酷的楚汉战 争带给项羽、虞姬的悲剧。京剧的独奏自始至终体 现了虞姬外柔内刚的个性和她娴熟的绝妙的舞技。
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
• 六、古典曲目《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
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 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 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 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 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 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 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 霜的高尚品性。 •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 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故称 梅花三弄。
课文学习
梅 花 三 弄 ( 古 琴 )
课文学习
琵琶介绍
• 琵琶是民族乐器中很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清脆, 富有金石之声。它的曲目分为文套和武套。文 套的特点:节奏缓慢,音量较弱,善于抒发内 心情感,描写优美景色,如《春江花月夜》、 《飞花点翠》;武套的特点:速度较快,音量 较强,善于描写状物,描写战争场面,如《十 面埋伏》、《霸王卸甲》等。
州铭功路、三里岗商代遗址等。我国新石器时代几种不相
同的文化类型的重要古迹中,都发现出埙的实物,这些出
土埙距今已有七千多年了。
课文学习
• 埙的种类: 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现在则有葫芦埙、握埙、
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式样美观,工艺精细。 • 埙的音色悲凉、萧瑟,擅于表现凄凉、哀伤的情绪。
课文学习
滚核桃
等。它的大小与鹅蛋相似,音有一至五个不等。最早的埙
是一孔吹两个音,后来逐渐发展为六孔,是中音吹奏乐器。
它的音色古朴、醇厚、浑圆,即能独奏又能同其它古乐器
合奏,如钟、琴、瑟等。同时也是历代宫廷的雅乐,深受
广大民众的喜爱。从浙江河姆渡遗址、西安半坡仰韶文化
遗址、山西万泉荆村遗址、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河南郑
课文学习
流 水 ( 古 琴 )
课文学习
流 水(红 楼 梦)
课文学习
五 、


课文学习
高 山 流 水 一
课文学习
高 山 流 水 二
课文学习
高 山 流 水 三
课文学习
高山流水(音乐故事)
课文学习
意境美
•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文人音乐”占了大部分。他 们创作的音乐,特别讲究意境,崇尚自然,在神思 遐想中,追求一种更加深沉隽永的艺术境界。因此, “意境”是古代音乐的灵魂。文人雅士常创作深邃 幽远的意境、可感而又空灵的音乐作品,而人们也 常以有无意境来评价音乐作品格调的高低,在“文 人音乐”中,以古琴曲为主。
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
二、编 钟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打击乐器,因 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所以被称为 “歌钟”。它是依钟的大小不同而有次 序地悬挂在木制钟架,用木棰敲击发音, 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其中较有 代表性的是曾侯乙编钟。
课文学习
曾侯乙编钟
• 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的擂鼓墩出土战 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六十五枚。被 称为我国古代编钟之王。
•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周代八音中, 归属于丝属类乐器,它的音色纯厚、悠远。古琴本身 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据说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 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弧形象征犬,琴背平象征地, “有天圆地方”之说,最初为五根弦,象征金、木、 水、火、土,周文王为纪念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加了一 根弦,周武王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加了一根弦,所 以又称“文武七弦琴”。

课文学习
和谐美
• 我国古人崇尚美与善的和谐,因此在我国古代音乐 中,更多的是强调人的精神与大自然的融合,与万 物的和谐默契。“和”是音乐的最高审美理想。在 古代音乐中所蕴涵的这种高尚的人伦感情和心智, 给予人的是一种和谐之美的享受。
课文学习
古琴介绍
课文学习
四 、 古 琴
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
古琴介绍
民乐篇
课文学习
古代乐器的产生
• 我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河南殷 墟出土的乐器和甲骨文字,证明了在三千多年 前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创造了钟、磬、 鼓、铃等十二种乐器,到了公元前十一世纪至 公元前221年的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乐器的种 类已增加到八十种。乐器是音乐发展到一定阶 段的产物,它的出现晚于歌谣。
编 钟
石磬



鱼笛
古 筝
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
原始狩猎图(音乐分析)
• 现代作曲家钱兆熹创造的《原始狩猎图》,再 现了骨笛这一乐器在远古时期吹奏时的情景: 在悠远的旷野上、山谷里,山民们为捕捉猎物 静候以待……终于捕获到时之狂吹“乐 舞”……这里,作曲家将现代无调性音乐与有 调性音乐结合运用,将人声吆喝与器乐混响, 成功地表现了这一想象的图景。 骨笛的音色 清脆、尖锐,由于制作简陋,只能吹出简单的 几个音。
课文学习
古代乐器的分类
• 打击乐器(如土鼓) • 石制打击乐器(石磬) • 吹奏乐器(如筚篥) • 弹拨乐器(如古琴、瑟) • 弓弦乐器(如二胡)
土鼓
石 磬
古 琴

筚篥
课文学习
古代乐器的审美特征
• 我国的古代乐器根据制作使用的材料,分为金、石、 土、革、丝、木、瓠、竹八类,称之为“八音”。



课文学习
梅兰芳介绍
课文学习
梅兰芳介绍一
课文学习
梅兰芳介绍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