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 ppt课件
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 ppt课件
见框1~2
7
8
9
脓毒性 休克
过敏性休克(见“过 敏反应抢救流程”)
神经源性 休克
11
积极复苏,加强气道管理 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每5~10分钟 快 速 输 入 晶 体 液 500ml ( 儿 童 20ml/kg),共4~6L(儿童60ml/kg), 如血红蛋白<7~10g/dl考虑输血 正 性 肌 力 药 : 多 巴 胺 5 ~ 20µg/ (kg·min),血压仍低则去甲肾上腺 素8~12µg静脉推注,继以2~4µg/min 静 脉 滴 注 维 持 平 均 动 脉 压 60mmHg 以 上 清除感染源:如感染导管、脓肿清 除引流等 尽早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纠正酸中毒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新鲜冷 冻血浆15~20ml/kg。维持凝血时间在 正 常 的 1.5 ~ 2 倍 , 输 血 小 板 维 持 在 (50~100)×109/L 可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氢化可 的松琥珀酸钠100mg静脉滴注
低排高阻型休克在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与一般 低血容量休克相似,高排低阻型休克的主要特点是血压 接近正常或略低,心输出量接近正常或略高,外周总阻 力降低,中心静脉压接近正常或更高,动静脉血氧分压 差缩小等。
2
由于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
塞、肺动脉栓塞等引起,使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
心
或舒张期充盈不足,致心输出量锐减。
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 2014-12-10
2、休克的发病机制
2.1正常血液循环的条件
血容量 充足
心泵功 能正常
血管容量 正常
4
2
2.2休克的三个始动环节
5
2
二、休克的分类与病因
1、休克的分类
6
2
2、休克的病因
急性大量出失血 性休克。
脱水(如急性肠梗阻、 高位空肠瘘等)引起。由于 剧烈呕吐,大量体液丢失所 致。
大量血浆丧失(如严重烧伤时
)引起,临床上称烧伤休克,主要 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丧失所致。
低血容量 休克
一
严重创伤(如骨折、挤压伤、 大手术等)引起,常称为创伤性休 克,除主要原因为出血外,组织损 伤后大量体液渗出,分解毒素的释
休克期 (中度)
持续时间较长,典型表 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 钝、皮肤紫绍。呼吸急 促、四肢颁冷、浅静脉 下陷、少尿或无尿,血 压下降,脉压差更小。
休克 晚期
病人神志不清、无脉搏、 无血压、无尿、体温不 升、呼吸微弱或不规则、 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 黏膜出现瘀血斑,提示 已有DIC的可能。此外 见鼻衄、便血、呕吐、 咯血、腹胀,继之出现 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2
Diagram
休克晚期
病人神志不清、无脉搏、无血压、无尿、 体温不升、呼吸微弱或不规则、全身出血倾向, 如皮肤、黏膜出现瘀血斑,提示已有DIC的可 能。此外见鼻衄、便血、呕吐、咯血、腹胀, 继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15
2
第六节 休克的抢救流程
四、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流程
血压:收缩压<90mmHg和(或)脉压差<30
❖ 卧床休息,头低位,开放气道并保持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 ❖ 建立大静脉通道、紧急配血备血; ❖ 大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1 ❖ 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
❖ 留置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测中心静脉压(CVP),记每小时出入 量(特别是尿量);
❖ 镇静:地西泮5~10mg或劳拉西泮1~2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
收缩压<70mmHg 去甲肾上腺素0.5~30µg/min
❖ 纠正酸中毒:机械通气和液体复苏无效的严重酸中毒则考虑
碳酸氢钠100~250ml静脉滴注
3
评估休克情况:
❖ 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脉压↓
❖ 心率:多增快
❖ 皮肤表现:苍白、灰暗、出汗、瘀斑
❖ 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
❖ 呼吸:早期增快,晚期呼吸衰竭、肺部啰音、粉红色泡沫样痰
❖ 肾脏:少尿
3
❖ 代谢改变:早期呼吸性碱中毒、后期代谢性酸中毒 ❖ 神志:不同程度改变
❖ 头部、脊柱外伤史
❖ 可能过敏原接触史
❖ 血常规、电解质异常
❖ 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
病因诊断及治疗
4
5
心源性 休克
6
低血容量 性休克
10
纠正心律失常、电解质紊 乱 若合并低血容量:予胶体 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 100 ~ 200ml/5 ~ 10min , 观 察休克征象有无改善 如血压允许,予硝酸甘油 5mg/h,如血压低,予正性 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多 巴酚丁胺) 吗啡:2.5mg静脉注射 重度心衰:考虑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见“急性左心 衰抢救流程”) 必要时动脉血管球囊反搏
12
2
Diagram
2、休克的临床表现
休克早期
13
机体对休克的代偿,相当于微循环的痉挛 期。病人神志清醒、精神兴奋、躁动不安、面 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 高脉压差 变小、尿量正常或减少。如在此期给 予诊断及抗休克治疗,休克症状可迅速得以控 制和逆转。
2
Diagram
休克期
14
机体失代偿进入微循环扩张期,精神由兴 奋转为抑制,表情淡漠、感觉迟钝、皮肤黏膜 由苍白转为发绀或出现花斑。四肢湿冷、呼吸 浅促、脉搏细数、血压进行性下降、脉压差更 小、尿量明显减小或无尿,并可出现进行性加 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克
化脓性胆管炎、弥漫性腹膜炎、绞窄性肠梗阻及
烧伤败血症等引起。
11
2
Diagram
三、休克的发展及临床表现
1、休克的发展
休克 早期 (轻度)
持续时间较短,病人表 现为兴奋或烦躁不安、 面包苍白、皮肤湿冷、 心率加快、脉搏细数、 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舒 张压升高,故脉压差缩 小,呼吸加快,尿量减 少等。脉压差缩小是血 压下降的先兆,对诊断 甲期休克很有意义,应 予以重视。
源
性
休
克
9
2
由于剧烈的刺激(如疼痛、外伤等),引起
强烈的神经反射性血管扩张,周围阻力锐减,有
神
效循环量相对不足所致。
经
源
性
休
克
10
2
某些物质和药物、异体蛋白等,可使人体发
过
生过敏反应致全身血管骤然扩张,引起休克。外
敏 性
科 常见的休克多为低血容量休克,尤其是创伤性
休
休克,其次为感染性休克,在外科病人中多由于
低血容量休克 放以及细菌污染,神经因素等,均
是发病的原因。
( 感中 染毒 性性 休休 克克
)
8
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阻塞性胆管炎及 腹膜炎等)引起,多见于严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可 见于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霉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的感染。
临床上按其血液动力学改变分为低排高阻型(低动 力型、心输出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和高排低阻型 (高动力型、心输出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两类型。
❖ 如果有明显的体表出血尽早外科止血,以直接压迫为主。
2
❖ 初步容量复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双通路输液:
快速输液20~40ml/kg等渗晶体液(如林格液或生理盐水)及胶
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基淀粉)100~ 200ml/5~10min
2
❖ 经适当容量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则给予血管加压药: 收缩压70~100mmHg 多巴胺2.5~20µg/(kg·min)